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唱特点

2024-09-29 00:00:00乔孟齐
名家名作 2024年23期

[摘 要]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以中国古诗词作为歌词的基础上进行旋律创作,以旧词谱新曲的形式创作出的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古典诗词的优雅意境与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如梦令》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保留了原词的意境美,更通过音乐的渲染使其艺术特色与演唱特点得到进一步凸显。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出发,以歌曲《如梦令》为例,阐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唱特点,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贡献微薄力量,为广大歌者演唱艺术歌曲情感表达与歌曲处理提供些许参考。

[关 键 词] 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特色;演唱特点;《如梦令》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来自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承载着庞大的艺术体系。古代的诗词一般用于有旋律的吟唱来传播,而非如今的朗诵。但由于我国古代记谱法的局限性以及言传身教的特质,导致大量的古诗词流转到今时今日已经只剩下文字。狭义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当下我们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文字记载的古诗词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人的审美及对古诗词文字、意境理解的基础上,二度创作出旋律,也就是旧词填新曲。本文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狭义定义作为研究范围。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

狭义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在古诗词的基础上旧词填新曲,也就是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与现代音乐创作的完美结合,不仅保留了古诗词的文学魅力,还通过现代音乐手法的创新,赋予古诗词新的艺术生命。这类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旋律设计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使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在音乐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古诗词赋予第二次生命与活力,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

1.古诗词的意境深远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核心在于古典诗词所传达出的代表中国东方美学的审美意境。短短几个字句,有情、有景、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同时,在恰如其分的地方做出恰到好处的留白,使得整首古诗词活灵活现、妙不可言,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将东方美学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在创作过程中,会使用更加贴合的旋律来表达辞藻的情感丰富与意境深远,通过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和艺术加工,将其转化为音乐的语言。

2.旋律创作的贴合度

在歌曲的旋律创作方面,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注重旋律的优美与和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每个字词发音的旋律走向。汉语拼音有四个声调的变化:当字的声调为二声时,旋律需要上扬;而字的声调为四声的时候,旋律需要下沉。所以旋律创作首先要考虑字词发音情况,要顺应字词的声调与起伏规律,否则会出现“倒字”的情况,即字不像字、词不像词,会造成听者理解上的偏差。

其次,要充分考虑到诗词节奏和韵律。作曲家会根据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创作出与之相匹配的旋律和节奏,使音乐与诗词完美融合。在表达清楚字词的基础上,通过旋律与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情感与意境。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为贴合当代的发展趋势与审美标准,会运用大量的现代音乐创作技巧,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

3.传统文化的传承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沉默于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河,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当代作曲家的旋律创作,使得这些沉默的宝藏被赋予第二次生命,带着其耀眼的璀璨,跨越时代的壁垒,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演唱与聆听这些歌曲,通过更加耳目一新的形式,能使人们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表演也促进了现代音乐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融合古典诗词之美与现代音乐创作技巧的独特音乐形式,它通过全新的、具有“时代性”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将古诗词的深邃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创作特征

(一)歌词的古典性

《如梦令》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瑰宝,由“千古第一才女”婉约派代表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词,当代作曲家王超作曲,以优美的旋律、深邃的意境和精致的歌词而广受赞誉。此曲一出,就受到广大声乐学者的喜爱,迅速得以传唱。

《如梦令》是李清照十几岁时所创作的一首词。一经流传,轰动京师,名声大噪。后得“天下第一才女”的雅称,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背景下,她用诗词笔触、惊世才华征服了男权社会,留下了独属于她的爱恨情仇。她的词从女性的视角描绘人生百态与社会炎凉,情之切切。原词以简短精练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夜晚醉酒归家,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表达了宋代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的精神自由。

(二)歌曲的时代性

旋律创作者王超在保留原词意境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化的再创作。通过音乐的语言,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将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和延伸。在旋律上,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特点,运用了中国民族调式,充分地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特色。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例如丰富的和弦及钢琴伴奏中的优美的肢体旋律线条,使得整首歌曲既具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既做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贴合了当代人的音乐审美,使得歌曲被广为传唱,丰富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该曲也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够引领人们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领略其中的无尽魅力。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特点

(一)歌曲风格的把握

首先,在演唱前期的准备阶段,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研究歌词大意与创作背景。只有深刻地了解歌词大意,才能具象化地了解歌曲的演唱内容,进而挖掘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与传达的思想情感。其次,要研究旋律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肢体等。不同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对应的音乐色彩是不同的,这有助于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对音色、音量、强弱变化的运用,以及更好地通过技术技巧来表达感情。

《如梦令》描写的是李清照的日常小记,相当于如今的日记。身为千金小姐、千古才女的李清照,在花一样的豆蔻年华提笔写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样的诗句,一时间震惊了诗坛,让各大文豪刮目相看,纷纷认为以后诗坛、文坛必有李清照的一席之地。事实确也如此,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最为广泛流传的作品之一。经过了岁月的检验与洗礼,冲过重重叠嶂,流传至今,我们不难看出作品的精巧与灵动,寥寥几句、随心而出,描写出李清照当日游玩的美好时光。虽然描写的是酒兴游憩之作,但丝毫不显矫揉造作,反而信手拈来、自得其乐。因此,在演唱时,我们要把词曲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随性、洒脱、灵动、鲜活、纯粹、美好都演唱出来。

(二)情绪、情感的表达要点

分析《如梦令》的演唱要点,情绪、情感的表达一直是重点与难点。想要准确地表达歌曲所传递的情绪与情感,除了要深入理解歌词大意及意境风格外,更需要进一步了解歌曲旋律的发展变化、调式调性和和声肢体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作曲家情感表达的意图,在哪里渐强、哪里减弱、哪里渐快、哪里减慢就一目了然了。通过歌曲分析、技术处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演唱时做到心里有数,进而细致入微、准确无误地表达作品。

五线谱可以很清晰、直观地向我们展示音乐旋律的起伏与走向,在分析歌曲旋律之前,不妨先尝试朗诵一遍诗词,会发现旋律的起伏与带入情感的朗诵旋律起伏大致相同。这就是我们说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是借鉴了古代诗词都可以吟诵的特点,所以在旋律的创作上要尽量贴合每个字和每句词的声调起伏。艺术歌曲的旋律一般较为流畅、简洁,没有歌剧咏叹调或者创作型歌曲那样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旋律一般较为复杂。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性,做到声断气不断、换字不换状态。

在演唱时要注意咬字,字头送出,元音保持状态,字尾迅速归韵。谱面上有连音线的旋律,中间不可以换气,要遵循4/4拍强弱次强弱的关系。很多歌者在演唱时容易忽略大的强弱关系,进而根据旋律的高低起伏来进行强弱处理。越高的音唱得越强,越低的音唱得越弱,这样会导致歌曲旋律没有前进感、不流畅。

在演唱“沉醉不知归路”时,首先要注意在沉醉、不知后边留一个气口换气,适当的顿开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酒后有些沉醉,似乎找不到回家路的心情与状态,演唱时要把这种沉醉的状态表现出来,在音色方面不可以太过于明亮与直接。连音线的部分一定做到连贯性,把旋律线条拉出来的同时演唱要尽量柔和。想象一下我们在小酌怡情一杯之后演唱的状态,适当地带入或者借助其他醉酒唱段,例如京剧《贵妃醉酒》的唱段,体会和借鉴声音的表达感觉。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一句属于起、承、转、合中代表“转折”的句式。在旋律的体现上,起伏的幅度相对于前两句更大一些。“兴尽晚归舟”后边留一个换气的气口表示断句;“误入藕花深处”藕字在重拍上,要加重演唱力度。唱出转折之感,为后一句留下悬念。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承接上一句留下的悬念,误入藕花深处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这一句揭晓了答案,“惊起一滩鸥鹭”,是如此生动的画面,仿佛我们置身之中,能感受到荷花的清香。滑动的船只惊扰了原本已经栖息的鸥鹭,曲作者在“争渡,争渡”这里给出了上行音阶,把整首歌的音高推向最高处。两个争渡的节奏型几乎一致,我们讲重复必有变化,演唱时要做渐强的处理,给画面留足悬念,使旋律发展到迫切需要被稳定解决的局面,最后揭晓答案,让整个旋律回到了稳定的主和弦上结束。

四、演唱思悟

在演唱前期,笔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深入且细致地了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及演唱特点,深入分析了《如梦令》的诗词创作背景,研究了词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解析了诗词大意等。通过学习、演唱的过程及演唱的效果来回顾总结后深深感悟到:想要细致、准确、生动地演唱好一部声乐作品,前期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对歌曲要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于感情的表达与歌曲的处理要有清晰的认知,且要在自己对歌曲思考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处理,做到脑中有谱、心中有情,熟练把控、游刃有余,才能做到演唱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更加从容地进行情感表达。

总之,在日后的声乐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注重学习前的准备与积累工作,这对于以后的演唱与表演是非常有必要和帮助的。

五、结束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在古诗词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特点,加上现代音乐创作,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是传承与发展的典范。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拓展新思路,大力创新与实践的成果。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是“千古第一才女”婉约派代表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做的一首流传度广泛、影响力大的诗词作品之一。笔者通过对《如梦令》的曲式结构、歌词大意、演唱特点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浅显地总结了演唱处理的理论素材。当代生活节奏较快,更新换代速度异常,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面临着新事物的冲击,在传承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考验。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能使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量。

参考文献:

[1]姜亚君.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演唱的意韵表达[J].艺术评鉴,2018(6):17-18.

[2]平诗琦.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J].黄河之声,2018(3):74.

[3]李凯玉.李清照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的声与情: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J].大众文艺,2019(5):132.

[4]朱晓慧.探求王建中艺术歌曲《如梦令》《声声慢》的演绎真谛[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1.

[5]韩颖.漱玉情深,开到茶蘼:李清照三首艺术歌曲的分析与艺术表现[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9.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乔孟齐(199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声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