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2024-09-29 00:00:00崔倩
天津教育·中 2024年8期

随着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日益紧迫。数学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晦涩难懂,对于尚未完全具备抽象认知能力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注重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并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及时调整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科学且合理地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调查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发现,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了核心素养教学,数学课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真正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就要及时摒弃应试教育理念,合理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具体意义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数学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为了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自觉地对课程教学思路、学生基本学情、课堂教学方法等进行合理分析,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达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提升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对于任何新鲜有趣的事物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而教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授课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多元思维,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对比、推导等方式来探究问题,提升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会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升数学课堂的开放性和趣味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遵循相关教学原则,真正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教师要想真正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要遵循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提升核心素养教学效率。

首先,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象是学生,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从学生视角出发,依据学生学情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将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一步步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地提升学习能力。

其次,遵循引导性原则。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认同自身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重视课堂教育引导的作用,实施启发式教学,提升数学授课活动的开放性、灵活性和自主性,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愿意主动思考,大胆提出想法,从而逐步培养主动探究意识。

最后,遵循实践性原则。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展开教学,创设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精准运用理论知识和数学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

(二)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被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学校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创新课堂教学带来了契机。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能够将教材中抽象、晦涩、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图片或视频呈现出来,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给予学生新鲜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优势展示一张图片,图片里有桌子、黑板、地板砖、手帕等物品,直观形象,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张图片上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由此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相关知识。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点,为他们之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利用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复杂的立体图形知识奠定基础。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度,同时教师要控制好课程教学节奏,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跟上教学进度,从而真正达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目的。

(三)引入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可以为生活所用,所以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所学知识,探究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思考数学知识,并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并探究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讲解“面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并试着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引入生活元素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来阐释现实生活中的某种数学现象,也可以利用某个数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实践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2()”“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等,让学生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以此加深学生对“公顷与平方千米”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有效实施课堂互动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利用课堂提问展开课堂互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合理改进课堂问答模式,课堂问题难度要适中且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数学学习自信。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超市进了一批水果,其中苹果有30箱,一箱有50个,请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超市一共进了多少个苹果呢?”结合生活实际发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有效培养了问题意识。接着,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答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问题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全程保持专注力,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得出答案,在互动的氛围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并获得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教师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设计具有层次性的课堂问题,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与“数学概念和性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扎实数学基础;针对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设计一些“数学运算、分析和描述”类的数学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类的应用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教学,组建小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科学合理的分组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前提,基于此,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按照能力的高低将他们合理分层,再依循“同组异质”的原则科学分组,保证每个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有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且每个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基本一致。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如安排有的成员负责查找资料,有的成员负责实践调查,有的成员负责数据统计,最终通过分享交流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得出结论,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讲授“条形统计图”一课时,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实践性,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合作探究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最终得出结论,这比教师直接讲解数学概念更加有效。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通过实例制作条形统计图,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查漏补缺,实现共同进步。总之,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学习共同体,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变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光发热,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自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结合教学经验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始终秉持“以生为本、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遵循“应教尽教”的原则,营造全新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核心素养的专业人才,构建“教”与“学”双赢的高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