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艺术不产生具体的经验知识,其作为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生活方式之一,无时无刻不以感性直观考察人类的精神世界,以达精神之自觉。一个时期的艺术以及其发展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该时期某个民族的自我形象,因此对于其动向的研究具有认识自我的积极意义。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一场大型国际交往仪式,同时是一场综合性的艺术盛宴。旨在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素材,探讨当代中国舞台设计艺术的发展动向。
[关 键 词] 舞台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视觉;文化
一、舞台设计艺术的参与性
舞台设计,或称舞美设计,以前又称作布景设计、布景艺术、舞台装饰。传统舞台设计注重的是舞台本身,然而20世纪以来,舞台设计愈发注重内容的创作。这是世界舞台设计发展的共性。
具体来说,舞台设计参与内容创作典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观众与演员的交流。舞台艺术(舞台内容)具有集体性,是集体创作的艺术,导演、演员、灯光师、造型师集体合作创造舞台艺术。从广义角度来审视集体性,观众也属于舞台艺术的创造者。因为舞台艺术不是物,作为物品存在的艺术品,本身可以脱离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而作为事件存在的舞台艺术是无法脱离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法国戏剧理论家萨塞在1876年提出了对戏剧本质的看法:“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舞台设计服务舞台艺术,其中又以服务戏剧为经典或典型,舞台设计的服务对象之界限模糊,是由于舞台艺术本身的延伸所决定的。)当代波兰导演格洛托夫斯基提出:“没有演员与观众之间感性的、直接的、活生生的交流关系,戏剧是不可能存在的。”组织观众与演员交流是当代舞台设计的功能之一。一方面,剧场和舞台的布置给观众创造交流的空间条件。由传统的伸出式舞台剧场、镜框式舞台剧场到中心舞台剧场、可变式舞台剧场,艺术家不停地探索新的剧场舞台形式,一次次尝试着创新观众与演员的交流方式。另一方面,舞台设计组织参与创作的方式,也就是解决观众如何参与舞台艺术创作。例如,舞台与观众距离较远,则会强化观众的剧场意识,强化符号传达的约定俗成的假定性,此时,演员需要有响亮的声音与明确的动作传递舞台的信息,制造戏剧幻觉。如果距离较近,甚至在区域划分上模糊舞台与观众的区域界限,观众会有更强烈的真实感,此时,演员的呼吸、颦蹙都会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冬奥会的舞台设计与前者更相似,此时表现出的符号意义显得更有意蕴。至此,我们理解了舞台设计对观众与演员双方创作舞台艺术的组织关系,它的内涵已超过了舞台概念本身。
第二,舞台设计参与情节发展。舞台设计可以推动舞台内容的走势发展,如《奥赛罗》一剧中的手帕点燃了奥赛罗心中的怒火。苏联舞台美术家雷科夫认为:“布景不仅具有造型作用,而且具有直接参与剧情发展的功能,舞台美术工作的特性在现代戏剧演出中是十分重要的。”冬奥会开幕式(以下简称开幕式)中,《立春》的后半部分,演员手中绿色的碳纤维杆变成白色,摇曳在地屏中生长的蒲公英上,随后,地屏左侧出现一个孩童的剪影,孩童轻吹一口气,演员们成团成簇,举着纤维杆在中心分散,再现了蒲公英种子飘散的场景,接着,“冰瀑”LED屏幕承接蒲公英种子,向天空飘散,天空中的烟火承接LED屏幕上的种子在夜空中绽放,春天的种子撒满大地。地屏、冰瀑、烟花直接参与到剧情之中。《冰雪五环》中,冰瀑与地面垂直,一滴墨水引来滔滔黄河,霎时间,水漫金山,黄河水从冰瀑注入地屏,汹涌澎湃;接着,水凝结成冰,冰面上浮起冰立方,二十四道激光在冰立方上回顾二十四届冬奥会,最终停驻在2022年北京;突然,冰立方前出现一个冰球,六位冰球运动员一起击打,使得冰球转动,在场内四处碰撞、旋转,最终砸在了冰立方上。在激光的共同作用下,冰立方逐渐由上而下地破碎,最终破冰而出,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奥运五环标识,情节的发展是在演员与舞台设计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的。《构建一朵雪花》中,演员手持雪花引导牌,在虚拟空间中的雪花(投影)和地屏上的雪花飞舞,雪花上书写了不同国家的名称,演员与虚拟雪花共同向舞台中央聚拢,地屏上的极光从四面八方萦绕,光芒四射,形成橄榄枝,把小雪花编织成大雪花,大雪花上升,左右翻转,在全场飘飘荡荡,这朵虚拟的大雪花在飘荡的过程中由实体道具取代,由小雪花到大雪花,数字媒体、演员、道具承前启后地配合,构造了一段唯美纯洁的美学享受,情节环环相扣。
第三,表现气氛。胡胜妙老师认为:“在舞台设计中,我们可以将气氛理解为事件发生场所的感情特质。气氛由场所产生,又构成场所的深度。”一方面,气氛是客观环境的气氛,比如在冬季、在春分;另一方面,气氛是人物内心的状态反应。人与物、事件与场所、主观与客观,气氛的调和反映的是世界的统一。也可以说,气氛就是表现,所谓场所的深度就是表现。因此气氛就是情感,就是所指的表现意义。开幕式的色彩平实,以蓝色为主色调,反映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创作原则与“浪漫、唯美、温馨”的美学基调。《立春》春意盎然;《冰雪五环》打破隔阂;《构建一朵雪花》合作共赢;《致敬人民》团结拼搏;《点燃火炬》环保创新,这些表演共同揭示了“一起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方案与伟大构想。
二、丰富视觉元素的使用
舞台最终提供给观众的是一个构建的符号世界,视觉元素是构成舞台的基础形式。当代舞台设计艺术善于使用多样的视觉元素打造视觉空间。在视觉上直观地呈现,观众才有进入符号世界的可能,丰富的直观元素开辟了进入符号空间的通道,给予观众更多审美可能。
(一)综合使用几何形状
在《立春》中,山东蓬莱武校393名学生手持可变色的碳纤维杆,再现小草与蒲公英的形象。每一个光源为一个点,每一根碳纤维杆作为独立的线条,同时在晃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曲面,或者与周围其他碳纤维杆共同构成多变曲面,所有碳纤维杆在摇摆的过程中又形成一个多变体。点线面体复杂转换,在变化中形成既有规律又错综复杂的几何纹样,给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二)复杂空间
体育场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它本身不能变化,底面与垂面是该空间的要素。空间的视觉表现力来自空间内的动作,空间塑造动作,而动作也反作用于空间。同时,空间的表现力还来自空间内的其他内含物或视觉元素,比如物体、色彩与光线,这些内含物与演员共同释放出空间表现力。
光与色彩往往相辅相成,开幕式色彩与光线共同创造视觉幻想。首先,随情赋彩。随着情节的发展,光色在地屏、侧面墙体上不断变化,比如小雪花聚集为大雪花、极光四射,使得色彩的鲜明度显著提高。其次,色彩拥有主导动机。澄澈干净的蓝色是开幕式的主导动机,其成为开幕式理念的色彩记号。最后,光线本身性质的复杂多变。除了色彩以外,强度、分布、移动等光线特性强调了舞台时空的视幻属性。
视觉元素的丰富使用,组织了视觉空间结构的统一。几何、空间、光与色彩等视觉要素或形成对比,或构成平衡,或组成对称,终究形成了形式的统一。大雪花与小雪花形成对比,统一了一个主题;大雪花由小雪花作为几何图形元素拼合而成,形成简单几何图案构成的统一;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相似性原理,元素在各部分知觉性质的相似程度有助于人们确定其亲密程度,于是,我们的知觉习惯于把相似性事物看成整体,以达成视觉统一。因此,运用丰富的视觉元素最终是要实现视觉空间的某种统一。
三、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融合
20世纪的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实践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选择了新的文化作为其生活方式。艺术也属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科技与艺术融合是必然的。本文更加强调数字媒体对舞台设计艺术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是对文字、图像、音频等多元素数字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处理与格式转化的现代信息技术。该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压缩并快速传输。当下,数字媒体技术与戏剧艺术之间的深度融合为舞台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一,LED技术与舞台设计艺术融合。开幕式中的地屏、冰瀑、冰立方、台屏等都运用了LED技术。地屏LED屏幕显示了4个8K播放素材,冰瀑负责显示2个8K播放素材,再配合播控系统,实现多个播放器视频同步输出。
第二,运用激光与3D投影技术。以3D技术模拟真实空间,使舞台空间的转换更加自如,真实性显著提高。《冰雪五环》中,五环被激光雕刻成的艺术效果是在激光与3D投影技术结合下产生的。冰立方和五环由LED屏构成。当激光对冰立方进行雕刻时,冰立方上方顶盖下翻,雕刻成品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LED屏表面呈现冰块碎裂的状态缓缓下降,综合搭配下,最终呈现出激光雕刻冰立方形成奥运五环的艺术效果。
第三,实时交互设计是在人工智能与实时渲染的技术支持下实现的,开幕式中的《雪花》呈现了660位演员与地屏虚拟事物的实时互动的效果。6台高清摄像机,覆盖全场一万多平方米的区域,对场地演员进行实时抓拍,抓拍视频进入AI算法服务器,服务器识别人物并确定相应位置坐标,该坐标进入图形渲染服务器,触发编程实时特效效果。实时特效效果通过采集卡加载到视频播放服务器中,与播放器原有底图叠加,最终投放在地屏上,实现演员与LED屏幕的互动,每单次互动总流程不超过0.1秒。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开辟了舞台艺术的新天地,甚至使舞台艺术的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舞台艺术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其善于运用新兴媒体手段,吸收价值因素,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视觉设计语汇与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效果,让艺术家头脑中天马行空的超现实设想有了落地的条件,甚至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奇思异想,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四、有序与无序的融合
对于大型集体演出节目,我们更容易在舞台上看见整齐划一或者规律性强、秩序井然的舞台表演。而强调无序与自由的表演方式似乎很危险,尤其在国家大型文艺晚会上。在秩序中寻求无序的可能是艺术家的理想。在开幕式前的热场活动中,整齐划一的集体广场舞中或多或少掺杂了一些动作与队列上的无序状态。“国旗入场”时,220名代表各民族、各行业的志愿者排成两列,运递国旗。在整齐的队列中,他们衣着各异,运递国旗时每个人伸手接国旗的动作又有些许差异,在有序中掺杂了一定的无序。
然而,最大胆的、最明显的、时间最长的体现了在秩序中追求无序理念的节目无疑是《雪花》。该节目演员动作任意进行、雪花任意飘落、和平鸽任意飞翔、孩子们任意玩耍,场面不加修饰与雕琢,这是“危险的自由表演”,给人一种无组织与排演混乱的感觉。事实上,无论导演还是观众,无不沉溺于这个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美学空间。在秩序中追求无序,结合主题曲《雪花》的旋律,创作人员企图让孩子们在表演中保持自由与陶醉的玩耍状态。为此他们从三个角度考虑舞蹈编排:
第一,在表演上,选用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孩子,追求去雕饰的朴实自然。500名演员来自北京各个小学的舞蹈团,他们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此谓有序。排练时,导演向演员们强调,放下身体“既定模式”,回归孩童身份,尊重身体本真,这就确立了在秩序中追求无序的条件。
第二,在结构上,以场地中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散点作为画面节点,规定散点的来和去。所谓散点的“来”和“去”,就是形成散点图式和散点汇聚到雪花装置周围,导演组进行了有层次的设计,此谓有序。具体层次大概如下:散点的“来”分为多组,比如a组演员走“S”形从舞台四周跑上场,b组演员随着鸽子的导向摇摆出场,c组演员两个或三个手拉手出场。散点的“去”也分为多组,将500名演员分为a1、b1、c1、a2、b2、c2……以此类推的组别,每组佩戴通信设备听从导演指令,分别向舞台中央雪花装置周围的心形图案上汇聚,如此打散散点与人群,地屏交互追踪呈现“放射”回于心形,在结构上造成了秩序中的无序。
第三,在流动上规定路径与行为,但不规定动作本身。这样的规则进一步保障了舞台规则形状的破裂与行为秩序中的无序。演员的路径受到限制,如有的演员被规定从舞台左侧跑至右侧;演员的行为被安排,如有的人弧线跑,抡转鸽子。但动作本身是自我规定的,想要如何跑、如何抡等由演员自由发挥。这样一来,每个孩子作为个体独立凸显出来,符合了“没有两片雪花是一样的”的主题。
当孩子们汇集在雪花装置周围的心形图案里时,有一个孩子掉队了,心形图案中的另一个孩子冲了出来,拉着他回归心形造型,这里设计给散点的汇聚增加了故事感,吸引了观众的兴趣,是导演精心设计的偶然性,是必然秩序的偶然。“一个都不能少”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这样的能指给予观众更丰富的符号信息,耐人寻味。
五、意蕴丰富的文化互动
丰富的文化互动是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之必然动向。开幕式讲述着中国文化与故事,彰显着中国态度与方案。
中国关注全世界人民的生存安危,以符号世界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小草摇曳、蒲公英种子在天空中飞舞,本身在讲述着立春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表现了继往开来的活力与斗志以及遍布大地的世界团结精神。冰立方、大雪花等视觉元素有意淡化体育竞技的竞争性,而更加强调体育的沟通交流、团结互助的凝聚作用,这样的视觉符号引导世界人民关注彼此的关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全世界人民勇气与力量一起奔向未来。
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把丰富的文化贯穿于视觉元素之中。220位人民群众代表传递五星红旗,表现出中国人的浪漫,向世界传达中国的理念与宗旨。舞台服装从创意美学到科技含量和工艺,既体现了中国的制造水准,又保留了剪纸、中国结、山水画、冰灯等传统元素。
参考文献:
[1]胡胜妙.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Aesthetics of Stage Design[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胡佐.舞台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3]区雪儿.莹莹绿色春意浓 勃勃生机武少年:揭秘冬奥开幕式首个节目《立春》[J].中华武术,2022(3):6-11.
[4]额凤华.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探究[J].中国文艺家,2019(12):104,106.
[5]张岩.舞台设计审美变化研究[J].戏剧之家,2016(7):37.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杨毅凌(2003—),男,汉族,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