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的逐步推进与落实,立德树人成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对于学校教学的要求已经逐渐转移到核心素养教育中,促使各学科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如何高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内容。
调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及策略展开探究,为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借鉴。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难以有效渗透核心素养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以应试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讲解知识点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互动时间,容易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讲解产生依赖心理,逐渐养成记笔记、背笔记的习惯,自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受经验式教学理念的影响,完全依据自身以往的教学经验展开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求,导致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给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增加了一些难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在传统课堂上,有些教师只顾讲授知识,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学习的知识就越多,然而,有的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而自暴自弃,害怕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就教师而言,这样既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影响了学生的正确认知,又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还有部分教师善于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三)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重要性,未及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出及时评价,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教师总结班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具体来说,对教师而言,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其进一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直接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法调整的针对性;对学生而言,他们会逐渐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自然不利于道德素养水平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重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有效构建高效的课堂,应该变革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课堂新鲜感,优化核心素养教育效果。首先,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积极研读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教育意义与重要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思想,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其次,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师生角色的合理互换,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展开教学,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引导者,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铺垫。最后,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氛围,合理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适当引入生活元素,合理开发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成正确的N++Abb+lXSqisTmIpT59+ay4Z7kJZ5KuAQwF/s1VzQ4=行为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依据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展开生活化教学,适当引入生活元素,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如结合相应的生活实例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既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思考理论知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思考知识。比如,展示公共场所中的某些行为,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讲解理论知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如“小兰放学路上随手扔了棒棒糖的包装纸”“小明奶奶着急回家做饭闯了红灯”等,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深入思考,认真分析什么是“规则”,以及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规则是约束也是保护,并学会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充分领悟规则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逐步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相较于单纯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方式更具有实效性。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身心尚未成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要想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教学,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资源,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积极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优势展示静态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备课,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平台搜索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相关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如何树立绿色观念,保护周围环境”相关知识的兴趣。然后,教师结合课件内容讲解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结合课件内容进行学习,这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框架,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记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还能让学生全程保持专注力,从而真正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提质增效。
(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有效实施课堂互动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开展课堂活动。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长时间保持专注力,通过认真思考得到的答案会记忆得更加深刻,还能循序渐进地发展他们的学习思维,助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广告”这一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难度逐步递增的问题,如“什么是广告”“广告的功能是什么”“如何识别广告内容”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广告,并让学生说一说视频中哪里有广告,以及看完之后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隐性广告”的含义。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翻阅教材,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发散思维,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保证问题难度适中,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将他们合理分组,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有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合作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讨论结果的总结,从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真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例如,在教学“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一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将自己觉得有趣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在之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讨论。在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之后,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任务难度要适中且具有针对性VffVOzH3CB7QChMdAu+6LvwwQpkItfM4HtPkdYrz0Yk=,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有话可说”,又能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能力、获得自信。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风俗的意义”“我的家乡有哪些风俗”等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从而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学生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巡视的方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为遇到交流瓶颈的小组提供适时指导,使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目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六)建立健全教学评价制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合理制定教学评价制度,并有效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时,课堂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采用随堂测试的方式进行有效测评,充分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情况,并综合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测试成绩。另外,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立即进行口头评价,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等方面,并给予其适时指导,还可以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的短板,学会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及时创新教学理念,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效结合学生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树立正向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真正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