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通过作业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的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教师要跟踪学生作业并及时给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成长。作业评价的具体要求、建议和指引能够有效指导教师进行作业设计,以达到作业育人效果。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总量适度、质量优先;整体设计、层次分明;导向阅读、育人为本”的原则,采用“基础+提升+拓展”的模式,推进落实“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的发展目标,设计出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单元整体作业,并在实施过程中关注作业的布置、批改、分析、辅导及跟踪。本文以广州版五年级下册“Module 4 Travel”为例,探讨英语单元作业的实施促进小学生素养发展的策略。
一、关注作业实施,评价教学质量
教师一定要明晰作业功能,即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考核以及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考核。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转化能力、养成习惯,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质量、调整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设计出学生感兴趣、乐挑战的作业,激发其内驱力,让其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体验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和身心健康。如图1所示。
(一)巧设评价形式,注重习惯培养
作业评价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反拨作用。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课时作业目标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单元总评”等评价方式,对作业进行多元化评价,真正达到“以评促学,以评激学”的目的。
1.单题评价。
在设计课时目标时,教师对每一目标均设计了作业属性和评价标准。属性内容包括作业项目、评价项目以及对应的内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评价项目则非常具体,包括对应的作业目标、作业形式和水平、作业完成的时间要求、作业完成的方式和作业提交的时间。评价标准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针对学习内容制定非常具体的标准;针对作业目标,作业批改标准要规范、严格。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学生做作业时才能更清晰地知道如何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如图2所示。
2.课时评价。
作业评价一定要注重考核课时整体学习质量,在课时作业后面设计课时评价表,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自评、互评、师评、项目评价等,以及对自己学习的一些感悟。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将评价标准告知学生,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就能更清晰地知道要求是什么,应如何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跟踪指导,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短板,从而及时查漏补缺。
3.单元评价。
在完成整个单元作业后,学生需要完成“单元评价总结表”,将每一课时获得的星星数量填上去,得出整个单元所获得的星星总数,然后对应星星数量在相应的等级里打对勾。评价等级分别是:Excellent/Great/OK/Not bad/Work hard。对于取得高等级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大力表扬,但同时要提醒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加油;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多多鼓励,以避免他们失去自信心和做作业的兴趣,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学习难点,给予相应的辅导。
作业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多种多样,一方面使教师教的内容和目标更明确,使学生学的内容和目标更清晰,有效反映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搭建评价平台,促进素养发展
1.多元评价促提升。
在实践中,教师应从“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作业质量讲评: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同伴互评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批判能力,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教师评价能够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质量、问题及进步情况等,并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2.评比展示促乐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关注过程性评价,多开展作业展示活动,并进行评选。作业展示多为各种各样的实践作业,如旅游宣传册、旅游计划书、旅游攻略等。这些实践性作业能够让学生从枯燥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主动梳理英语知识,完成项目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特色作业展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展示学习成果,锻炼了各种能力。
(三)及时辅导作业,突破难点
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与兴趣”和“学生作业结果分析”,让作业的实施落到实处,让教师有所思,让学生有所获。作业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如书面点评、个别讲解、集体讲评、作业跟踪评价和作业展示等。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反馈,这样可以促进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最终提高学习成绩。当发现学生有做错的题目时,教师应该及时讲解,并督促其改正;下次出现类似的题目时,教师应当关注该学生是否回答正确,如果回答正确,则给予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掌握,教师应该继续耐心地指导,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二、核心素养统领,有效实施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师应从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这四个维度设计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在实施作业时也应围绕这四个目标展开,使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在语言实践活动的综合应用中培养语言能力,在完成高阶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重效益,发展语言能力
在课时作业实施中,各个课时作业既有联系又有递进,每一课时的语言能力不断推进。在“Module 4 Travel”中,从语用能力要求来看,第一课时是核心句型的问答,要求学生能够简单谈论自己和询问对方的出游计划;第二课时则丰富了第一课时的口头对话输出,在语篇语境下灵活输出对话文本,学生能够完成找“团友”的任务;第三课时从口头到笔头,结合前两个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续写文本小语段;第四课时指导学生制作自己近期旅游计划的思维导图,并口头表达;而第五课时则是让学生口头及书面介绍自己的“五一”出行计划;第六课时在听、说、读、写、画、演等活动中升华了前五个课时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重情感,培养文化意识
从情感体会上来看,“Module 4 Travel”的第一课时让学生关注祖国的名胜古迹,分享自己和家人出行的方式,领略不同地方的风情,体会不同的旅游地点,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深圳之旅”,从时间、地点和出行方式等方面询问他人旅游情况;第三课时拓展两篇课外文本,其主题、语言形式、篇章结构等方面契合本模块主题,从多方面了解不同人的旅游信息,对下一课时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课时在前一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从“What”方面更深入地谈论“北京之旅”,让学生体会首都的悠久历史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第五课时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设计一份有关“五一”的旅行计划;第六课时通过阅读教师的出行计划,激发学生对旅游的热情,为设计一份精彩的旅游攻略做好铺垫。在具体情境、游戏活动、实践任务中,学生能够完成本单元作业,加深对本模块主题意义的理解,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重意义,提升思维品质
在作业实施过程中,部分作业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融合其他学科深入理解,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以本模块第五课时的提升性作业为例,在旅游计划主题写作中,学生首先观察“汉堡包”图片,理解知识所蕴含的意义;其次结合数学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设计出新颖的旅游计划;最后运用所学语言完成旅游计划并向全班分享。在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各种思维能力。
(四)重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分层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合适的作业,并在完成过程中相互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单元主题开展综合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本单元话题,如小组合作完成绘本,有的成员设计封面,有的成员书写文本,有的成员负责装订。其次,以单元作业为主线,将每个单元的综合性作业和主题作业相融合,形成学期大作业链,学生合作完成,共同提升综合素质。
三、结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科的育人目标,将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及时统计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整理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查漏补缺,最终提升教学质量。
注: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编号:2022YQJK04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