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兰花花》艺术特色研究

2024-09-29 00:00马寅愿
名家名作 2024年23期

[摘 要] 陕北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形式,继承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兰花花》作为传统陕北民歌的代表作,最初仅在陕北民间地区有所传播,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兰花花》在广大艺术家与媒体的引导下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成为人们研究分析陕北民歌的经典曲目。对陕北民歌《兰花花》进行分析,并对《兰花花》的艺术特色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陕北民歌《兰花花》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 键 词] 陕北民歌;《兰花花》;艺术特色

陕北民歌《兰花花》作为地道的陕北特色民间曲目,如今已经成为陕北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代表作,通过对《兰花花》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有利于人们进一步加强对陕北民歌的探索,进而让陕北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因此,有必要对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艺术特色展开研究。

一、陕北民歌综述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地区的艺术瑰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艺术的发展情况。艺术起源于生活,陕北民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值得人们对陕北民歌进行深入研究与感悟。

陕北民歌的曲风多种多样,如四季歌、酒歌、劳动号子等。其中小调与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为经典的曲风,小调曲风以叙事为核心,能够通过场景人物与故事情节来描写陕北人民的生活与工作。相较于小调而言,信天游通常会按照两句一段的方式来进行演唱,利用相同曲调反复进行演唱,以此来体现歌曲所需要表达的潜在内容。相较于其他曲风,信天游相对更加自然,最早的信天游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工作中及在山川沟壑间所开展的自娱自乐的演唱形式,《兰花花》便是典型的信天游作品[1]。

从陕北民歌的类别角度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将陕北民歌划分为革命曲目、传统民歌以及其他类别。革命曲目是通过歌曲对革命元素进行整合并表达内容感受的音乐作品,不同曲目的写作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性。例如革命民歌《东方红》就是以山西民歌曲调为基础,曲调传入陕北后重新填词并传唱的一种歌曲,《绣金匾》则是关中民歌《绣荷包》的再创作。传统民歌的曲调往往非常优美,《兰花花》作为传统民歌的经典代表作,通过歌曲让人在优美的唱腔与曲调中感受其所表达的深刻意象。其他种类的陕北民歌曲风差异极大,如戏曲、曲艺、秧歌,如《夫妻识字》便是由马可编曲并作词的一种秧歌剧。

二、《兰花花》的创作背景与起源

陕北民歌《兰花花》作为流传多年的经典民歌代表作,最初的词曲作者因为时代原因所以已经无法考究,仅对歌词内容进行分析,《兰花花》应该起源于明清时期。

有学者在考证中发现,《兰花花》应该最早流传于陕北固临县一带,虽然有说法认为《兰花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某真实事件为基础改编的歌曲,但事件人物姓名与内容却与《兰花花》有很大的差异性。还有一部分学者认定f60fce5e931698110ae76cb39460a3556e419ccb08504505ba0a7f151820c0c8《兰花花》属于地区内流传已久的民歌,是在后期传播过程中被文艺工作者收集后进行了二次改编。从《兰花花》的歌词内容来考察,因为歌词质朴气息非常明显,而且在演唱时存在口语化以及大量方言内容,所以《兰花花》更有可能出自陕北地区的普通百姓。

《兰花花》直观反映出封建社会陕北女性的爱情与婚姻悲剧,及旧时代对人性的压抑与陕北地区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陕北地区大多数民歌曲调悲凉,这与当时陕北地区人民的贫苦生活有着直接关系。战争导致人口数量缩减,而且因为陕北地区的土地贫瘠且荒凉,所以陕北地区因为生活物资的匮乏而导致民间艺术形式过于悲凉,民歌作为帮助百姓表达情感并反映生活与社会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流传过程中更是会记录下陕北地区的发展情况与时代特征[2]。《兰花花》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多次修改,如今的《兰花花》不仅可以作为陕北民歌的代表性曲目,还可以将《兰花花》视为陕北地区当地广大劳苦大众的情感结晶。因此歌曲中的“兰花花”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民间年轻女子,而是陕北地区基层人民的精神化身,通过将《兰花花》与命运、抗争相结合,可以让更多人借助《兰花花》激发自己内心对于奋斗的驱动力。虽然现实中的兰花花将生命留在了过去,但是艺术中的兰花花却在人们的心中得到了永生,《兰花花》的魅力将会随着人们对于陕北文化的不断探究而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三、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艺术特征与音乐性分析

《兰花花》作为陕北地区的经典民歌代表作,通过从艺术特征与音乐性的角度对《兰花花》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兰花花》的理解,进而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热忱。

(一)《兰花花》艺术特征分析

艺术的本质就是满足审美需求,作者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会迎合自己乃至民众的审美,以更加艺术的方式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幸福与苦难。因此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借助艺术可以在生活中提炼出美的元素,进而让人们在感受艺术的同时关注艺术作品的情感与魅力。

1.节奏与旋律的艺术特征

作为信天游的典型代表作,作品节奏高音多且具有非常强大的对比性,在自由且舒展的曲调中,演唱者可以随着内心的感受适当延长高音,通过拉长曲调能够给人带来更强的听觉冲击力,让人在听音乐时发自内心地感到尽兴。不同人对于《兰花花》的诠释各不相同,如陕北汉子的豪爽嘶吼,这种相对更加豪放的表现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陕北人民对于兰花花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陕北汉子对于女性的豪爽爱慕之情。而在女性的演唱中则可以用更加婉约的表现形式,即从女性视角出发,深刻感受独属于女主人公的悲哀与辛酸。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陕北民歌的灵活性,其得以传承的核心就是具备足够的传唱能力,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内心情感来诠释出独一无二的《兰花花》。

2.句式韵律的艺术特征

《兰花花》作为传统民歌的经典代表作,整体句式具有传统色彩,继承了历代民歌的句式特征。上下句结构能够让《兰花花》快速组成相同的章节,而且两句在句尾进行押韵,让演唱者的演唱效果得到更多保障。《兰花花》凭借朗朗上口的句式,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让演唱者感受句子的魅力。在音乐作品中,五六七言句式相对更加常见,句式整体的表现方式与我国传统诗歌具有一定的联系。《兰花花》作为在陕北地区传唱已久的作品,在歌曲表现形式上采用陕北地区独特的地方语言,从而在传唱中为歌曲带来更加浓厚的艺术气息与地方色彩[3]。大量陕北方言的使用能够为歌曲带来更强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将年轻姑娘称作女儿家,将姑娘的心上人称为情哥哥,能给听众带来非常强烈的亲切感。音乐歌词中带有的鼻音与口语化音阶,同样能够丰富《兰花花》的整体听感,给人带来更加鲜明的艺术特征。借助地方语言进行演唱,能够在赋予歌曲独特韵味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到陕北传统文化所呈现出的特殊魅力。

3.唱腔与情感艺术特征

《兰花花》作为信天游曲目,继承了信天游民歌的独特唱法与唱腔,例如演唱中的平腔、断腔、滑音等元素,都能给人带来新鲜的听觉体验。这部分唱腔作为当地民歌的常见演唱方式,非常符合陕北人复杂且炽热的情感与文化。仅从陕北民歌的角度出发,信天游唱法对当地人民具有非常特殊的情感价值与内涵,因此可以将《兰花花》视为陕北人民抒发个人情感并表现个人审美的一种音乐工具。陕北人喜欢利用歌唱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世界,通过在歌声中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演唱中加入大量情感表现内容,各种唱腔能够让歌曲在演唱期间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并抚慰自己乃至听众的情绪。

从《兰花花》的情感层面进行艺术特征分析,可以发现歌曲具备悠扬且高亢的旋律与质朴的音乐风格。《兰花花》在歌颂陕北姑娘与汉子真挚爱情的同时,还体现了女主角对于爱情的坚贞情感以及对婚姻的同情。歌曲本身直白的表现方式不仅能够看出当地人对爱情的态度,还体现出女性泼辣直白的爱情观与柔情感受。

4.质朴风格与重叠音

陕北地区的人民具有淳朴豪爽的特征,因此《兰花花》中的爱情表达直白且大胆,歌词风格能够呈现出清新质朴的一面。通过将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引入音乐作品中,能够在演唱中为作品带来更加清新且质朴的感受。例如“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兰花花好”,简单且朴实的赞美让人感受到兰花花的女性魅力。从音乐作品的角度出发,这种平铺直叙的内容往往会成为音乐作品中的清流,给人温暖人心的情感体验。

《兰花花》在演唱中融入了大量陕北方言,加入了大量重叠音,由重叠音所带来的旋律感,能够让歌曲在听感上呈现出非常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独特的歌曲韵味以及具有地方色彩的演唱形式,能够让《兰花花》的传播与艺术性得到进一步放大[4]。

(二)《兰花花》的音乐性分析

《兰花花》作为具有传统民族与地方特色的曲目,其音乐性与现代音乐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通过从音乐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并感受到独属于《兰花花》的歌曲魅力。

1.多样化曲调

从《兰花花》的曲调角度进行分析,虽然音乐整体基调为G大调、4/4拍,但是歌曲的整体曲调却具有非常明显的多样性,歌曲整体曲调所采用的音乐形式为羽调式,音乐可以随着内容以及演唱者的情感变化而呈现出差异性曲调。信天游歌曲往往具有灵动性与民族音乐的特殊韵味,所以即便歌曲主基调特别高亢,但是同样能够在音乐表达中给人一种灵动多变的感受。《兰花花》音乐曲调中的多变性是整个音乐最为动人的部分,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融入润腔装饰来凸显演唱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此同时,《兰花花》的整体曲调还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前半部分高亢有力的曲调能够突出女主人公美丽且灵动的气质,还可以借助后半部分的大二度音程来让曲调变得更加婉转多变,进而在音乐中凸显女主人公迫于无奈嫁人的痛苦情感。前段高音与后段低音会让整首曲子在强烈的对比下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除此之外,原版《兰花花》使用的是2/4拍,绝大多数信天游均是2/4拍,而王志信改编后的4/4拍能够让音乐产生不同的风格内涵,因此《兰花花》的整体曲调同时兼具灵动性与自由感。

2.叙事情感能力强

《兰花花》作为典型的陕北民歌,在内容上利用了大量陕北地区的方言,来自民间传唱的歌词非常通俗易懂,大量的叠声词不仅没有让歌词变得幼稚,反而让《兰花花》显得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部分歌词在演唱时还需要演唱者利用儿话音来进行演唱,方言、叠声词与儿话音的组合能够体现出民歌独一无二的魅力。方言与腔调能够使歌曲更具特色,独特的韵味则能够增强音乐的整体感染力与影响力。

《兰花花》描述了一个凄凉且美好的爱情故事,并将女主人公美好动人的形象直观展现在听众眼前,具有非常强烈的抒情色彩,通过陕北民歌独特的叙事性,可以让人在听歌时感受到歌曲的特殊魅力[5]。音乐前后之间的对比差异,能够借助演唱者的腔调来加深听众对音乐内容的印象。独属于《兰花花》的艺术魅力是情感的传达,只有在歌曲表达中体现出真实且丰富的情感,才能避免因为单调乏味的演唱影响到听众的听感;词的艺术性以及独特唱腔与民族色彩,能够让人们在听到《兰花花》后第一时间感受到其魅力并发现其中的艺术性。歌曲内容与演唱的结合,可以在声情并茂的表现中传达歌曲的内容,进而让歌曲呈现效果变得更出彩。

四、结论

总而言之,《兰花花》作为陕北民歌的经典曲目,能够在演唱中体现出信天游的灵动与地方色彩。通过分析《兰花花》的艺术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对于陕北民歌与《兰花花》的认知,还可以发现经典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与艺术性。相信随着更多人意识到《兰花花》的歌曲魅力,陕北民歌与《兰花花》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周航. 汪立三钢琴改编曲《兰花花》的音乐特点与艺术特征研究 [J]. 艺术评鉴,2023(19):25-30.

[2]王雪柔. 民族声乐中陕北民歌演唱风格探究[D]. 延安:延安大学,2023.

[3]代丽莎. 浅析由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风格:以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为例 [J]. 艺术家,2022(12): 49-51.

[4]连瑜璐. 高原上的情思[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22.

[5]孟淑雅. 民歌的魅力 时代的鸣响:王志信民歌改编曲《〈桃花红 杏花白〉〈兰花花〉》艺术表现的深化与演唱技巧运用的融通[D].乌鲁木齐: 新疆艺术学院,2021.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作者简介:马寅愿 (1998—),男,汉族,陕西绥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陕北民歌及陕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