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教育回归本源,让中小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满足学生终身成长和社会进步需求的必要品质和关键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等教学改革重难点问题。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径,鼓励小学数学教师积极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关注个性化教育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数学公式的记忆,而是要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全面发展,应对未来挑战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向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特别是在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这一转型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未来社会。培养核心素养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如情境模拟、问题引导以及项目合作等,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意识。
(二)减轻学业压力,优化学习环境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吸收,更关乎学生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主动探索、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够减少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依赖性,使学习过程变得更高效且充满乐趣,有助于减轻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要更加注重营造鼓励探索、尊重个性、关注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新知识,其好奇心得到充分满足,学习变得更加自主且富有成效。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合作,通过集体智慧帮助学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从而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社交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在享受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实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的“双减”目标,教师要采取一系列的创新策略,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
首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或数字游戏来理解复杂的数学理论。教师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或互动软件来演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增加数学学习的乐趣。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进行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训练,设计与真实生活场景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得到了有效利用,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模型车展示图形的运动,如平移、旋转、对称等。通过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减少抽象概念带来的学习压力,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在讲解平移概念时,教师不直接给出定义,而是让学生观察模型车的运动,自行发现平移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分享观点并协同合作,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团队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入开放式的问题,如“如果改变平移的方向,图形会怎样变化?”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结尾,教师要进行总结,强调图形运动在地图导航、机器人编程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上测评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指导。
(二)实施探究式学习,强化思维训练
探索式学习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机械记忆,旨在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反思等方式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积极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活动,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寻求解答。这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交流、协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利用集体智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总结经验、反思过程,以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实施探究式学习策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书籍、魔方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品的特点,如边长、顶点、面的数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与数学概念的联系。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如果我们想包装一个礼物,如何确定所需的包装纸大小?”这样的问题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而且需要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来解决。教师要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让学生测量、计算并讨论,以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观察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活动。
再次,为了强化思维训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讨论不同小组的解决方案,思考哪些方法更有效,并给出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重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差异
在“双减”政策和核心素养的双重要求下,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观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稳定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
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知识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教师应当通过定期评估、反思日记、个别咨询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其纠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实现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为例,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如班级同学的爱好调查或班级同学的生日月份分布等,来引入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深入理解数据是如何转化成扇形统计图的,以更好地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用途。
其次,为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统计图模板,帮助其逐步完成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对于较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其更大的自由,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自行制作扇形统计图,并探索不同数据集的表现,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解释扇形统计图呈现的数据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加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入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表示、商业广告中的市场份额展示等。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和教科书,而是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压力,满足“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明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当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图形的变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操作;当教师统计和概率时,教师可以使用图表或交互式软件展示数据的分布,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并分析数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互动性,设计包含问题解决活动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引入面积的概念,展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桌椅或者公园操场等的面积测量方法,通过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面积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演示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通过拖动图形,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图形面积的变化,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减少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组织“面积探索”的学习项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测量校园中某个指定花园的面积,并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如卷尺、纸、笔,以及图形面积计算表。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如何使用卷尺准确测量长度,并记录每条边的长度,最终利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花园的面积。小组完成测量和计算后,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成果展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三、结语
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转型与创新时,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核心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逻辑思维、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能力。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对数学的认知,培养学生个性化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其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教师也应持续地进行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