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逐渐认识到系统的幼儿教育主要由家庭当中的教育和幼儿园内的教育这两个部分组成,两者组成了系统完整的幼儿教育,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家庭当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幼儿园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互补关系。
做好前期准备
幼儿园教学方式以做游戏为主,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知识输送。选择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因为幼儿在早期规则意识形成之前,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简单枯燥的知识很难引起幼儿的注意。
幼儿探索世界规则的主要方式是触碰,这正是该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因为幼儿园与家庭对于幼儿来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幼儿在刚接触一个新环境时,很容易出现害怕与恐惧的心理,并且出现抵触情绪。与此同时,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性格又存在差异,有的幼儿可以很快地适应新环境,有的幼儿比较内向,需要教师花费较长时间去帮助其适应。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统一性,如果幼儿长时间无法融入其中,难免会产生心理问题。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需要家长做好前期家庭教育的相关准备,这样才能预防幼儿融入集体时可能引发的各类问题。家庭教育为幼儿园教育的前期准备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家长要让幼儿提前适应幼儿园环境。在幼儿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带幼儿进行参观,讲解有趣的内容对幼儿产生吸引,这样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时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有效增强;与此同时,幼儿园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如保证户外设施尽量丰富有趣,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还需要为刚入园的幼儿设置专门的课程,使他们熟悉环境。
第二,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睡前听绘本故事的习惯。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引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好奇心。研究表明,有听睡前故事习惯的幼儿的规则意识要比没有这个习惯的幼儿高百分之四十。
主动引导
对于孩子上幼儿园的行为,家长首先要拥有正确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恐吓孩子,如果经常表达孩子表现不好就送去幼儿园,或者是不吃饭就要送去幼儿园,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畏惧的心理。
其次,家长可以在孩子初入幼儿园之前,提前带孩子们去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时常带孩子去幼儿园周边玩耍。初期可以在园外观察园内的活动器具,如果孩子有感兴趣的器具,家长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下,如滑滑梯、跷跷板,可以看其他孩子是如何玩耍的。
在孩子们对幼儿园有初步了解之后,孩子可能会主动提出想去幼儿园内玩耍,家长就可以与幼儿教师沟通一下,在合适的时间入园,让孩子去体验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器具。家长也可以协调其他同龄孩子的家长一起去,让孩子和伙伴一起玩耍,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在多次入园后,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已经从不熟悉的环境变成了熟悉的环境,在正式入学时会更加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并且也有了自己熟悉的小伙伴,孩子也能够真正感受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乐趣。家长要注意循序渐进,带孩子去幼儿园玩耍的次数越多,孩子越能更快地适应。
拓展家庭教育
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远远大于幼儿园教育。但是,由于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无法在家中得到充分实践。长此以往,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幼儿园教育引导来完善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正确引导。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教育大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保证其充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亲子互动的机会。比如,邀请家长入园和幼儿做游戏,和家长深层次沟通;制订每个幼儿专属的家园共育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活动内容应以家庭教育问题、幼儿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问题等为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推动家长教育观念和幼儿园教育理念协调一致。在融合家园共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性实施差异化教育,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此外,不同环境下幼儿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行为习惯等具有多元性特点,教师在幼儿园内只能观察到幼儿的一面,不利于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引导。对此,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幼儿,包括和家长沟通、和幼儿同伴沟通以及观察幼儿等。在和家长联系时双方互相交换信息,解答彼此的疑惑,使家长对幼儿成长更加了解,也提高教师对幼儿的掌握程度。共享信息过程中教师将专业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将大大优化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园教育效果的提升。
规范幼儿习惯
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围绕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展开的,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幼儿自身对知识学习的需求,能够在无意识中规范幼儿的行为。例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会引导幼儿自己去动手操作,自主吃饭和睡觉,提升幼儿自主能力。如果幼儿回家之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对这一规范教育进行延伸,教育的效率将大打折扣,所以家庭教育需要借助幼儿园的教育,来规范幼儿习惯。
比如,可以在幼儿园内开展“开放日”,让家长在这一日来幼儿园进行参观,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的情况,强化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保证在家庭教育中能够延续幼儿园的教育。而家长也要向教师传递幼儿在家庭中的一些信息,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实现双方的信息共享,相互解决对方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种互补的方式,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健全评估方案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课堂,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的首要场所,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这种家园共育的合作关系下,制订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要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家庭教育内容侧重幼儿情感关系与道德修养,幼儿园教育更加侧重孩子认知能力与社交技能的培养。评估方案应考虑到充分利用二者无可比拟的教育资源与环境,保证幼儿在家庭及幼儿园均能获得全面发展。
要重视家校沟通与协作。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评估方案中应建立长期的家校互动会,一方面家长能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有所了解,共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幼儿重要的受教育场所,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有积极意义。在幼儿成长和发展道路上,我们必须意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互补关系,深入解读两大教育的形式及内容,优化沟通渠道,创设良好环境,构建互评制度,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效果的提升,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