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舞蹈表演中的创新路径

2024-09-29 00:00:00胡梦颖
名家名作 2024年23期

[摘 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而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价值。因此,在现代舞蹈表演中,应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继承予以高度重视,力求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充分展现我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让广大受众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增强现代人的文化自信心。基于此,深入探究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舞蹈表演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现代舞蹈表演;创新路径

我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广阔且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精神风貌存在一定差异,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灵活融入现代舞蹈表演中,不仅能够创新舞蹈表演形式,还能够丰富舞蹈的文化内涵,让表演者在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在日常生活及舞蹈表演中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现代舞蹈表演过于侧重动作或者技巧的展示,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融入,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由此可见,深入分析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舞蹈表演的创新路径极为重要。

一、传统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具体作用

(一)为舞蹈表演赋予情感

舞者是舞蹈作品的表演核心,如果舞蹈演员自身没有深入了解舞蹈中的文化与内涵,那么就无法运用自己的肢体与动作来向观众充分表达舞蹈中的情感,整个表演过程就会显得非常枯燥乏味,这将会大幅度降低观众的观赏体验。为此,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必须透彻了解舞蹈中所蕴含的文化与意境,并能够以自身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舞蹈的深层次含义,进而让观众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与舞蹈产生情感共鸣。我国很多的传统文化都可以为舞蹈表演赋予全新的生命与情感,例如,在安塞腰鼓的舞蹈表演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在表演时,舞蹈演员需要进行强有力的动作展示,才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舞蹈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二)丰富舞蹈表演内涵

舞蹈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我国提出文化强国战略,而舞者作为背负新时代发展重任的一分子,必须将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灵活融入舞蹈中,让舞蹈艺术得到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始至终,舞蹈都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很多舞蹈在历史环境中进行创作时,创作者都是以各民族的文化作为根基,由此可见,各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底蕴,给舞蹈创作者带来了诸多灵感,这对舞蹈表演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意义,是传承舞蹈与文化精神的根本核心,可以同时推动舞蹈本身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一)加深对舞蹈精神的理解

在舞蹈作品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演员需要熟练掌握舞蹈中的技巧与要领,深刻了解与明确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含义,让舞蹈演员在舞蹈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其表演出的舞蹈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长久以来,我国有着众多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习惯,很多传统文化精神都对我国的社会文明发展具有巨大的帮助,在传统文化发扬与继承过程中,舞蹈作为其中的重要载体之一,为现代舞蹈提供了诸多衔接传统文化的机会,在表演现代舞蹈时,通过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表述出来,并将传统文化与其密切融合,可以展现现代舞蹈中浓厚的文化气息,如此不但有利于表演者充分理解舞蹈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还会让他们在表演期间营造出极具情感效果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对现代舞蹈的表演水平。另外,随着舞蹈精神的良好发散,在表演过程中,观众也极易被其中的情感所感染,进一步提高了现代舞蹈的独特魅力。

(二)传承舞蹈的艺术文化魅力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进行融合,能够让舞蹈表演体现出更丰富的艺术魅力,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众所周知,舞蹈本身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现阶段的文化发展环境下,各行各业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且已经初步实现了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局面,为此,舞蹈演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对舞蹈的了解,尤其是明确掌握现代舞蹈与传统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尽可能多地从传统文化角度来开拓与创新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打造出更具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舞蹈,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舞蹈与文化的共同传递与发扬。并且,我国有着各式各样的民间舞蹈,这些舞蹈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舞蹈演员必须深入感悟这些舞蹈中的文化魅力,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将传统文化内涵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充分体现舞蹈作品的艺术之美与精神之美。

三、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舞蹈表演中的创新路径研究

(一)在舞蹈表现中的创新应用

1.丰富舞台设计

一般来说,舞蹈的编排和设计包括很多方面,每一个动作环节都必须衔接到位。当涉及舞美效果时,舞蹈的内容和表现需要建立在观众的审美基础上,并且还要对舞台的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以此达到舞台演出场景的动态设计效果,进一步提升舞蹈作品的舞台艺术效果[1]。

例如,舞蹈作品《采茶舞》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舞台是以绿色设计为主,舞蹈演员们也是身穿绿色服饰并身背茶篓,以直观的人物形象和舞蹈动作来呈现古代民间采茶女的人物形象。借用红色舞台灯光的设计,表现出采茶女人物的感情变化,让观众深刻了解舞蹈作品表述的内涵。可见,通过丰富舞台设计,不仅可以使舞蹈实现多元化表现,而且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有效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

2.创新的多媒体技术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创新与进步提供了诸多可能,其中,舞蹈编导也不例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应用,对舞蹈的编导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使舞蹈编导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发展效果[2]。

例如,郑州歌舞剧院表演的《唐宫夜宴》这一舞蹈作品,便是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创新设计的。在整个舞蹈表演内容中可以看出,舞蹈在设计过程中完美融合了传统舞蹈元素和现代媒体技术,通过多元化的数字技术展现唐俑的文化和魅力。此外,AR 技术的运用更是给舞蹈的呈现效果增添了浓重的艺术色彩,使得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向着多维度视听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舞蹈演员通过自身的舞蹈动作、体态表演,再利用科技手段的加持,从多方面将繁荣的大唐盛世文化充分展现出来,也让观众领略到传统舞蹈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二)充分体现舞蹈作品的艺术特征

众所周知,文化和艺术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不仅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高于生活,早已成为人们享受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3]。因此,在进行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时,必须综合考量人们当下的审美需求,以此为基础,科学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舞蹈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征,让人们追求精神世界满足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向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更好地发扬与继承传统文化,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例如,《赛马》作为蒙古族的舞蹈作品,在对该舞蹈作品进行创作时,可以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出发,在舞蹈动作中充分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性格特征。由于他们世代生活在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生计来源,且为人不拘小节、豪爽豁达,因此在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时,应当做到大开大合,借此充分展现草原人民的热情与勇敢。通过此种舞蹈表演形式,不但能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草原,切实体会蒙古人民的生活,还能够让观众明确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刻感受到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粹。

(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性语言,不但可以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而且能够通过氛围的渲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观众的情感共鸣,为其带来一种精神与情感上的安抚和享受。通常来讲,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在脑海中联想出客观事物,并且依据其自身的情感倾向和生活经历,对舞蹈展开个人的定义和解读[4]。因此,在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时,必须注重借由传统文化来渲染表演氛围,让观众能够对舞蹈表演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价值展开深入挖掘,促使观众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感知,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表演蒙古舞蹈时,可以从蒙古民族的风俗文化、服饰等方面来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的草原,无论男女均喜爱穿长袍,由于蒙古族服饰具备十分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可以充分展示出蒙古民族的风俗文化,因此舞蹈演员可以身着蒙古民族的传统服装,并佩戴蒙古族首饰,向观众直观呈现出蒙古舞的文化气息。通过此种舞蹈作品的表演,观众便可以身处在一个真实、生动的环境中观看表演,进而使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作品实现密切结合。

(四)传统文化和服饰道具的结合

在舞蹈表演中,服饰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其不但能够塑造和刻画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能够为观众营造一场视觉盛宴,进一步提高舞蹈表演的观赏性、美观性。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大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为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表演服饰的密切融合提供丰富的资源[5]。在第十三届桃李杯古典群舞剧目《清风徐来》中,舞蹈表演者身着清末汉女服饰,手拿中国传统团扇,尽显清代女子的温婉、柔韵之美。而舞蹈中所使用的团扇也象征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愿景。在舞蹈演员的妆容上,也真实还原了清代女子的小嘴、细眉等妆容特征,让观众能够真实地看到传统文化和服饰在现代舞蹈中的完美融合。

(五)传统文化在舞蹈题材中的融合

在进行现代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编创题材是其中的核心,通过题材的设定,可以推演出各种背景音乐与舞蹈表演动作,之后再辅以生c306ed15bd81b8a47ec6d22a693706bb动的舞台环境和服饰道具等,为观众营造出一个非常浓厚的舞蹈意境[6]。因此,在现代舞蹈题材设计环节,应更加注重对题材的选定与优化,将传统文化与题材创作进行融合,进一步提高舞蹈题材的编著水平,凸显舞蹈中的浓厚情感与文化。

例如,河南卫视呈现出的《唐宫夜宴》这一舞蹈,便是将唐代的乐舞俑作为舞蹈题材,在舞蹈中详细演绎了盛唐期间的故事,以唐代舞蹈、歌唱、器乐演奏了小乐伎奉旨入宫献艺百官的场景,在舞蹈中展示了盛唐时期女性的丰盈与美丽,并将《簪花仕女图》《捣炼图》等通过汉南出土的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文物进行了演绎,让观众在观看舞蹈作品时充分感受华夏所独有的传统文化意境,这不但让唐朝宫廷文化得到了展示,还展现了华夏的历史文明精神。另外,《清风徐来》这一舞蹈作品运用女子团扇舞的方式,展现出清代仕女画中的意境美。可见,将传统文化灵活融入舞蹈题材中,可以进一步提升现代舞蹈表演的整体水平,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六)科学设计舞蹈肢体动作

在舞蹈作品表演中,肢体动作是核心要点,大部分舞蹈中蕴含的情感都要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渲染出来,是舞蹈作品传递与表达感情的基础工具,在整个舞蹈表演中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因此,在对舞蹈中的肢体动作进行设计时,要尤为注重其综合性与适应性,尽可能将舞蹈中的情感通过肢体动作有效抒发出来[7]。一般而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对舞蹈动作设计有着一定的启发,为此可以适当引用一些适宜的传统艺术文化元素作为新时代舞蹈动作的设计核心,在提升舞蹈肢体动作设计深度的同时,还能够广泛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

例如,在现代舞蹈肢体动作设计环节,将中国的武术文化与戏曲文化精髓动作进行科学融合,打造一些更具代表性的肢体动作,借此让现代舞蹈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舞蹈作品《春闺梦》中,舞蹈的设计编排融入了戏曲花旦角色的肢体动作,同时使用了戏曲中的经典动作“晃头”。而在另外一部舞台剧《武术巅峰》中,运用了一些武打动作的设计,将武术文化与舞蹈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可见,无论是戏曲里的动作还是武术中的动作,只要有效结合并灵活运用,都可以为舞蹈增添新的文化元素,给予观众别样的视觉体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舞蹈表演中,传统文化必须全方位融入其中,不论是动作设计还是服装道具,都应当有传统文化的身影,才能让舞者在表演时向观众充分展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全新参考,从而使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表演实现密切融合,在推动我国舞蹈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沈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舞蹈表演中的创新路径[J].艺术品鉴,2024(14):109-112.

[2]马鹤鸣.传统文化在舞蹈表演中的创新性应用分析[J].新楚文化,2024(4):45-47.

[3]石玉红.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表演中的渗透和呈现:以北京舞蹈学院舞蹈作品创演为例[J].黄河之声,2023(17):118-121.

[4]卢剑.福建传统舞蹈“火鼎公婆”元素在舞蹈创作运用中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2.

[5]穆瑾.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舞蹈教学的路径[J].戏剧之家,2021(7):133-134.

[6]马临芳.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路径概述[J].中国文艺家,2020(9):135-136.

[7]张丽蓉.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舞蹈课程的有效途径[J].流行色,2020(3):180-181.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胡梦颖(1991—),女,汉族,湖北罗田人,助教,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