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亟待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亟待创新。在这一情况下,分层合作教学被提上日程,逐渐成为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学习欲望更强、学习兴趣更足,能够有效提高其综合素养和学科核心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对分层合作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分层合作教学中的优越性展开研究,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帮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地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验小组人员划分、实验过程具体分析和实验结果研究三个角度,探索分层合作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最后,根据分层合作教学情况,得出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合作教学需要格外注意的几个问题,即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学实践双结合。结果表明,分层合作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明显、使用价值突出,可以充分地应用到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
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按照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进行差异性划分,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组成若干个不同的实验小组,在小组合作和分组实验过程中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分层合作教学的应用一方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精神和合作精神。在合作、分层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综合发展。尤其是针对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而言,采用分层合作法开展生物分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了学习框架和学习思路。
一、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应用分层合作教学的优越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分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拓展学习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延伸学习方向。分层合作教学法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目标设计,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目标下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层次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开发自身潜能。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在分层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分组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材料,制定自己能够完成的实验目标,更好地融入实验氛围,提高动手能力。组内成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向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看齐,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
(三)帮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生物分组实验需要让学生回归课堂中心,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采用差异化指导的方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分层评价、分层教学的方式,分层次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实验小组成员划分
在初中生物实验小组中,小组成员有着不同的特点,组内存在异质化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这一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以学生特点划分合作形式,从而满足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一般来说,小组成员控制在5人左右为宜,兼顾性别、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成员划分,体现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实验小组之间综合水平应大体相当,学习能力应保持持平,从而便于教师营造竞争性的教学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暗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大体的学习能力,将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似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层次上。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将其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偏弱,学习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一般。第二层次的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具有一定的动手和实操能力。第三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对生物实验有着极高的探索欲望和探索积极性,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操水平。组内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同一层次的小组之间水平相当,这样的划分方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保持小组水平的一致性。
(二)实验过程分层合作
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很多,因此用来进行分组实验的选择也较多。以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为例,这一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基于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层合作。同样,教师可以基于三个目标,设计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第一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步骤,如显微镜如何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等。第二层目标属于延伸性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实验技能。比如,有效应用高倍显微镜进行目标观察,并制作出符合新要求的临时装片,根据装片情况绘制生物图像。第三层目标属于拓展性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完成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对此类型的实验进行拓展延伸,提前设想实验的可行性。
在材料准备阶段,教师要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洋葱的根尖,这一材料不仅较为常见,而且制作起来相对简单,且由于其细胞的染色体较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因此,教师要做好材料选择工作,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针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应要求其完成三个层次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在分组实验和分层合作的过程中,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而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因为小组荣誉而积极努力。全组成员共同讨论、积极协作,融入实验情景中,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具体的实验中,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选择洋葱作为实验材料,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大蒜作为实验材料,并做好实验总结工作,分析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三)实验效果综合评价
对于分组实验而言,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外在的客观因素,还包括个体引起的内在因素。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实验效果也会因学生的这种差异而出现分层。因此,教师在实验评价的过程中,要在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相对性和绝对性相融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相对评价主要围绕小组对比展开,衡量标准不应确定。而绝对评价应根据实验标准展开,完成任务才算合格。比如,针对一些实验能力偏弱的学生,教师评价的内容除了实验结果之外,还应注重此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探索主动性和课堂专注力等,应多肯定、多鼓励、多赞同他们的表现,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指出他们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要求学生学会实验分析、实验对比,从而实现实验技能的延伸。必要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竞争评价的方式,以高标准、严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实验能力和实验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效果的综合评价还应确保公平公正性。每一个小组都应得到相应的评价,以肯定性评价为主,赞同学生的实验态度,认可学生的实验能力。针对实验效果不佳的小组,教师应及时给予其鼓励,适当地增加“提高分”这一元素,从而确保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分层合作,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合作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融入分层合作的学习氛围,以及分组实验的教学环境之中。就现阶段而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回归课堂引导者的地位,以注重引导、注重启发、组织课堂为主要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搭建学习框架、延伸学习思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索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为学生的实验过程准备好材料,并告知学生此次实验的基本目标和大致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明确实验操作的关键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正当操作行为,做好引导。实验完成后,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客观、公正、肯定、赞同为原则,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的内涵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依赖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力来不断挖掘、发展以及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各项实践技能。教育重心在于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因此,教师应当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他们全面成长。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验水平选取最适合的实验目标,依照实验项目实施规范化操作。例如,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务必先运用低倍镜观测目标物体,确认无误后,切换至高倍镜,以防破坏玻璃载片、无法顺利找到目标物,导致整个实验功亏一篑的情况出现。此外,在压片环节,学生要注意将细胞均匀平铺,并适度敲击分散的细胞组织,确保压片效果良好。但是,由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必然会有部分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实验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小组间的合作就变得尤为关键,实验技能较强的学生要勇于承担起帮助其他组员的重任,尤其是组长,更要发挥“小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活学活用”,实现学习成果的最大化。
(三)实现教学实践双结合
在生物分组实验中,由于学业紧张,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每一位学生详细而具体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通常处在独自钻研和实践的阶段,在遇到困难时难以获得及时帮助。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教师应当在每个实验团队中挑选一名具备较高实验技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协助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潜能,由组长指导其他成员,逐步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这种双管齐下、相互协作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共同提高、互利共赢。生物作为一门重视实验实践环节的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宏观和微观生物界的特点,进而探究生命现象背后的奥妙。同时,这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互动,实现共同提升。总的来说,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法不仅契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以确保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验技巧,实现个人的全面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分组实验教学而言,采用分层合作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分层合作教学符合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分层合作教学能够助力学生综合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探索分层合作教学法的应用途径,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