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2024-09-29 00:00:00黄晓兰
教育界·A 2024年24期

【摘要】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共同体验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提示牌设计;跨学科整合;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黄晓兰(1982—),女,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此举措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有趣的活动主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围绕具体项目开展探究的教育模式,若应用到综合实践课程,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以“设计制作安全提示牌”这一课题为例,阐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一、优化问题设置

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非遵循传统学科知识的逻辑,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逻辑,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构建项目式学习主题内容时,教师应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引导学生选择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和热情,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与推进。

(一)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之前,笔者充分准备,精心创设与之紧密相连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首先,笔者带领学生开展“校园巡游”活动,在这看似随意的巡游过程中,一组学生发现了学校四处都放置有不一样的安全提示牌,如“小心地滑”“小心碰头”“上下楼梯,请勿打闹”等。其次,笔者引导学生聚焦于其中一块安全提示牌的前面,提出了问题:“学校在这里设置安全提示牌有何作用?”再次,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一致认为校园中的安全提示牌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的概率。最后,笔者确定以“设计和制作安全提示牌”作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项目式学习主题[1]。

(二)设计项目式学习目标

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方案时,教师应确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此举不仅能为整体方案的设计奠定稳固的基础,还能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在设计项目式学习目标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设计具有梯度的目标,以实现因材施教。

笔者继续追问学生:“同学们,请想一想,你会如何设计和制作这些安全提示牌呢?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就让我们以设计制作安全提示牌为目标,一起合作吧。”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组建合作小组,并开展调查和实践。通过执行项目式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和经验,并构建完整的项目式学习框架。

二、明确职责分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明确职责分工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学习,并鼓励他们互相讨论以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2]。此外,教师还要对活动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实践活动的地点及潜在风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合理分组、分工。

首先,在引导学生分组时,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让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笔者还注重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其次,笔者引导每个小组选举一个负责人。该负责人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协调小组成员高效地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也要积极参与,发挥个人优势,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其中,确定安全提示牌的内容的学生需要找到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为安全提示牌的内容设置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合适的提示方式的学生需要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图片、文字等提示方式,并通过网络搜索各种安全提示牌的设计样式,为小组成员提供创作灵感;负责制作安全提示牌的学生需要注重其美观性和耐用性,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确保安全提示牌的质量和寿命。

最后,在活动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积极倾听他人的反馈和建议,以持续完善和优化计划。

通过这样的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推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进步。

三、创设趣味情境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采用创设趣味情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

笔者为学生讲述因忽视安全提示发生的事故:“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一个购物中心里,人潮涌动。购物中心的墙上醒目地挂着‘小心地面湿滑’的安全提示牌。然而,沉浸在购物中的李先生,并未注意到这个安全提示。就在李先生快步走向另一个方向时,意外突然发生。因为地面湿滑,李先生一个踉跄,瞬间失去平衡,他手中的购物袋高高飞起,物品散落一地,发出杂乱的声响。更为糟糕的是,李先生的膝盖狠狠地撞在走廊的墙壁上,疼痛难忍。周围的顾客见状纷纷上前,有的帮忙整理散落的物品,有的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购物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迅速赶到现场,将李先生送往附近的医院接受治疗。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李先生的伤势虽然不算严重,但是膝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躺在病床上的李先生回想起事故发生的瞬间,心中满是懊悔。如果当时他能留意那个安全提示牌,小心行走,或许就不会发生这场意外。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由此,能让学生意识到安全提示牌的重要性。

此外,笔者还创设了道路交通的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扮演不注意安全提示牌的行人,有的学生扮演注意到安全提示牌的行人,还有的学生扮演警察。通过深入体验各个角色在安全方面的职责与挑战,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教师应持续探索和创新更多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智慧,助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互动,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并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增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融合知识与生活,组织开展辨析、解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方法、思想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为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系列校园安全事故的视频。这些视频内容真实、画面生动,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从而引发他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围绕“校园生活中安全问题”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引导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审视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安全行为。这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实施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加重视校园安全问题。

再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安全情况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记录等方式,学生能够了解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并分析数据,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认识。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并制作安全提示标志,以降低安全事mLRqjSf5G54ZW3KWI01PFA==故发生的可能性。经过系统的资料查阅、师生访谈、问卷调查及交流讨论,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持续致力于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借助数据分析、思辨讨论等途径,实现知识的延伸、综合。这一策略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既丰富又开放。

五、实施多维评价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评价环节,并积极探索在项目式学习中实施多维评价的策略,以精准识别活动的不足,进而优化活动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活动的整体效果。

(一)是否有明确的警示内容

在设计和制作安全提示牌时,明确的提示内容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安全信息的有效传达。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定,明确安全提示牌的内容,避免模糊和歧义。

例如,在楼梯间设置安全提示牌时,应该聚焦于防滑措施和扶手的正确使用等关键信息。又如,在化学实验室设置安全提示牌时,则应该强调防火防爆措施及相关的正确操作规范等关键信息。

(二)是否使用鲜明的颜色

评估安全提示牌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指标在于信息能否在短时间内被接收者捕捉并理解。这就要求设计者遵循视觉传达的基本原则,使用醒目的颜色、直观的图形符号及简洁有力的文字说明,以此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力,同时有效传达提示内容。

例如,使用红色可以表示危险或禁止,使用绿色可以表示安全或允许,而使用蓝色可以表示指令、遵守。

(三)是否注重美观性和耐用性

安全提示牌的美观性和耐用性是设计制作安全提示牌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遵循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学生应发挥创意,设计出既新颖又具有吸引力的安全提示牌。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图形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让安全提示牌不仅是一个警告标识,还能成为美化环境、引发公众关注安全话题的艺术品。此外,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实际的应用场景,兼顾安全提示牌的耐用性。例如,在户外使用的安全提示牌应具备防水、防晒等功能,因此要选择强度大、耐久性好的材料进行制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拥抱创新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具备高阶思维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1(23):27-29.

[2]钱建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3(5):19-22.

[3]赵兴波.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价值及应用[J].智力,2024(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