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最本质要求就是围绕核心素养构建教学活动体系,借助学生自主展开的探究、思考与互动来推动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和知识储备的丰富。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新课标也提出了开展“由大概念下的学习任务群统领的单元主题教学”的建议,即开展大单元教学。就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教材中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内容架构为课堂上的大单元教学打好了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将大单元教学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以系统地开展教学。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大单元教学展开,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点,二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开展策略。
新课标的落实推动了新课改的进阶,也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新生态下,实施大单元教学既是一种必要,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潮流和趋势,有效开展的大单元教学就能助推学生在知识、素养、能力、思维等方面的综合性和同步性发展。事实上,在更看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也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当下,大单元教学是一种能够为学生预留足够大的发挥空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而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主观意愿及客观能力方面的学习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语文学科的特性出发,参考初中生学习与成长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以保障教学的合理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大单元”为单位的教学模式,而“大单元”指的是区别于传统单元的一个学习事件、学习故事或微课程,大概念是对大单元的概括,大主题则统领大单元。与常规的单元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有着更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在大单元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也要更注重对单元内容的系统教学和对学生个人的综合培养。就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而言,教师需要从系统分析课标与教材内容出发,逐步完成对活动与实践方法的整体规划以及目标与评价体系的合理架构。
(一)系统分析课标与教材内容
新课标是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材则是教学内容的范围参考,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和划定的标准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实践方法,教材中提及的知识和划定的范围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而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对课标与教材的分析就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有效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框架下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先落实对新课标与教材内容的系统分析,完成基于新课标和教材的单元整合后,再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
(二)整体规划活动与实践方法
系统性、综合性与整体性是大单元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和概念开展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教学首先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知识的分析与解构,其次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究与理解。在大单元的基本教学框架下,学生对某一课程知识体系的架构能够实现效率和效果上的提升。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框架下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站在整体视角完成对教学活动和实践的系统规划,选择恰当的路径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保障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合理架构目标与评价体系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都是成体系的。其中,教学目标的体系化主要是为了完整概括大单元内的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展开对大单元的综合性探究,教学评价的体系化主要是为了系统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收获,以评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者的搭配则是为了强化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框架下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综合课程需要和学生需求完成对教学目标体系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架构。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开展策略
开展大单元教学,一是能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二是能够引导学生参考单元框架进行知识架构,三是能够引导学生站在整体视角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在语文这门有着极强人文属性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和对教学活动的系统架构就能在帮助学生架构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助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但是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师还需要参考实际来设计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更适配的大单元教学体系。就初中语文课上的大单元教学实践而言,教师要先围绕特定主题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再基于需求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架构,之后立足实践完成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最终本着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来组织小组形式的互动与讨论。
(一)以内容整合为出发点,解构主题概念以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形成的自然单元与大单元教学中的大单元有着一定的差异,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结构上,教材自然单元的整体性、系统性都要比大单元教学需要的大单元更差一些,所以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不能直接按照教材自然单元来设计教学活动。正因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中要先落实基于主题概念的教学内容重组。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围绕“诗歌”主题架构起来的活动探究单元,设置的阅读内容也都是诗歌,但是六首诗歌虽然体裁上一致,主题内容和情感基调却有着显著差异。而诗歌本身是一个大概念,很多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只有一个大概念,很少会细致探究诗歌大类中不同主题与情感基调的诗歌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也很少进行这方面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分析不同主题和基调的诗歌时很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此,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就可以依据主题内容和情感基调来对本单元的六首诗歌进行分类,然后分别为写人、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的诗歌教学设置不同的大单元主题,再参考不同的主题概念来重组大单元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主题和基调的诗歌进行深入探究。
(二)以深度学习为关键点,串联单元细节以架构教学目标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状态,强调的是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包括概括、分析、评价、创造等。而在以新课标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生态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着眼深度学习,串联大单元内的细节内容,并系统架构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完成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议论文单元,单元内的四篇课文都是议论性的文章,设置的写作模块也将教学重点放在“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将观点写明确”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就可以综合阅读与写作模块构建以“议论文的结构特征与内容特征”为主题的教学大单元,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架构成体系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对议论性文章的概括、分析、评价与创造。就教学目标的架构而言,教师首先需要站在整体视角设置“了解议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常用表达方法;理解议论文中各要素的价值性和不可替代性;解构议论文的写作要点并总结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类整体性目标,其次分课时地设置细节性探究目标,如为《敬业与乐业》的教学设置“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同时结合文中的‘事实’和‘道理’来说明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在议论文中分别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的教学目标。立足整体的大目标能够保证教学方向不发生偏移,着眼细节的小目标能够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明确的引导,而大目标与小目标的有机结合就是大单元教学的质量保障。
(三)以思维开发为立足点,创设内容情境以引导教学探究
新课标用核心素养概括了各学科的育人价值,而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理解与传承就是对语文学科在语言知识教学、思维开发建构、审美优化提升和文化传承发展这四个方面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也要从核心素养出发,借助情境探究来推动学生的思维开发。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孔乙己》是一篇写作重点在“人”的小说,文中从外在形象到言行举止的描写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和善良都表现了出来,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经典,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就可以围绕该篇课文设置主题为“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的大单元教学,将小说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塑造拆分出来,借助建立在大单元之上的系统教学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小说人物”的完整认识。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用虚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社会生活上,优秀的小说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社会的影子,不管是主人公还是小配角,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都能折射出当时的世态人情。而在大单元框架下以情境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孔乙己》中的时代背景来架设情境,通过语言、图片或视频、音频形式的背景补充将学生带回人物所处的那个时代,然后引导学生站在作者视角,结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来解读孔乙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上的巧思。
(四)以合作学习为落脚点,组织小组讨论以深化教学互动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而人文主题是最容易引起学生讨论,也最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完善学生认知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完整理解也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的交流与讨论实现,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则能够助力学生思维的开发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为立足点,通过划分学习小组与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深化教学互动和引导思维碰撞。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鱼我所欲也》是一篇注重推理且逻辑严密的文言文,在现代文章体裁中属于议论文,主要议论的是“人的生死观”,作者用“鱼和熊掌”在“不可兼得”下的“舍鱼而取熊掌”,引出“生”和“义”在“不可兼得”下的“舍生而取义”,也确立了自己的观点:正义比生命更加重要。而在围绕该篇课文开展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为大单元教学设置人文性主题“在‘生’与‘义’之间应当如何选择”。作者主张性善论,即人需要保持善良的本性,做一个守道义的君子,所以在“生”与“义”发生冲突时会选择“义”。这一论点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格,但也具备时代性。
所以,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议论本身出发,本着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深意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以及良好品行的目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现代社会中的‘舍生取义’”和“现代人对‘生死’的认知”为主题的合作探究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的时代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深入探讨有关生死和道义的话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文言文的翻译和对文本大意的概括,而这种自主展开的探究与分析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思想的升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向教师提出了立足整体开展教学的要求,为教师确立了指向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架构的教学目标,为大单元教学在课堂上的实践增添了更多的必要性,让开展大单元教学成了践行新课标与落实新课改的必然选择。所以,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师应当从本学科实际的教学需求出发,解构大单元教学的基础构成要素,以搭建更贴近教学实际需要的实践体系。而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借助大单元教学来完善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推动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能力、引导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一种主流趋势,对大单元教学的科学设计与合理实践也更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从新课标出发,持续推进大单元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