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与基础技能,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所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探究与实践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寻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以启发学生深层次思考,深化学生的认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相关概述
(一)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概念
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强化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所谓深度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理解知识,又要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知识内化。在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二)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特征
第一,应体现以生为本的特征。深度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从主导者转变为配合者、引领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指导,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第二,应体现问题导向特征。深度学习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第三,应体现实践应用的特征。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这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充分体验数学魅力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第四,应体现合作学习的特征。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最后,应体现反思评价的特征。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同时应增加评价主体与评价形式,使评价工作多元化展开,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长足发展。
二、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实施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以往的数学工作开展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然而,新课标理念下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让学生以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记忆在脑海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再是简单的计算和公式的运用,而是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批判性思考能力。
最后,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在初中数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的机会,引领学生深入掌握知识,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帮助。
三、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实施深度学习的路径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施深度学习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滔滔不绝地陈述,学生默默无言地倾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使课堂主体本末倒置,未将学生作为中心,既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这时要想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是难上加难。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因此,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开展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教学时,对于本课知识的教学,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并未直接讲述概念等知识,而是出示了应用题:“某车间共24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400个或螺母2000个,通常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螺钉与螺母数量刚好配套,那么应分配多少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这就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管大多数学生看到一大串文字和数字仍不知道如何下笔,但是却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立足本题,运用方程建模思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问题简单化,将螺钉的生产人数设为x,对应生产螺母的人数则为24-x,教师引导学生试着列出方程“21400x=2000×(24-x)”,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给出了准确答案。这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适时引导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既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又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感知。
(二)以问题为教学导向,实施深度学习
在教育领域常常听到“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这句话,其同样适用于数学教学。数学这门被许多人视为枯燥乏味的学科其实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乐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因此,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开展青岛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了教学道具,即一根40cm长的绳子,并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如果将绳子进行首尾相连,使其成为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出其周长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基本每个初中生解答起来都游刃有余。教师继续以问题为桥梁进行深度启思:“那么如果将其围成长方形,你能确定其长是多少,宽又是多少吗?”学生纷纷表示答案并不唯一。接着,教师提问:“如果绳子一样长,将其围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区别在哪里呢?”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说出“假设正方形的边为x,可以列出式子为4x=40,边长为10,但是长方形的边长没有固定答案”。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有效引入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将长方形的长设为x,宽设为y,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方式来计算,以此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层层递进地启思,有效打开了学生思维,有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三)重视知识实践应用,实施深度学习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联。确实,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迁移运用于实际生活,切实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因此,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教师应为其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继而获得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
例如,在开展青岛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教学时,本课旨在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探索,能够运用该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针对本课教学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组织了实践探究活动,即“测量旗杆的高度”,鼓励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对旗杆高度进行测量,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该实践活动仅靠学生一人的力量无法高效完成,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将其划分为势均力敌的几个小组,每组5—6人,并分别准备一根大约2米长的木棒、一条测绳、一根铅垂线,以及计算用的纸和笔等,而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每个小组所运用的问题解决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小组采用“镜子的反射原理”,即物理中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得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完成了测量任务;有的小组则运用“阳光下影子的原理”,即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进行测量。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兴致高涨,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
(四)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深度教学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难度升级、逻辑性更强,如果教师故步自封,一味地实施口耳相传的教学,不仅会导致课堂缺乏色彩,也难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致,甚至会引发学生厌恶的情绪,这自然无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新课标视域下,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为数学课堂增色添彩,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教师应懂改变、重创新,紧跟新时期社会发展步伐,在教学中有效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借助其声、光、电一体的特征,动态化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视听结合体验,以此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促进数学教学目标高效实现。
例如,在开展青岛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时,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理解其含义,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判断是否为对称轴图形,并找出其对称轴。针对本课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既要讲述基础概念与定理,使学生有效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设计相关图案,还应拉长知识维度,将所学知识向数学本质迁移拓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学生呈现我国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并引导学生发现很多剪纸作品都涵盖了轴对称元素。在学生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我国的剪纸文化,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准确运用轴对称的特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出新颖有趣的轴对称图形。这种借助先进技术设备辅助教学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内化,加深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认知,有效拉长了新课标视域下数学教学的维度,让学生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发展。
(五)进行多元教学评价,实施深度学习
在新课标视域下,初中数学教育目标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因此,数学教师应挣脱传统思想认知,逐渐改变以往带有情绪色彩的单一评价方式,有效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构筑更具深度的学习课堂。
首先,丰富评价形式是实现多元教学评价的关键。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存在“唯分数论”评判学生的观念,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学习过程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形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将评价焦点从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性学习过程。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等,全面掌握学生学情,还要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从而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次,丰富评价主体也是实现多元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同学是学生最亲密的学习伙伴,他们对同伴的学习情况有着直接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活动,让学生从同伴的角度获得针对性的评价,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最后,自我评价是一种让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明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断调整学习方法,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积极推广深度学习的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教学导向,重视知识的实践应用,引入多媒体设备,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以适应新课标理念下的教育改革,以此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