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主观化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

2024-09-29 00:00茹翀
名家名作 2024年23期

[摘 要] 在电影叙事中,声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声音的运用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并表达情感。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语言,电影声音能够深刻描绘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主观化声音通过细致的声音设计、空间变化、频域调整,准确描绘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探讨了主观化声音在电影中的创作方法和可能性,并以经典电影的声音设计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如何通过主观化声音创作,让观众更深入地体验电影、产生共鸣,从而丰富观影体验。

[关 键 词] 主观化;写意;声音构建;表意

在电影叙事中,声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声音的运用,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并完成影片情感的表达。电影声音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语言,能够深刻地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声音丰富了电影的视听语言、实践了电影本体理论,促使声音创作不断获得自主性和多元化的探索。创作者通过对声音的精心设计和运用,为电影带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法,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通过对声音创作的探索,电影展现出了一种开放性的叙事空间。声音的多样化运用和创作方式使电影更具有表现力和深度,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展现出创作者独特的艺术意图和创作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主观化声音在电影中的创作方法和可能性,并以毕业作品《无方》的声音设计为案例进行深入探究。声音在电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丰富画面,还可以深化影片主题,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导观众情感与思考。因此,本文探索如何通过主观化声音创作,让观众更深入地体验电影,代入角色情感、产生共鸣,丰富观影体验。

通过声音的主观化运用,电影能够呈现出强大的叙事张力,准确地描绘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精神世界。声音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元素,能够深入人物内心,呈现其独特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活动,从而丰富故事的内涵。

一、主观声音与客观声音

客观声音是还原电影画面真实感的声音,包括画内画外真实存在的声音。主观声音是表现影片人物心理世界的非写实声音,其作用是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声音元素间的相互转化也是一种创作的手段。在电影制作中,客观声音和主观声音之间的边界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声音的表现力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有时候,一个看似客观的声音实际上可能承载着丰富的主观情感和意义,反之亦然。例如,一阵风声可能在某种情境下代表着自然环境的客观存在;而在另一种情境下,它可能成为人物内心的象征,表达其焦虑或挣扎的心理。这种声音元素的相互转化为影片赋予了更多的层次和深度,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

声音的转化也可以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调整声音的音调、音量、节奏等因素,将客观的环境声音转化为主观情感的表达,或者将主观情感表达转化为客观现实的描绘。这种转化不仅可以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而且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影片中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因此,声音元素间的相互转化是影片制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创作者丰富影片表现形式的重要途径。

(一)主客观声音间的转换与画面间的关系

声音和画面在电影创作中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声音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说明画面,而是为了丰富电影的视听体验,拓展其时空感。声音的表现力给予电影制作者广阔的创作天地,使得电影的叙事更加生动、深刻。通过巧妙运用声音,电影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观众沉浸于电影世界中。

利用人物在画面中的不同景别、景深关系可以塑造主客观声音之间的转化,使观众更深入地体验到故事的戏剧性进程。

在影片《老无所依》(2007)中,年轻警察给杀手戴上手铐并让他坐在身后的长椅上,自己则打电话向警长汇报警情。趁年轻警察打电话的时候,杀手将被拷在身后的双手通过绕过双脚的方式重新放到了身前,偷偷向年轻的警察走去并勒死了他。年轻警察被手铐勒断的颈动脉混合着杀手手腕处勒出的血液,从脖颈处一同流淌在警局的地板上,场面恐怖血腥。

在这段情节中,一开始年轻警察位于前景,专心地汇报警情,听筒中对话的内容被刻意放大,而处于后景杀手的动作被有意识地拉低了。这种处理方法将观众不自觉地代入了离镜头更近的年轻警察的情境之中。

画面的运动也可以与主客观声音之间的转变相结合。例如,在关键情节中,画面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来突出特定人物或场景,从而转变观众对故事发展的关注点。

焦点变化也是塑造主客观声音之间转变的重要手段。

在《禁闭岛》(2010)中,当主人公泰迪逐渐揭开了整个故事的真相时,片段中焦点的变化和视角的转移在影片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对现实的认知。同时,声音也随之变化,通过调整音效和音乐之间的比例刻画主人公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加深了观众对故事的理解,还增强了影片的情感表达和叙事效果。

(二)以实化虚,以虚运实

在电影声音的创作中,常常运用以实化虚和以虚运实的手法实现主客观声音之间的转变和融合,通过将客观具体的声音元素与抽象、意象的主观化声音相结合,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以实化虚指的是将具体的声音元素转化为一种抽象的意象或象征,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例如,通过利用电影中的具体声音元素如风声、雷雨声、水流声等,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化或环境的氛围变化。这种实化虚的手法可以赋予影片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意境。

而以虚运实则是通过运用语言、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将抽象的意象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声音表现。例如,通过某种特定的音乐律动或音效表达人物内心紧张、焦虑等情感状态,或者通过声音的处理与混合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场景。这种以虚运实的手法可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影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以实化虚和以虚运实这两种方法的相互作用下,电影声音不仅能够表现出具体的情节和场景,还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义。这种声音创作手法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

(三)打造亦真亦幻的精神世界

通过主客观声音之间的相互转换、相互融合,打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精神世界。

《现代启示录》(1979)的开头部分,画面不断在战场、主人公的面部、直升机、风扇之间反复切换和叠化,音乐、直升机桨叶的旋转声音与吊扇扇叶的旋转声音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元素由于其频率、节奏间的相似性,导致这三种声音之间相互转换,仿佛是战场上的惨烈场景一直在维拉德脑中挥之不去。直到画面给到百叶窗时,声音才逐渐转变为客观的环境声。这种主客观声音听点间的转换,将观众带入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处,增强了电影的情感表达和观赏性,使得影片的开头部分充满了张力和震撼感。

二、探索主观化声音与多义性表意

主观化声音是一种具有多义性表意的表现手法,这种声音处理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直接的信息传递工具,更是表达角色内心世界、情感状态和思维过程的手段。在这种情境下,主观化声音的创作与不同的聆听模式密切相关。在因果聆听模式中,观众倾向于将声音与其所在的情景和角色的感知联系起来,试图理解声音的来源和意义。而在参考聆听模式下,观众将声音与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联系起来,以理解声音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简化聆听,一种离开声源及意义的聆听模式,是更为主观的聆听模式。主观化声音与简化聆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电影中的声音体验。主观化声音通过呈现角色的听觉感知和内心世界,使声音不仅仅是一种情节推进工具,更成为角色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简化聆听模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简化聆听模式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声音本身的美学特性上,而不是声音所代表的具体情境或对象。观众可能会忽略声音的具体来源和意义,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因此,当主观化声音被呈现时,简化聆听模式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主观、抽象的感受方式。观众会更加关注声音的音质、节奏和旋律等方面,而不是声音所代表的情感或信息。这种多义性的声音表达方式使得观众能够在观影中产生更丰富、更深入的感知体验,同时也为电影声音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使他们能够通过声音来营造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情感氛围。因此,主观化声音与简化聆听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增添了新的维度。

“声音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想因果聆听,通过联想产生形象,但在简化聆听和参考聆听的影响下,具象的声音和抽象的感受之间形成多种关联,声音可以在三种聆听模式下起作用,这为电影虚实之间的运用提供了空间。”[1]

(一)象征、隐喻、夸张等具体的表意作用

在主观化声音中,象征、隐喻和夸张等具体的表意作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声音注入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通过象征,声音成为一种强大的符号,代表着角色内心的情感、冲动或心理状态。例如,微风的轻拂声可能象征着角色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而狂风暴雨的咆哮声,则可能象征着角色的内心动荡与挣扎。隐喻则通过声音的暗示来传达角色的思想、情感或内在变化。比如,孤独的夜晚中,远处钟声的轻轻敲响,可能隐喻着角色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夸张则是通过放大声音的强度来强调角色内心世界的强烈感受或情感体验。例如,在角色面对生死考验时,心跳声可能会被夸大为如同巨鼓般的轰鸣,以突显角色内心的恐惧和紧张。通过这些具体的表意手法,主观化声音得以呈现出更深刻、丰富和生动的情感内涵,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共鸣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

《寂静之地》(2018)讲述了人类遭受着一种依靠声音来猎杀生物的怪物的袭击,而一家人为了在这末世中存活下去不得不保持绝对安静的故事。在《寂静之地》中运用了大量的主客观声音听点转换。在影片的第26分钟,画面中女主人通过听诊器检查自己腹中胎儿的心跳声,在声音的处理上,模拟了女主人的主观听感,增强了胎儿的心跳声,为后续女主人即将诞下新生儿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这种夸张某一声音元素的手法,不仅在影片的叙事层面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由于新生儿声音的不可控性,也暗示新生儿的诞生注定会是一个充满困难的经历。

(二)时空绵延产生“幻觉”的叙事效果

在电影叙事空间中,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相互转换的交汇之处会通过一段时空,而这便是时空绵延之处。而时空绵延产生“幻觉”的叙事效果,是一种通过利用各种声音元素之间在不知不觉中的过渡,来达到既真实又虚幻的效果。这种叙事手法可以模糊现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营造出一种令人困惑和混淆的氛围。例如,在画面切换或镜头移动时,不同场景中的环境声、音乐或音效可以相互交错和融合,使得场景之间的时间和空间产生一种流动和延伸的感觉。这种连续的声音过渡使得观众很难确定现实与虚幻的边界,从而创造了一种迷幻的氛围。

通过时空绵延产生的“幻觉”,影片可以深入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引发观众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命运的思考和联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断质疑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从而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和体验。

总的来说,时空绵延产生的“幻觉”叙事效果通过各种声音元素之间的过渡达到既真实又虚幻的效果,为电影带来了更加复杂和丰富的叙事体验,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

三、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声音创作者如何通过对主观化声音的运用,展现了声音在电影叙事中的强大力量和潜能。通过细致的声音设计、空间的变化、频域的调整,准确地描绘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笔者不仅探讨了声音在电影中的叙事功能和表现形式,还深入分析了声音与画面、情感之间的关系。声音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还是观众情感共鸣和思考的引导者。通过声音的精心设计和运用,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深刻的视听体验,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未来,笔者将继续探索声音的潜力和可能性,不断突破自己的声音创作思维和手法。笔者将继续关注声音在电影叙事中的作用,深入挖掘声音参与影片叙事、参与情感表达方面的潜在能力,为电影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最后,笔者希望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今后的电影声音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感人的电影作品,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珏.整合与间离:虚实之间的电影声音运用[J].当代电影,2019(12):93-96.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作者简介:茹翀(1999—),男,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声音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