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活化方式绽放小学美术教学新活力

2024-09-29 00:00仇丽莉
天津教育·中 2024年8期

美术艺术来自生活,要想体现美术教育的艺术价值,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美术教学就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独立存在。为此,小学美术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生活作为美术教学的出发点,展现美术教育的价值与魅力,实现培养学生美术修养的核心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周围的同学、亲人和陌生人,主动思考,尝试将其作为艺术元素融入美术创作过程,丰富自己的灵感和创作素材,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美术元素知识点为主,如明暗变化、色彩的运用等,要想熟练地运用这些美术知识,学生就要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生活化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能够运用生活中有效的观察方式去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元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效果。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是艺术的发源地,艺术的创造成果则要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做到平衡发展,既能展现美术的艺术价值,又能丰富生活的艺术气息。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寻找艺术元素的习惯,从日常生活中搜集美术知识,为自己进行美术创作积累丰富的艺术素材,只有美术创作与生活元素相融合,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能引发欣赏者内心的共鸣。此外,艺术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美术作品不仅需要具备实际元素,还要具有创作者的想象元素,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入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让自己作品的寓意高于生活本质,这样才能更加吸引人的目光。在作品鉴赏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向同学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鉴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独有的魅力,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美术学习态度

美术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审美标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以及对艺术作品魅力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视觉享受,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以及乐观开朗的生活心态。大多数学生都能从艺术作品的美术形态和色调搭配中感受创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学生的情绪会受到作品的感染,从而拥有自己的人生感悟。

二、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领学生感悟艺术真谛

将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研究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感悟艺术的真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符合知识主题的生活情境,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提高美术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在美术课堂融入更多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此为依据打造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四季的色彩”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感受四季色彩的差异,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特点,然后调动记忆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对季节画的创作。再如,在学习“橙色的画”时,教师首先要归纳本课的核心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其次,本课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分别是“橙色”“生活”和“创意”,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生活化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色彩的变化,强化对橙色魅力的感知力,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生活经验,使用橙色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调色,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色相,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拍摄生活中见到的橙色照片,进一步感受橙色的魅力,掌握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身情感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物,提高美术学习效率

美术学习离不开实物观察,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是学好美术的前提。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为学生创造实物观察的平台,并引导学生开展实物观察训练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要研读教材内容,结合教学需求筛选观察内容,比如,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小动物、植物以及建筑物体等,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结合特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冷色与暖色”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暖色和冷色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对冷色和暖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其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从生活实物中寻找看得见的冷暖色,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看得见的实物中寻找颜色,比一比谁找的颜色多,并将颜色按照暖色和冷色进行分类,看哪个小组的分类最准确。新颖的活动形式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最后,学生纷纷踊跃发言,积极展示自己发现的各种颜色,有的学生说道:“我们平时穿的衣服有各种颜色,如绿色、紫色和蓝色,这些颜色都是冷色;橙色、黄色、红色,这些颜色属于暖色。”有的学生回答道:“鲜花的颜色有很多种,如蓝色、白色和紫色,这些颜色属于冷色,橙黄色、粉红色和红色,这些颜色属于暖色。”这种实物观察的方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民间生活美术,有效弘扬传统文化

美术教学不仅要融入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还要积极融入传统文化,这不仅是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对传统民俗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入,这些都可以作为美术创作的优秀素材,让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文化价值,这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但是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差距甚远,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本土文化特色相关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包含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剪纸艺术源于民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内容从民间选材,题材也是就地取材,通过谐音、拟人、象征等方式将剪纸的意象呈现出来。剪纸艺术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审美取向。通过以往的教学活动发现,很多学生在之前就接触过剪纸这项民俗活动,但是他们认为剪纸只是剪一些简单的图案,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剪纸这项活动的发展历史,更没有系统学习过剪纸这项技艺。为了让学生掌握剪纸这门技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让学生了解剪纸这门技艺的魅力,具体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剪纸过程以及一些复杂的剪纸图案,让学生惊叹于剪纸的操作难度和艺术魅力,这样必定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自发地参与到剪纸活动中来。其次,剪纸图案的丰富寓意是激发学生热情的动力来源,如“囍”“寿”“禄”“福”等吉祥图案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真诚、朴实的性格与生活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祝福。最后,教师在剪纸教学中要向学生宣传剪纸文化,带领学生了解剪纸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热情与动力。

(四)利用废弃生活材料,有效渗透品德教育

建设文明社会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广大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爱护家园的意识,肩负起作为社会公民的义务,为精神文明社会建设贡献一分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主动爱护家园,教师要广集素材,积极开展品德教育,发挥美术课程的德育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废旧物品进行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艺术元素融入废旧物品中,这不仅可以提升艺术作品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很多时候,想象力的重要性远大于知识本身,因为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没有边框的限制,社会进步也离不开具有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废旧物品是可以二次利用的,只要大胆去想象、去创造,废旧物品也能旧貌换新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挖掘废旧物品的艺术价值,按照物品的材质、色彩等属性差异进行整理,分析其共性和不同之处,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创作。最后,教师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如快递纸盒,并组织学生收集快递纸盒,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将废旧物品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还能起到提醒作用,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让学生在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中更好地感知事物美好的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1.通过美术创作展现生活认知。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美术作业也要做到生活要素和美术知识有机融合,设置生活化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从传统的课堂束缚中解脱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展现生活的认知。例如,在教学“线条”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要将“线条”的概念融入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线条”不是美术课本中独有的,也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课桌、书本、马路、建筑物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有“线条”的存在。教师要鼓励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线条”的影子。这样不仅可以将作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感受,结合生活经历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通过美术创作展现生活认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美的能力。

2.利用美术日记展现生活场景。

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创作美术作品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后很少参与与美术相关的活动,生活无法与美术真正进行整合。因此,为了实现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美术日记展现生活场景,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美好事物用美术的方式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呈现生活色彩鲜艳的一面。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将自己视角中色彩鲜艳的生活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例如,在学习绘画知识后,学生可以将一周的生活用绘画的方式描述出来,将一周中发生的美好的、有趣的和令人感动的人或事记录下来,然后与同学分享。比如,有的学生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和父母出门游玩的场景,有的学生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喜欢吃的美食,还有的学生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自己观察到的生活趣事。在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此外,学生之间要相互提出改进建议,互相点评,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能力。比如作品的颜色搭配是否能够更加协调,色彩是否能够更加丰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掌握更高超的绘画技巧,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感受生活的色彩斑斓,享受美好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融入生活元素,将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养成欣赏生活美好事物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