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及在实践层面的有效互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基于“和润德育”的内涵及其在家校合作中的体现,从理念、资源以及开放日等角度探讨“和润德育”视野下家校合作的实践路径,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家校合作;“和润德育”;活动
作者简介:孙佳伟(1994—),女,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和合小学。
当代教育越发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协同育人。“和润德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通过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营造一个和谐、滋润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学生道德方面的发展。该理念的落实需要家校双方有一致的目标,并且在实践中实现高效沟通。
一、“和润德育”理念深入人心
家校合作是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润德育”理念倡导家校双方基于对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充分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1]。
(一)实现教育理念融合
因材施教理念强调教育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据此开展教学,将教育理念与实践深度融合,成为优化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促进家校合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例如,笔者曾开展了一次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主题的家校合作活动,并特意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活动伊始,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认为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踊跃发言,列举了诸如“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预习”等好习惯。在随后的家长分享环节,家长纷纷讲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有的家长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有的家长则介绍了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同时,家长也谈及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困惑,希望得到笔者的指导和帮助。对此,笔者引导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与其他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提升了自身的教育能力。为了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笔者还在活动中安排了一些互动环节。其中的“你做我猜”游戏十分受欢迎。这个游戏需要学生根据图片,用动作进行描述,家长则负责猜出对应的内容。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家长则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2]。
由上述案例可知,家校合作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可以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家校双方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3]。
(二)拓宽家校合作路径
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传统的方式依旧起着重要作用。不过,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采用单一的家校合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为此,教师和家长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并携起手来,拓宽家校合作路径,提升家校合作效果,共同为德育注入活力。
例如,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和父亲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策划与节日主题紧密相关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关于母爱和父爱的经典歌曲,以此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教师可以设置“节日感悟我诉说”的演讲环节,让学生主动上台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美好回忆以及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这样的环节设置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能深化他们对于家庭和孝道的理解。
除了利用节日契机创设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与家长开展踏青等户外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态环境,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德育方面的话题。此类活动不仅促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还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陶冶了情操。
为了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要求,针对活动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团队竞赛项目。如:在环保主题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组建小组,进行废旧电池收集、垃圾分类等实践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定期举办的角色体验活动中,让学生与家长互换角色,通过模拟家庭生活场景,真切地感受到家长所承担的责任,以此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与尊重家长。
通过活动拓宽家校合作的路径,能让家校双方共同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品德养成的平台。
家校双方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基于“和润德育”理念的实践要求教师与家长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与成长空间。
二、借助资源育英才
创新家校合作形式,需要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展开积极探索。这不仅要求教师和家长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进行高效的互动、沟通,还要求双方能够合理运用教育资源。
(一)构建家校合作新范式
为了实现家校合作这一目标,学校、教师和家长在积极寻求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之间的协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成为优化沟通过程的关键步骤。通过该平台,学校能够及时提供关于德育的最新信息,家长能够快速掌握学校的德育动态。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了用于家校互动的微信公众号。学校每周都会通过这一平台,展示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发布各类活动预告,分享关于德育的小贴士。家长可以在手机上随时进行查阅。
这一举措便于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家长不需要再亲自到学校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或者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而可以随时随地地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既节省了家长的时间和精力,也使得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及时。
除信息传递外,学校还可以在家校互动平台上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德育课程内容、家庭教育指南等电子版资料上传到平台上,供家长下载使用。这些资料可以涵盖学校的教育理念、德育目标以及家庭教育的方法、技巧等。
信息技术也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供了支持。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发了在线作业系统。学生可以在家中完成作业后,通过该系统提交作业,让教师进行批改。借助该系统,家长可以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孩子指导和反馈。这不仅减少了纸质作业本的使用次数,还能够让家长积极地协助孩子学习。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和深入。家校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和探索,构建合作的新范式,助力学生道德方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的坚强后盾,也是彼此的合作伙伴。
(二)挖掘家长资源
家长是孩子在生活中的引导者,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家校合作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拥有的资源需要得到开发和利用。
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笔者曾策划了一场专题讲座,邀请了一位职业是心理医生的学生家长作为讲师。在讲座中,这位家长向学生讲解了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和处理生活中的情绪问题。通过这位家长的引导和分享,学生认识到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并掌握了应对挑战的策略。
又如,在笔者组织的另一个精彩的活动中,一位职业是消防员的学生家长播放了一段真实的消防工作的视频,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到消防员们是如何勇敢地救火的。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学生不仅学习了消防安全知识,还深刻地感受到消防员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无畏品质和坚定意志。
受邀参加活动的家长的敬业奉献精神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家长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至关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掘和利用教育资源,还能使家庭、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合作的持续深化,家校双方将通过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4]。
三、开放日亲子活动润心田
在开放日这一天,学校不仅为家长打开了一扇观察孩子在校表现的窗户,还为教师和家长搭建了一个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的平台。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善于把握开放日的契机,邀请家长走进教室,与家长一起见证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例如,笔者所在的年级组曾在开放日组织了一个以“寻根溯源、粽叶飘香”为主题的亲子活动。此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与由来。屏幕上五彩的丝线被缠绕成一个个精致的香囊,煮熟的粽子的一股股热气从蒸笼中冒出,用于竞渡的龙舟在江面上划出一道道水花……这些画面让学生初步认知了传统节日的魅力。
随着活动的进行,教师和学生、家长展开了一系列互动。他们或围坐在一起,共同诵读诗词歌赋,感受韵律之美;或倾听凡人善举,感悟人生智慧,汲取精神养分;或文思泉涌,创作节日主题文章,用文字表达对节日的喜爱与对亲朋的祝福。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进步。
教师在之后的环节组织了与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和制作香囊的活动。在抢答中,学生和家长丰富了知识储备,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而为了制作香囊,学生和家长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亲身示范,纷纷开始进行缝制。经过揣摩、操作、讨论或互助,学生和家长最终制作出一个个色彩斑斓、小巧可爱的香囊。这些香囊体现了学生和家长的创意,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活动结束前,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纸杯和卡片等材料创作出一条五彩缤纷的中国龙的造型。这件由学生用心剪裁、粘贴、装饰而制成的作品,传达了他们对祖国、对传统文化的真情实感[5]。
这个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和家长对彼此的了解,还让他们在共同参与中全面了解了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和润德育”视野下的家校合作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教育实践过程。教师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挖掘与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校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应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确保“和润德育”理念深入人心及其应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与家长共同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翟佩.小学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文教资料,2022(1):133-137.
[2]陈莹.基于家校合作下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3):51-53.
[3]潘欣.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的创新实践[J].新课程,2022(43):232-234.
[4]王琳,田夏彪.“双减”后小学家校合作共育路向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2(20):16-21.
[5]蓝任彪.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2(1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