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4-09-29 00:00赵正保
天津教育·中 2024年8期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双减”政策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教育回归本源,让中小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合理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和艺术学习。”在“双减”背景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有效优化,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政策精神,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通过精选课程主题、引入项目教学、整合数字资源、强化情感教育等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应当迈出转型的步伐,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审美判断力,不断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享受成长、发现自我,获得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一、“双减”政策为美术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创新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鼓励教育创新,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探索新模式的机遇,在有效减轻传统学科压力的同时,为美术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来实施项目式、探究式等现代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的艺术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美术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双减”政策的推行也鼓励教师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探索更多融合艺术与科技、文化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教师利用最新的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设计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拓展美术教育边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挑战: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增加

尽管“双减”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尤其是对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力和综合艺术能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施富有创新性的课程。因此,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如学习新的艺术理论、探索不同的艺术风格、熟悉最新的教育技术等。同时,在减负的大环境下,如何避免美术教育表面化、娱乐化,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成为美术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此外,如何在保证学生享受艺术乐趣的同时,持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是“双减”政策下美术教育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精选课程主题,深化学习体验

教师在精选课程主题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基础挑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美术主题,可以选择与当地文化特色、环保主题或现代社会相关的话题作为美术创作的主题,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拼贴等方式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采用讨论、合作、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习,深化对美术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自由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美术活动,如校外写生、制作陶器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真实的艺术实践中获得灵感。

以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熟悉的物品”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通过聚焦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那些平时被忽视的细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物品带到教室里来,或者在教室中布置日常物品展示角落。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留意物品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细节,并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对这些物品的独特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技术指导,如颜色的选择、光影的处理等。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再现物品外观,还要表达自己对物品的情感。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创作主题,如“我与这个物品的故事”“如果这个物品能说话”,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达,使作品充满个性。教师还可以引入艺术史中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家是如何运用绘画、雕塑等形式表现日常物品的,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展览分享会,让学生欣赏彼此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特别注意调整课程的难度,力求课程主题既有深度又不过于繁重,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教师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二)引入项目教学,增强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项目,让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一系列的美术创作,帮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美术知识。在实施项目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讨论创意,分工完成项目,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长。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资料、美术作品、实地考察等,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选定的主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定期的项目展示与评价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同伴和教师那里获得反馈,增强学习动力。通过项目式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美术教育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以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关注你、我、他”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身边的人物,学习绘画技巧,并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对人物的感情。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让学生互相观察对方的面部特征、表情、姿态等,并尝试理解同伴的独特个性和内在情感。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你觉得他/她的眼神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个姿态让你联想到什么”等,帮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及时提供色彩运用、线条处理等方面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对同伴的观察,以及作品背后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与人物绘画相关的辅助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自己所画的人物,尝试从第一视角表达人物的想法,或者组织情感分享会,为学生提供自由分享所思所感的平台。

(三)整合数字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在“双减”背景下优化教学策略,尤其是整合数字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各种在线数字资源,拓宽美术教学渠道,使美术教学更加生动高效。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课堂内容,通过在线美术馆和艺术展览让学生接触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或者通过视频教程学习不同的绘画技法,从而提供比教科书更广泛的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使用数字工具促进学生创作交流,利用绘图软件进行数字绘画,或者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数字时代所需的技能。在整合数字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确保数字资源和工具是适合学生且可靠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以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博物馆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虚拟的艺术之旅。通过互动式的展览,学生能够近距离观赏陶瓷、漆器、刺绣等中国工艺美术的精美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工艺品的细节,如图案、色彩、材料等,并解释这些特征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更多中国工艺美术知识的欲望。教师可以创建班级社群,利用课后时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工艺美术的见解。学生可以上传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下对这些作品的感想,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在帖子下进行评论,提供反馈,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在线工具,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工艺美术作品。学生可以使用数字绘图软件设计自己的陶瓷图案,或者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摄剪辑某工艺美术的短片,从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学生的需求纳入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四)强化情感教育,培养审美素养

初中美术教学注重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鼓励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到舒适,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情感教育融入美术教学的各个方面,可以讲述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创作动机,从而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情感共鸣。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将个人情感融入美术作品中,通过绘画、剪纸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对家庭、友情或自然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创意,关注学生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以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下册“故乡·情深”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与故乡相关的记忆,如童年时光、特殊节日、家乡的自然风光或文化特色等,通过提问的方式,深入挖掘学生的情感记忆,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为创作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情感记忆转化为绘画、雕塑、拼贴等视觉艺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风格进行创作,描绘自己对故乡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减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的压力。教师还要利用数字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展示不同地区风情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通过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继续尝试。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作品是如何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和对美的理解的。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也是对美术教师创新能力的考验,它要求教师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绽放个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学会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我。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教育创新理念的不断落实,教师需要将初中美术课堂打造成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沃土,让学生自由地探索美术的各个领域,引领学生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