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教育改革的战略性举措,自推行落实以来,作业的优化设计备受重视。作业设计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从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实情来看,其存在内容形式单一、作业量大等显著问题,这既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与“双减”理念下提质减负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而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学做评”一体化的作业,有效突破了学习、实践及评价脱节的教育困境,既能呈现丰富的作业形式,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的重要支点,又能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一、“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概述
“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实践和评价为三个核心环节的作业设计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设计“学做评”一体化的作业,不仅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还能通过评价使学生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首先,“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强调的是“学习”。在学习阶段,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注重的是“实践”。在实践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思考、发现和探索,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对于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指导和反馈,使学生明晰自身不足,从而提升作业完成效果。
最后,“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重视的是“评价”。在评价阶段,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这种多元性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形成清晰认知,也有利于教师切实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状态,从而优化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相长。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做评”一体化作业的设计价值
“双减”的目的是减负提质,还给学生一个健康、快乐、无忧的童年,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而“学做评”一体化的作业设计有力突破了传统作业设计模式的束缚,教师采用创新的作业设计方式,引领学生学、做、评,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首先,“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以往语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形式多以抄写、背诵为主,这种乏味的作业形态只能使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完成,缺乏主动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而“双减”背景下的“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紧跟教育时代步伐,为学生设计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的作业,将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作业,以此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积极完成,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评价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评价方式仍然以“唯分数论”的结果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多元智能,导致学生难以全面正视自身的不足。而“双减”背景下的“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通过多形式、多主体的教学评价,既能使学生对自身形成清晰认知,又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有效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最后,“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与“双减”政策要求相符。“双减”理念落地实施后,明确要求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减负,一是在作业方面,二是在课外培训方面,而“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通过整合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能够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且作业中的实践活动和评价反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设计路径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融入“学做评”一体化理念,是积极顺应“双减”要求的重要方式,教师应立足学生学情,设计凸显学习、实践、评价三个核心环节的作业,积极探寻作业的设计路径,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转变传统观念,回归学习本身
“题海战术”是以往部分教师设计作业的主要方式,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但其带来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完成这种作业耽误时间,而能力弱的学生则会出现畏难、排斥的心理,影响了完成作业的效果,作业的育人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为学生设计“学做评”一体化的作业,让学生回归学习本身,以此提升完成作业的效果。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教学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在教学前提醒学生预习,而大多数学生由于不明确预习目标而存在盲目性,使得预习效果事倍功半。而在“双减”视域下,为了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为学生设计“学做评”一体化的作业,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让学生提前学习文本的生字,了解文本大意,试着梳理故事脉络,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充足准备。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模仿文本采用的手法进行小练笔。进入课堂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题目中的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金色除了指叶子的颜色,还代表什么?”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小练笔,并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种转变传统观念设计“学做评”一体化作业的方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效果。
(二)依托课后习题,实现融会贯通
在“双减”视域下,很多教师都领悟到了该教学要求的指向,会绞尽脑汁地为学生设计减负提质的作业,而未从教材本身出发,或者未考虑学生学情,导致作业的育人价值无法高效发挥。殊不知教材的课后习题凝练了文本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完全可以将课后习题作为参考,为学生设计有效的作业。因此,基于“双减”背景,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学做评”一体化作业时,可以依托课后习题设计学习、实践及评价的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者学习重难点进行圈划、记录,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情,展开针对性的评价,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教学时,本文主要讲述了将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白求恩大夫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旨在使学生学习其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以及坚守阵地的革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本着为学生减负提质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设计“学做评”一体化作业,引用课后习题,如“默读课文,找出战斗激烈的内容,说一说对本文题目的理解”,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领悟文本的真正内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注本文的重点句子及关键内容,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作业设计有效促使学生实现了对课文的全面学习,根据学生的圈划和标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为学生指明进步的方向。
(三)关联学生生活,设计趣味作业
语文是理解世界的工具,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多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的,且语文是生活的记录,可以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可见,生活与语文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双减”视域下,教师所设计的“学做评”一体化作业还应综合考虑学生学情,关联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实践作业,并为学生提供作业展示平台,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以此使每个学生都能以高涨的热情完成作业,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学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习作任务的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而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布置作业任务,极有可能固化学生思维,导致学生只会模仿文本的描写手法,写出一篇雷同的作文,这显然不符合新时期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关联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设计“学做评”一体化的趣味作业,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积累教材中描写动物的技巧。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趣味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以观察的方式了解“动物朋友”的生活习性,并以绘画的方式制作一份关于“动物朋友”的手抄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版面设计、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等步骤,提升学生的设计与写作水平。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作品,从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等方面及时评价学生的手抄报内容,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这种作业设计形式既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又与教育目标相契合。
(四)联系单元整体,设计创新作业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造者,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正是创新型人才,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与未来社会的发展形势接轨。因此,在“双减”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思想意识从书本中“解脱”出来,紧跟教育新政策,本着既要为学生减负,又要符合学生学情的理念,设计创新性的作业,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中,这些文本都富有极强的想象力,引人遐思,而习作任务是“我来编写童话”,这正好为教师设计“学做评”一体化的创新性作业提供了契机。因此,基于“双减”背景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切入点,为学生设计创新性的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作业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文本内容;在实践作业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类型的童话故事,并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童话故事。之后,教师组织“童话故事会”,让学生相互分享,并评价各自编写的童话故事,这种创新性的“学做评”作业与“双减”理念相符,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促进其思想意识的发展。
(五)设计实践作业,提升综合素养
“双减”背景下,“学做评”一体化实践性的作业设计为学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语文教师应综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有效的实践作业设计,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升,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长足、可持续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时,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现状,并对家乡的变化进行合理想象,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高效地完成习作,教师可以设计“学做评”一体化的实践作业,对于学习作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范文,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试着梳理写作思路,并撰写未来家乡变化的大纲;对于实践性作业,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以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交通及文化等,让学生确定写作方向,并针对性地搜集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学生都兴致高涨,有的拟定了描写“二十年后家乡交通”的写作方向,有的拟定了“环境变化”的写作方向,每个人都能进行文思泉涌的表达。之后,教师认真批阅,在班级中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共同学习。这种“学做评”一体化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信息归纳整合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学做评”一体化语文作业的设计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得到及时反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创新作业设计形式,通过转变传统观念、依托课后习题、关联学生生活、设计创新作业以及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方式,有效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强化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