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密切相关。“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工作要进行改进。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业设计价值的认知不够深入,作业设计的质量较低。对此,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减量提质”作为基本导向,将“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从而充分发挥小学语文作业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减量提质”
作者简介:陈燕(1984—),女,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城关小学。
写作业实质上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知、再理解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教师如果在作业设计中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切入,立足于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方法对素材进行搜集,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将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使作业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减量提质”为思路,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课程的基本属性,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从而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1]。
一、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问题分析
(一)作业量多质低、机械重复
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通常应用“题海战术”,或者布置抄写、背诵等机械式、固定化的作业。该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所设计的作业有利于让学生积累更多素材,增强学生的语感,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从本质意义上来讲,这样的作业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甚至会打击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学生虽然借助这样的作业可以记住一些词语或者短句,但是不一定能理解、应用,也难以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通常情况下,这样的作业具备数量大、质量低的特征,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而不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对于该部分教师设计的一些原本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学生往往被要求在课后完成,致使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较重,学生也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作业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通常情况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配套的练习题是基于教材内容而编写的,但是不同地区的学情存在差异,导致一些题目并不适用于某个地区,甚至与教学目标相脱节。教师如果将这些题目作为作业内容,不但无法从学生的作业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不能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作业形式单一,创新性作业少
传统的作业很少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且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体现出不同学生的差异,也不能切实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这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也会使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四)书面作业多,实践型作业少
教育应当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作业设计要融入生活元素。但是目前,部分教师主要借助学校统一征订的练习册来设计书面作业,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而缺乏对实践型作业的设计。并且,这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也没有融入生活元素,造成学生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二、“减量提质”思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重视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作业
提起作业,一些学生及家长只会想到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预习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学生因不重视预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快速吸收和掌握,同时可能会出现作业完成时间长、作业完成质量低的问题。可见,课前预习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科学的预习需要学生预先学习一些简单内容,知道教师即将讲授的重点、难点知识,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2]。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往往无法对课文中的每一句话进行仔细分析,只能优先讲解重难点知识。学生如果没有在课前进行预习,将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久而久之,会与其他同学拉开较大差距。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会进行课前预习,但是所采用的预习方法较为落后,所设定的预习目标并不明确,无法达到相关要求。对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根据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具体内容,设计好每一课的预习作业,明确预习作业的基本要求,做好课前指导工作。
例如,教师可以在布置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的预习作业时呈现如下预习单。
1.读一读,完成后在括号里打钩。
(1)读 1 遍课文:读准带拼音的生字,了解故事梗概。( )
(2)读 2 遍课文:对于难读准的字和多音字进行标注,并通过翻阅字典加深记忆。( )
(3)读 3 遍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故事情节。( )
(4)读 4 遍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情节。( )
2.填一填。
(1)我认为本课难读、难写的生字有: 。
(2)自读课文,试着补充括号里的信息,写出故事情节的变化:海力布平时( ),海力布救了
( ),海力布得到( ),为了( )。
3.我来答。
猎人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4.我来写。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猎人海力布一样的牺牲自己、为别人做贡献的人,试着写一写这样的人。
只有目标明确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所以教师要在预习作业布置中使预习目标合理化、科学化,使学生了解预习的方法、预习的价值,从而真正发挥预习的作用,切实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二)聚焦单元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作业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一般不会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写作业的时间,而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但是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用课堂时间完成作业成为一项要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单元均设置了语文要素,同一单元中的每篇课文之间也有着紧密关联。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整体教学意识,明确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3]。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课堂作业设计十分重要。所以在对课堂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单元教学目标作为基本依据,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建构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4]。
例如,在为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考量。由于此单元中各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环环相扣,此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事物抒发个人情感,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堂作业。
针对《白鹭》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形容白鹭外形美的语句,并尝试在事物描写中融入个人情感、价值观。
针对《落花生》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桃子、石榴等水果与花生进行对比,由此理解做人的道理。
针对《桂花雨》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复述课文,由此深化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针对《珍珠鸟》一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3项任务。任务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任务2:说说珍珠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以及珍珠鸟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它们对作者的信赖。任务3:解释“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为了落实这3项任务和课堂作业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把朗读作为切入点,设置初读课文(读准字词)、再读课文(读懂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等教学环节,组织小组探究活动。
针对语文园地板块,教师可以让学生梳理、归纳写作方法以及技巧,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在为某个单元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确保这个单元中每一篇课文的作业具备相似性且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将针对某篇课文设计的作业融入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彰显作业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实际价值。
(三)创设多维情境,增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作业的热情,也难以让学生取得理想的作业完成效果。在“减量提质”的思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当创设多元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强化个人综合能力。教师所设计的课后作业可以与生活元素相结合,以此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正确地应用语言文字[5]。
例如,在《白鹭》一文中,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白鹭的特征。教师可以立足于本文内容,设计如下课后作业:作者所创作的文章呈现出三幅优美的画卷,请你基于对文章的理解,结合白鹭的特征,运用合适的词语,为每一幅画卷起一个动听的名字。此种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不但有利于创设作业情境,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在获得视觉享受、情感体验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作业,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6]。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实践型作业内容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一般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来设计的,而课外作业与课堂作业的关联度较低,导致学生难以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外作业[7]。对此,教师既要依托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也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一些内容丰富的实践型的课外作业。
以《珍珠鸟》一文的作业设计为例,笔者给学生布置的实践型作业是:请你通过网络,寻找能体现出信赖的意义的人和事。对于该作业,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写道:“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全红婵与搭档陈芋汐互相信赖,夺得跳水项目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金牌。”有的学生则写道:“动物出于对人类的信赖而亲近人类,也得到了人类的保护。”可见,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查询、获取信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作业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双减”政策,教师应当合理应用本文以“减量提质”为思路提出的四个策略,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解决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深化对作业设计价值的认知。在实践中,教师要把教材作为基础,在向学生讲述教材知识后,把课程内容、作业设计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强化个人能力,以高效的作业设计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曾玥榕.“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原则、路径与实施成效:基于湖南省吉首市的调查与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8):39-41.
[2]王院丽.“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23(8):107.
[3]范敏,邓英.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以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为例[J].现代教育,2023(6):16-22,41.
[4]陈志卿.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6):13-15.
[5]谢诗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3(3):42-44.
[6]唐喜凤.“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24-26.
[7]王文芹.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