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将美术活动与游戏元素实现有机融合是必然趋势。文章以小班活动“有趣的点点”为例,阐述快乐涂鸦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的理论依据和教学价值,围绕情境导入、操作过程、心理教育等要素探讨小班美术涂鸦活动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小班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幼儿游戏;快乐涂鸦;小班美术;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小班幼儿绘画作品中游戏图式的质性研究”(批准号:D/2021/04/1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玲(1982—),女,扬州大学幼教中心第二幼儿园。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能够促进他们掌握技能。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有趣的互动体验,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一、快乐涂鸦在“有趣的点点”活动中的理论依据
(一)游戏化教学理论
游戏化教学理论强调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有趣的点点”游戏活动中,幼儿成为积极的参与者,通过游戏的方式与“点点”进行互动,用各种颜色、形状的“点点”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还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1]。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索、积极建构和反思调整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具体而言,在“有趣的点点”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涂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点点”的理解和感受,他们不断尝试、探索和创新,通过反思和调整自己的作品,逐渐加深对美术的独特理解和认知。
二、快乐涂鸦在“有趣的点点”活动中的教学价值
(一)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有趣的点点”游戏活动中,快乐涂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幼儿面对五彩斑斓的“点点”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将“点点”组合成各种形状、图案和场景等。可见,在“有趣的点点”活动中,幼儿具有充分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这能够促使幼儿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有效锻炼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此外,涂鸦活动还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当他们的作品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这种正面的反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形成良性循环[2]。
(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的掌握
快乐涂鸦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涂鸦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情感表达的平台。在创作过程中,幼儿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通过“点点”表达情感态度,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从而促进其情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有趣的点点”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与同伴沟通、协商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创作,逐渐掌握社交技能。
三、小班美术涂鸦活动的开展路径
(一)情境导入游戏化,点燃幼儿兴趣之火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情境导入是涂鸦游戏活动的起点,具有奠定学习基调和烘托活动氛围的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应深入剖析美术学习内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寻找学习内容与游戏相结合的切入点,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涂鸦游戏元素,让幼儿与游戏元素进行互动,从而加深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导入环节,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美术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由此,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涂鸦活动主题,让幼儿对后续的学习形成新的期待。
以“有趣的点点”为例。首先,教师以“点点的冒险”这一故事开启整个活动。故事中,“点点”们勇敢地踏上旅程,通过变化和组合,最终变成了美丽的图案和图画……如此,教师为幼儿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对点的变化性和创造性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组织“寻找点点大挑战”寻宝游戏,要求幼儿在教室寻找点状贴纸或画有点的物件,让他们通过寻找“点点”进一步加深对点的认识。找到“点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与点点的对话”,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这些点看起来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样的图案。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能够得到激发,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点点”。随后,教师进行创意示范,现场演示如何将点连成线,如何通过排列和组合创造各种有趣的图案,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为他们提供具体的创作方法和技巧[3]。最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出涂鸦活动主题—“有趣的点点”,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点自主创作图案。同时,教师还可以预告完成作品后将进入作品展示环节,给予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由此让幼儿对活动充满期待和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涂鸦创作。
(二)操作过程游戏化,提升幼儿绘画技能
涂鸦是幼儿表达内心世界、展现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关注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全面渗透、融合游戏化的元素,让幼儿在趣味实践中掌握涂鸦技能。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应准备丰富的涂鸦材料、工具,以及辅助材料等,以满足幼儿对不同游戏的需求。然后,教师可以设置多元化的涂鸦游戏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幼儿展开多维互动、实际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以此培养幼儿的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有趣的点点”活动中,教师组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使涂鸦教学彰显活力与生机。
活动一:准备阶段—打造“点”玩乐空间。教师应精心设计,准备充足的材料,营造一个既安全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其中,画笔和颜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五彩斑斓的画笔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易于清洗的颜料可以保证游戏过程的卫生、安全。同时,教师还需要准备不同大小和材质的纸张,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涂鸦需求。此外,一些辅助材料如闪光的贴纸、缤纷的彩带等,也可以为幼儿的涂鸦作品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和创意性。在布置环境时,教师需要考虑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将涂鸦区设置在教室的一角,用围栏或屏风进行围合,以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干扰或发生意外[4]。
活动二:游戏实践—“点”亮创意之旅。游戏实践是涂鸦活动中关键的一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涂鸦任务,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开多元互动、深入实践(见表1)。
活动三:指导与帮助—“点”滴成长见证。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每一名幼儿的参与情况。对于初次接触涂鸦或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教师应通过温和的言语和亲切的态度,鼓励幼儿拿起画笔在画纸上留下自己的“点点”,使其增强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对于已经熟悉游戏规则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适当提高任务难度。例如,在“点点大变身”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料,用点创造各种形状和图案[5]。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挑战性的游戏过程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活动四:展示与分享—“点”出自信与表达。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展示区,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和过程。在幼儿介绍时,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在分享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谈谈自己最欣赏的作品,也可以让幼儿对同伴的作品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交流和分享,幼儿能够学习同伴的优点和经验,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成果。
(三)心理教育游戏化,引领幼儿健康成长
涂鸦活动关乎幼儿的情感发展、人格塑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心理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引领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应将心理教育的内容与涂鸦游戏形式相结合,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涂鸦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心理知识,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逐渐学会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性涂鸦、角色扮演涂鸦等游戏形式,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变化,逐渐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根据幼儿的活动表现,给予幼儿正面的鼓励和多元的支持,增强幼儿的信心。
在“有趣的点点”活动中,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游戏元素,让幼儿在涂鸦中发挥创意,在游戏中学习心理知识、深化自我认知,提升情感管理的能力。
活动开始前,教师用彩色的“点点”贴纸装饰教室,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趣味和创意的涂鸦环境。而后,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涂鸦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心理知识。
游戏一:“点点心情涂鸦”。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颜料和画纸,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相应的颜色进行涂鸦。幼儿可以在画纸上表达他们的心情。其中,有的幼儿选择了明亮的黄色表示开心,有的幼儿选择了柔和的蓝色表示平静。教师细心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适时给予他们正面的鼓励和引导[6]。
游戏二:“点点合作涂鸦”。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引导他们合作完成涂鸦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相互沟通、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快乐涂鸦;同时,教师应关注他们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游戏三:“点点分享会”。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在涂鸦过程中的心情和感受。其中,有的幼儿兴奋地描述他们与同伴完成作品的过程,有的幼儿害羞地讲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教师应认真倾听幼儿的分享,给予其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和发展状况,从而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与游戏元素的融合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拓展和深化游戏化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为小班美术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实践指导,共同推动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媛媛,秦善鹏.我国幼儿涂鸦研究论点举要与问题反思:基于CNKI数据库1996-2021年我国幼儿涂鸦研究文献的分析[J].教育观察,2022,11(18):50-54,119.
[2]杨俊.浅析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投放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2):133-135.
[3]徐苗苗.信笔涂鸦融“绘”贯通:谈谈小班幼儿美术涂鸦活动的开展途径[J].幸福家庭,2021(20):127-128.
[4]沈莹.自由涂鸦:幼儿美术活动创造力培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16):166-167.
[5]张银杏.刍议幼儿小班美术教学方法[J].新课程,2021(27):200.
[6]周红英.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的创新:快乐涂鸦,创意无限[J].小学生(中旬刊),202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