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2024-09-29 00:00谌友金
天津教育·中 2024年8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功能。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课堂互动环节、巧妙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一)立德树人、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规则,培养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生应在课程中学会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尊重差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提高道德修养。此外,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学习并遵守法律法规,进而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公正、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的认同,并将其体现在日常行为中。

(二)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全面、系统、生动地介绍法律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懂得依法行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此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从而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形成法治观念。教师通过道德榜样引领学生见贤思齐,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新课标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助力其有序参与社会活动,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使其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学校有学习知识的权利和遵守班规校纪的义务;作为家庭成员,有被抚养的权利以及尊老爱幼的道德义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社会不同情境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了解不同角色所具有的权利与义务,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志愿活动等,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

(四)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以及健康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核心素养导向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经历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逐步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一)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

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等核心素养,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因而,教师应选择富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道德与法治背后的原则和价值观,从而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种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例如,准备一些家庭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讨论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家庭责任的含义,还能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自己的责任。

(二)设计趣味性的课堂互动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环节。例如,利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模拟真实情境,并通过角色互动来理解道德和法治问题。此外,引入游戏化元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问答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正确认识广告》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如组织一个“广告小侦探”游戏,让学生扮演广告侦探,找到广告中的虚假信息。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广告样本,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虚假信息最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识别广告中的虚假信息,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同时,教师应积极寻找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精准找到趣味互动的切入点,以确保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网络新世界》中,教师可以结合“沉溺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讨论”“网络游戏文明”“网络游戏利弊分析”这三个问题,将学生分成“正方”与“反方”两组,并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归整材料、分析问题、形成观点,进而进行辩论。对于辩论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确保辩论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三)巧妙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问题或生活场景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地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原则,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点绿色: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变废为宝。教师准备一些废旧物品,如废纸、空瓶子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其变成有用的物品。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个“环保时装秀”,让学生用废旧物品制作时装,并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再如,教师可以结合“弘扬优秀家风”这一主题设计一堂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实例。首先,通过故事导入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优秀家风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家风对于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名人如何传承家风、成为优秀人才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家风的力量,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的家风以及家风对自己的影响。其次,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风的认同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家风故事接龙”“家风海报设计”等。在“家风故事接龙”中,学生可以依次讲述自己家庭的故事,制作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风故事集;在“家风海报设计”中,学生可以发挥创意,设计一张体现家风的海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再次,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家风演讲比赛”“家风主题征文”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家风精神,培养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家风意识。

(四)设计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体系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设计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一,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阅读案例,并提出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二,引导探究:在学生明确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第三,交流分享: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产生新的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第四,总结评价:在交流分享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以《信息万花筒:正确认识广告》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常见的广告,如食品广告、玩具广告等,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广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广告的作用、真假广告的辨别方法等。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可以借助“走进社区:宣传识别虚假广告小技巧”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做好“广告宣传员”,根据社区居民长期饱受各种虚假广告之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社区广告治理存在的难点。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制作丰富多彩的宣传单,针对虚假广告内容一一举例驳斥,并详细记录社区居民被广告误导的实际经历。此时,教师应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出发,分析虚假广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五)巧妙运用体验式课堂教学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体验式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创设道德与法治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学习。其次,引导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最后,组织学生参加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法律的作用与意义。

以《变废为宝有妙招》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并带领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巧妙运用体验式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从而提高核心素养。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垃圾桶,如“餐厨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有害物体垃圾桶”等,当同学将垃圾投进相应的垃圾桶后,垃圾桶扮演者给予其“语音鼓励”;而当同学将垃圾分类错误时,垃圾桶扮演者则予以语音提醒。最后,教师应根据不同垃圾的类型、原材料以及材质用途,带领学生对垃圾回收后的具体用途进行分类汇总,并根据垃圾回收后的初步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回收利用,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标。比如,学生将废旧纸箱回收后进行改造,制成“城堡”,并运用彩笔进行描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互动环节以及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以及正确的价值理念。同时,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