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2024-09-29 00:00金美丽
天津教育·中 2024年8期

小学科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强调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评价保持一致。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更加注重教学上的一致性,让课程评价全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促学的目的。本文就“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研究小学科学教学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联系实际,教学评价更系统、更完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全面探究“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认清重点,抓住关键,然后结合教情与学情,立足学生根本,设计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因优化后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而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科学现象,形成科学精神,从而顺利提高科学核心素养。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方式单一且缺乏吸引力。小学科学是我国传统的科目之一,开设的目的是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素养,促进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形成。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习惯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偶尔采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实践内容缺乏吸引力,很难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其次,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讲解,导致科学教学脱离现实,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既不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科学知识,也不能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最后,教学评价形式化情况严重。制定教学评价机制的目的是以检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预设要求,学生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目标。但是小学科学的教学评价多出现在学期末,由教师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评价结论。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多为试卷和口头问答,以学生最后一次的考试成绩或者口头回答问题的表现来确定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这种评价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难以使小学科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概述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是由布鲁姆等人在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上进一步提出的,关注点在教学评价的促教、促学价值上,由此展开探究,得出结论,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评价三者目标统一、方向一致、过程一致。“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导学作用的新理念,是目前教育教学领域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内容一致、教学方法一致。教学目标一致强调教师在探究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从而使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评价标准,让评价与其一致。教学方法一致强调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并将教学评价合理地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其次,教学反馈一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针对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评价,以有效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学习。

最后,教学持续性一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白教学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存在的,只要教学活动存在,那么教学评价肯定如影随形。同时,应持续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让教学评价充分发挥作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是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思想,应全面落实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三、“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以科学核心素养为指向,制定具体可实现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科学学科应重视以科学核心素养为指向,制定具体可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是指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后,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的学习成果,这个学习成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可以具体表述的。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设计的根本,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之所以让教学目标可以实现、有具体的衡量标准,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的阶段,其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视角有别于成年人,只有将抽象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才能让学生知晓具体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进而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做出学习行动,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为教学目标的具体量化和可实现提供有效助力。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小学科学教师应对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有一个深入的探究。

例如,在《太阳的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中,教师以科学核心素养为指向,制定具体可实现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科学价值观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科学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接着,教师依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掌握利用太阳位置辨认方向的方法。科学探究目标: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太阳一天中的运动规律;可以依据早晨、中午、傍晚的太阳位置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以依据自己知道的方向和不同方向间的关系,确定其他方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主动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中辨识方向的方法与技巧。

(二)以教学目标实现为目的,设计少而精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师应以教学目标实现为目的,设计少而精的教学活动。当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大纲及学生实际学情等确定可实现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是科学学科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学评价有效渗透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必须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例如,在《食物到哪里去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应以教学目标实现为目的,设计少而精的教学活动。教学前,教师再一次确定本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从而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教学活动设计如下: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人体消化系统图,指导学生按照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流程进行探索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食物进入口腔开始设计体验学习活动、模拟实验活动以及模型观察活动,依次探索并概括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在每个学习活动环节,教师要适时地设计并提出一些问题,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中,教师应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跃科学思维,同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并恰当地与学生互动,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与成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安排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观察活动——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模型;二是体验活动——体验食物进入口腔后的咀嚼感受;三是小组探究活动——探究食道运输和胃肠的蠕动;四是观看视频活动——观看小肠与大肠的特点和功能;五是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重新绘制“食物去哪里了”的消化系统图,并讨论消化器官之间的协作关系。由于教学评价是全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所以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并依据教学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针对观察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学生在观察完整体消化系统模型后,可以参照这个模型重新修改自己绘制的“食物去哪里了”的消化系统图。

针对体验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学生需要依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口腔咀嚼体验,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一系列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针对小组探究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学生需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将自己观察到的食道和胃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与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食道运输和胃肠蠕动的模拟实验。

针对观察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学生认真观看科普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照理解视频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大肠与小肠的特点与功能;观察展开后的小肠模型,认识到小肠展开面积之大。

针对小组合作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完善自己绘制的“食物去哪里了”的消化系统图,并在每个消化器官上标注名称、作用及特点,可以画出每个消化器官的形状,知晓其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并用科学的语言描述。

(三)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科学学科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创新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无需教师引导。但是如果学生还未对学科知识产生学习热情,那么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教学方法,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必须以兴趣激发为主,然后才是知识的讲解与指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我们的呼吸》一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创新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知道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并通过实验探究吸进与呼出气体的不同。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而言,呼吸是非常自然的事,也是常常被忽略的存在,当教师告知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的呼吸”时,有的学生很意外,认为呼吸就是一吸一呼,学习兴趣一般。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游戏教学活动,采取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呼吸,明白呼吸对自己的重要性。如“憋气游戏”,要求学生憋气一分钟,然后询问学生屏住呼吸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从而让学生理解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明确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个道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因此而激发,主动与教师互动,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四)指向教学目标的达MplYgJB4Fh5LNRAeqcXgV1xy6ecNiGkc/cyolD+eokY=成,科学完善并利用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科学学科应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科学完善并利用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此时进行的教学评价应为过程性评价或者是形成性评价,其评价主体与内容应更加丰富,不仅要求教师组织评价,也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例如,在《肠道传染病》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并合理地运用已经完善的教学评价开展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症状,了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与肠道传染病相关的信息,学会正确洗手,预防肠道方面的疾病。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然后以反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等因评价而有效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问题突出,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都需要针对性地优化。小学科学教师应明确“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核心思想,结合教学实际合理探索。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实现为目的,设计少而精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创新教学方法;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科学完善并利用教学评价。总之,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有利于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稳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