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元教学设计引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024-09-29 00:00:00邸娜
教育界·A 2024年24期

【摘要】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以统编版教材“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内容为例,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三大环节提出初中历史单元教学与实践策略,以期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进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单元教学;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大概念视域下的统编教材‘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ZX23-2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邸娜(1983—),女,福建省石狮市第一中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单元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多次强调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应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单元教学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全新推出的教学模式,能够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运用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成为当前历史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统编版教材“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作为研究案例,旨在探讨如何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引导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准备篇:夯实单元教学基础

初中历史单元教学准备阶段需要着重考虑课标和教材内容,通过对两大要素的深入分析,以及从横纵向梳理模块内容,构建单元教学的整体布局。从课标分析而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核心素养培养,并且把核心素养培养划分为“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史实”“了解历史发展过程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三大方面,这三方面相互协调配合,呈现出核心素养培养的梯度性和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课标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单元教学的行进方向[1]。从教材内容分析而言,教材内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教师通过梳理教材编写规律、特点等,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同时,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能够提炼教学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梳理和审视,清晰呈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线索,进而为制订教学目标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更为强调包含时空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理实关系在内的全部知识,更强调史实发展的线索[2]。教师应准确把握以上内容,将单元教学更好地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

(二)设计篇:确定教学主题和目标

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前者是教学内容的中心主旨,后者是教学活动的评价依据。教学主题的确定依据主要是课标、教材单元主题等,如根据课标指示,可将“隋唐时代:繁华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定为“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代”;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可将“走向近代”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定为“西欧现代化发展”。课标中多次强调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对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出细化指示[3]。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围绕核心素养五大维度细化教学目标。

(三)实践篇:创新单元教学活动

教学实践阶段是落实单元教学的关键阶段,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学实践阶段需要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确定单元整体与课时主题,其次创新整体与课时活动。在教学设计阶段,初中历史教师通过阅读课标、梳理教材内容对单元整体教学主题进行提炼,为了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多个层面了解史实内容,教师可将教学主题划分为多个子主题,并按课时分配子主题[4]。如在“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代”的单元主题当中,课标要求学生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分析和了解隋唐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可将课时主题按照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进行对应。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内容结构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此种方式不仅单一而且缺乏趣味性。课标要求历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讲解法、情境教学法。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也可通过布置多种学习任务,如制作分析报告、完成主题演讲等,要求学生以“小组战”或“个人战”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二、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方案

为了直观呈现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本文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例做出示范。

(一)课前准备:分析课标与教材,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1.课标分析

通过整理课标,发现其对“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提出以下两点指示:第一,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黄河流域的历史背景,以及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第二,理解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和规律[5]。由此可见,课标更加关注学生对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所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强调史实事件之间的紧密联系,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涉及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并且要求学生结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关系加深对史实事件以及史实发生必然性的认知。因此,在单元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唯物史观认识史实发展的规律,从客观的角度把握史实发生的脉络以及历史发展节点,同时掌握史实发生的基本线索,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生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教材分析

通过分析“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内容,发现该课程与八年级北方民族交融、九年级北魏社会制度改革等内容有较强链接。如八年级历史课程涉及民族交融的概念,通过七年级“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内容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北方民族交融的具体过程,也为后续“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教学进行铺垫,从而助力学生了解北方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九年级历史课程涉及北魏社会制度改革内容,要求整合性分析社会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学生通过对七年级“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学习,能够将北魏均田制与其他社会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理解社会制度改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设计:围绕课标与需求,仔细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导向,初中历史单元教学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仔细制订教学目标。课标针对教学目标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五大维度(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做出具体指示,在“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单元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围绕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五大维度细化教学目标(如表1)。

(三)教学实践:围绕整体与结构,创新课时教学活动

1.确定整体与课时主题

基于课标的指示,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将“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单元教学概念确定为“民族融合”。为了有效整合单元课程内容,教师可将课程教学划分为4个课时,各个课时教学主题与大主题相契合(如表2)。

2.创新整体与课时活动

为了实现课时内容之间的链接性,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单元整体与课时主题创新活动形式。教师可积极利用图像资源、思维导图等工具开展教学(如表3),如在第一课时中通过微视频等资料开展信息化教学,带领学生站在宏观角度了解北魏时期民族分布变化;在二、三课时中则主要通过制作分析报告、演讲等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北魏民族融合元素,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在第四课时中主要要求学生从整体性角度总结北魏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结语

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引导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和创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积极结合教材内容、课标等思考单元教学构建思路,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三方面出发,有效实施单元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江东琴.指向核心素养的历史单元整体教学重构:以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为例[J].华夏教师,2024(1):105-107.

[2]汤雪辉,张芬芳.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寓“育”于“教”的路径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36):19-22.

[3]郭海军.聚焦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封建时代的欧洲”为例[J].亚太教育,2023(24):114-116.

[4]韦迎春.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以八年级上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1):113-120.

[5]林佳.因势利导赋能提质:宝安区初中历史线上教学教研体系建设迭代升级简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3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