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特征与演奏特点

2024-09-29 00:00陈波李明宇
名家名作 2024年23期

[摘 要] 王建中先生根据汉族民间音乐《百鸟朝凤》创作了同名钢琴曲,以热情的旋律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保持原音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西方音乐美学,对原音乐的旋律、结构和织体进行了改编创作,将西方音乐元素与我国传统音乐巧妙融合。探究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特性及演奏技巧,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与民族特性,感受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民族特点。在演奏技巧中,从触键、装饰音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关 键 词] 《百鸟朝凤》;民族特性;演奏技巧

一、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结构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曲式为AB循环多段体结构,沿用了我国传统调式的单一性特点,为E徵调式,运用“句句双”的中国传统音乐手法,使音乐结构层次更加丰富多彩。作品共五个乐段(见图1),分别为春回大地(1—28)、林间嬉戏(29—87)、鸟鸣段I(88—133)、莺歌燕舞(134—173)、鸟鸣段II(174—186)、欢乐歌舞(187—232)、鸟鸣段III(232—233)、百鸟朝凤(234—293)。

引子部分1—28小节,高、低八度的主旋律重复出现,一强一弱的旋律对比体现了音乐的忽远忽近,在末尾处的装饰音以及强烈的八度和弦巧妙过渡到乐曲的主题段落。

A段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由a、b两个乐段组成,a乐段分为4个乐句,主旋律采用了倚音和八度的和声;b段是51—87小节,低声部以三和弦加单音的形式,节奏为整齐的八分音符,高声部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和装饰音来突出主旋律,其中“句句双”的特征非常明显,一强一弱重复出现。

模仿鸟鸣的第一个乐段为88—133小节,其中左手采用了以八分音符为主的伴奏织体,右手用不和谐的小二度倚音作为装饰模仿鸟儿的啼声,同时一强一弱的对比表现了鸟儿在不同的位置发声。从116小节开始,出现了大量小二度跑动的十六分音符使啼鸣声达到极致,表现出鸟儿欢呼雀跃、百鸟共鸣的景象。

第三段乐段134—173小节为莺歌燕舞,此段落采用了同A乐段中的主题。其中133—160小节由两个对比乐段组成,左手的密集跑动使得整个旋律线条富有流动性;从161小节开始左手的伴奏织体变成了跳音的形式,律动感更为突出。

模仿鸟鸣的第二个乐段为174—186小节,体现了群鸟共鸣的现象,作者用了倚音、颤音、震音来表现群鸟争鸣的啼鸣声;最后两个四度音程的震音渐弱为下一个段落的引出做了铺垫效果;187—232小节是A段主题材料的再现,展现了乐曲的统一性;在210—232小节中,右手虽然是密集跑动的十六分音符,仍然通过保持单音的形式再现了主旋律,作品通过左右手的跳音节奏和右手四度音程赋予明亮的色彩。

第三段鸟鸣声巧妙地模仿了蝉鸣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声音的敏锐捕捉。运用复附点节奏,结合倚音和颤音与左手的五度音程,模仿了蝉鸣声。234—293小节速度非常快,大量运用八度音程、谐音重复以及重音符号来表达乐曲的最高潮部分。在末尾处左右手都以八度的形式落在了E音上,形成了稳定的终止。

(二)调式调性与和声运用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沿用了传统E徵调式的单一性特点。引子部分的变徵音与主音之间形成了小二度的关系,并且每个乐句结束音都落在了E上,对材料的加花部分也都是围绕E扩展,同时使用大量的“变宫”“变徵”,与强拍上的音形成了鲜明的小二度关系,为E徵(雅乐)调式。29—87小节中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组成,四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起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在42小节处,不断出现的#D有短暂的离调,变徵为宫调式。

乐曲的结尾部分是高潮段落,从开始的双手单音旋律发展到双手双八度的音程,音乐层层递进,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模仿了震音的效果。E徵调式旋律性非常明显,以强烈的E音结尾,表现了乐曲的稳定性。

在和声运用上,1—28小节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和弦来烘托主旋律,配合小二度倚音,营造出了明亮、辉煌的氛围;中声部运用四、五度音程模仿笙的音响效果,属和弦在听觉上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感,最终回归主和弦,增强了乐句的稳定性。29—50小节中运用了四度音程,IV和弦的八度音程作为引入,小三度较为平稳地进行,主旋律突出,节奏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强拍被休止符代替,在弱拍上进行强奏,改变了原有四二拍的强弱规律,使音乐更富律动性。

第133—160小节中低声部为属七和弦的分解音型,高声部IV到V平稳进行,伴奏织体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呈现出流动的旋律线条;174—186小节中为营造出鸟儿在树枝间大闹嬉戏的场景,采用四、五度和弦进行,高声部和低声部由于和声的碰撞,形成了较为透亮辉煌的音响效果,营造了百鸟共鸣的氛围,为“百鸟朝凤”做铺垫;第233小节是鸟鸣蝉鸣的模仿,采用四、五度音程交替以及小二度颤音,最终落在属和弦上;234—293小节沿用V级和弦,运用震音饱满了和弦音色效果,双手快速交替演奏,音乐层次逐渐递进,使情绪达到高潮,最终落在了主音E上,强调乐曲的稳定性。

二、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特性

(一)节奏与旋律的民族性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是具有较强民族特性的中国乐曲之一,不同段落中插入了散板、戏曲节奏,融合豫剧的音乐元素等民族音乐特性,节奏鲜明强烈,曲调高亢激昂,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成就了这首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乐曲中的主题段大多取材于河南梆子腔,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极具节奏感,丰富地表现出地方特色文化,运用切分节奏、休止符、附点等来保证旋律的发展,将北方豫剧中高亢激昂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引子段落中重复性的旋律曲调多次演奏,在高八度与低八度间重复进行,并合理运用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使得四个乐句扩展成为七个乐句,丰富了旋律的表现形式,在高声部和低声部之间重复交替,增强了旋律的色彩和表现力,更体现了民族性风格的创作特征。

《百鸟朝凤》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经典之作,拥有独特的旋律特征,作者在钢琴改编的过程中保留了双主题循环的旋律发展手法,将民族韵律和E徵调性的单一调性保留了下来。主旋律虽仍然采用了原版的唢呐旋律,但保持了民族旋律和五声调式,伴奏声部采用了跳音演奏,使两段乐段相互对比,更富律动性,更为俏皮可爱,旋律运用“句句双”的创作手法,以完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方式使乐句出双入对地出现。

最后一段百鸟朝凤的段落中还融入了中国戏曲,节奏遵循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紧打慢唱”的特点,从开始的单音轮奏,到之后的双手八度的轮奏,丰富地模拟了民间鼓类的打击乐器,音乐层次分明,最后将曲子推向高潮,刻画出群鸟飞向充满希望的天空的景象。

(二)音色的模仿

乐曲对唢呐的描写篇幅较多,主要运用倚音、琶音、颤音等装饰音,模仿大量的唢呐吹奏技巧;不协和的小二度音程模仿出唢呐的滑音效果;用单倚音模仿出唢呐的叠音技巧呈现了唢呐明亮清晰的音调;右手颤音模仿了唢呐的花舌与蝉鸣。引子部分模仿了唢呐高亢激昂的旋律音效,并采用民族音乐风格的四度、五度和声来模拟笙的音响效果,在重拍处的低音部分模拟了打击乐的节奏,通过八度音程描写了浑厚的音响效果。

全曲多处模仿了对虫、雀、蝉等动物的啼叫声,其中三个鸟鸣插部采用了倚音、颤音、震音、琶音、波音等装饰音来对鸟、蝉的鸣叫声进行模仿表达,展现出百鸟欢腾雀跃的场面。92—106小节模仿了布谷鸟的蹄鸣,声音洪亮且凄凉,右手用小二度前倚音来表达,前两句鸟鸣可弹成一强一弱的形式表现鸟儿的远近;107—115小节中由左手的前倚音和复倚音作为旋律,描写了野鸡粗犷的叫声;116—132小节中模仿了布谷鸟的叫声吸引群鸟叽叽喳喳的共鸣,快速跑动颇具华彩装饰,表现出群鸟共鸣的效果。

鸟鸣在不同音区出现,174—186小节是第二个鸟鸣插部,是篇幅最大的雀鸟啼鸣,展现出鸟群的对啼效果,出现丰富多样的华彩部分;232—233小节描写了蝉鸣,运用倚音和二度颤音的快速交替,复附点节奏型在两个声部的频繁出现,模仿出蝉鸣高亢清晰的叫声;节奏上使用散板和自由节奏,并延长装饰音的持续时间,通过一拍一组的形式刻画出知了啼鸣的声音。

三、演奏方法与技巧阐述

(一)速度与节奏的处理

在改编曲《百鸟朝凤》中每个段落的速度都是不同的,王建中先生在段落的开始处都有明确标注,整个曲子的速度是快慢交替,并且在段落中充满了很多中国化的音乐术语。

乐曲由Moderato(中板)开始,第28小节处出现了段落中的第一个音乐术语stretto(加紧速度),波音的快速演奏恰好能使曲子自然过渡到第二段,让乐曲突然加速显得流畅;第二乐段Allegro Vivace(活泼的快板),该段是主题段落,旋律轻快,运用“句句双”的旋律发展形式,经过热闹欢乐的嬉戏后,迎来了乐曲的第一个鸟鸣段,速度渐慢,节奏自由,再经过布谷鸟和野鸡的蹄鸣后,速度逐渐加快,在116小节处由布谷鸟吸引出了群鸟,达到群鸟共鸣的音响效果。

第三乐段低声部的跑动使旋律线条富有流动性,而高声部多为大三和弦,声音清澈明朗,174小节为全曲最长的一个鸟鸣段落,由黄鹂鸟带头歌唱,186小节自由拍后达到群鸟共鸣的场景,结尾处震音做渐慢减弱收尾。

蝉鸣段落的速度标记为Tempo rubato(meno meno)意为缓慢而自由,作曲家用虚线将两个乐句分开,表示是完整的两个音乐单位,结尾处Perdendosi(渐消失)并且有着无限延长的标注,通过力度的减弱来结束蝉鸣,延长标记以无声的方式使乐曲进入到最终篇章Prestissimo(最急板)——百鸟朝凤。

(二)触键的不同方式

(1)臂落触键。为营造出辉煌的效果,在演奏1—28小节时仅用手腕和小臂的力量不足以达到效果,在句首重音处抬高前臂,随着手臂的下落将重音推下,强调唢呐的旋律音,指尖深触键4/5,展现出手指的爆发力;除了模仿唢呐的装饰音外,其他的音不要超过句头,低音八度模仿了大鼓的浑厚音响效果,深触键4/5,下一小节要马上轻下来,指尖浅触键五分之二,与第一小节形成鲜明的对比,配合延音踏板,可以使和声效果更加强烈,获得充满共鸣的音响效果。

(2)手指快速触键。乐曲的第二段与第一段的音色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该段的音乐取自河南豫剧,描绘群鸟争鸣的热烈场景,作者标记上了重音记号,在重音处踩下延音踏板,有重音记号的音用“抓”的方法触键,达到深触键的五分之四,表现出短促而有力的感觉,触键后立刻放松。

(3)手指贴跑动。133—160小节要保证手指的灵活性,伴奏声部颗粒明显,速度均匀,适当运用手腕、大臂、小臂来辅助贴键弹奏,触键五分之三,突出旋律音,左手流动的伴奏织体跑动时快速触键,感受伴奏织体的流动感,根据音乐的情绪来调节手指的力度,使音乐的律动延绵不绝。

(三)装饰音的具体表达

《百鸟朝凤》中的装饰音是灵魂所在,运用各色各样的装饰音和伴奏音型来模仿鸟鸣。其中三个鸟鸣段落中最为明显,用了复倚音、颤音、波音、震音、琶音等装饰音来模仿动物的叫声。

复倚音在第107小节,描写野鸡粗犷且短促的叫声,前倚音与复倚音同步出现,左手指尖快速触键,弹奏出短促有力的声音,且左手每一组旋律弱起再渐强到下一小节B上,这样才能更贴近野鸡的叫声;布谷鸟叫声洪亮但凄凉,左手模仿了弦乐器,轻而连贯,而右手的前倚音不能弹得过分短促活跃,应当让手指自然触键,用略微弱于普通音符的力度去弹奏,得到平滑柔软的演奏效果;在模仿黄鹂鸟时,要想象鸟儿在林间枝叶上穿梭飞行的场景,对触键深度进行严格的把控,手指要积极灵活,双手交叉,速度减慢。

颤音分为短颤音和长颤音,233小节速度标记为慢而自由,力度渐强到渐弱,采用复附点的节奏音型。颤音#C用2、3指弹奏,指尖发力,掌握好复附点节奏,弹奏过程中要感受蝉鸣的变化,根据乐曲的意境适当延长过渡到终段。

波音使音乐表现得更加细腻,84—87小节标记波音,力度从pp逐渐过渡到sf,需要对手指的控制达到高度集中状态,3、4指的指间触键,一关节不可松散,确保演奏出的音色流畅自然,更需要从中国传统音乐的角度,表达出乐曲民族特色音乐元素与民族作品的音乐内涵。

总之,钢琴曲《百鸟朝凤》在演奏技巧上对于手指触键、音色处理、节奏的把控需要从表现中国传统音乐的角度,表达出乐曲民族特色音乐元素与民族作品的音乐内涵。

四、结束语

王建中先生改编的这首《百鸟朝凤》生动表达了春光明媚之时万物复苏、百鸟争鸣的壮观景象。作品既有北方民歌的乡土气息,又融合西方音乐的华丽,是中西文化交流结合的体现。作者在创作中运用了许多传统音乐技巧,增强了节奏韵律与旋律的灵活性与表现力,保留了传统民族特色,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方向,更为后续中国钢琴曲的繁荣发展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中.中国钢琴作品精选:百鸟朝凤[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2]吴佳丽.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特征及演奏技法分析[D].郑州:河南大学,2021.

[3]马超群.钢琴曲《百鸟朝凤》的民族性风格分析[D].聊城:聊城大学,2018.

[4]陈琦娜.王建中《百鸟朝凤》之装饰性音型的研究[D].燕山:燕山大学,2016.

作者单位:南昌职业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作者简介:陈波(1994—),男,汉族,福建南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李明宇(2002—),男,汉族,四川雅安人,本科,研究方向: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