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学校构建学分置换体系的探索

2024-09-27 00:00陈思宏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8期

摘 要:深入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实现深度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如何借助学分银行构建学分置换体系,是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工作的难点和痛点。近年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国家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依据专业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分配各模块课程的学时、学分值。以能力指标点为学分计算单位,依据“实质等效”学分置换(存储)原则制订学习成果置换标准;通过成立学分互认机构,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体系。

关键词:岗课证赛;学分置换;运行机制;置换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3-0103-04

近年来,中职学校“岗课赛证”融通改革没有得到很有成效的推进,主要根源是学生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1]。为此,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在国家的推动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得以投入使用。然而,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学分置换工作还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对学分银行的功能应用及如何有效进行学分置换没有进行较有成效的研究,没有建立完善的“岗课赛证”融通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和学分置换标准,造成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成绩、比赛成绩、职业技能技术能力等级证书等难以有效置换为相应学分。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某些学生对参加专业岗位实践活动不够积极,对参加技能比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不感兴趣。为了保障“岗课赛证”融通改革顺利推进,中职学校应制订科学有效的学分置换标准体系、转换运行和管理机制,同时制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果转换的配套制度及监督制度,形成衔接学分银行的“岗课赛证”融通的改革实施方案。

一、“岗课赛证”融通学分置换体系的内涵和必要性

学分银行是一种借鉴、模拟银行功能,以“学分”形式对各种类型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转换的形象化表述,是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而制定的一种制度[2]。学分银行具有学分认定和转换、学分积累、学分兑换等三项功能。具体而1ICSXjHIg2yVZeOfgbNAMg==言,学分银行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对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种技能大赛获奖等学习成果进行认定、核算及学分置换。近年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广西理工职校)以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试点,开展构建“岗课证赛”融通的专业学分置换体系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一)学分置换体系的内涵

“置换”是指从一种形态转变至另一种形态的过程。在“岗课证赛”融通学习成果转换的框架内,“置换”的核心目标是将学生的实践经历、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竞赛等学习成果转化为学历教育的学分,使学生获得学历教育的认可,从而实现技能与学历同步提升的目标。学习成果转换方式多种多样,既可通过教育机构间的协议实现整体转换,又可由学生自主申请进行个性化转换。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当前的学分转换存在公信力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职业学校应结合自身特色,采用科学的学分置换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认定和置换。广西理工职校为推动“岗课证赛”融通教学改革,特别选定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试点,深入研究并构建“岗课证赛”融通学习成果学分置换体系。该体系以汽车企业工作岗位能力为目标、职业资格及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为基础,同时包含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等学分置换内容,目的是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紧密对接[3],同时确保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目标的一致性,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选择和个性发展需求[4]。在此基础上,广西理工职校制定了“岗课赛证”融通学习成果学分置换的标准和运行机制,确保学分置换的严谨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广西理工职校构建学分置换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岗课融通”需要学分置换。广西理工职校近年来进行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等。在推进这些改革的过程中,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完成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及学分兑换标准,难以有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置换为相应学分,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岗课融通”流于形式。

二是“课赛融通”需要学分置换。国家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学生技能比赛,广西理工职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及打造学校品牌,积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资源培养参赛学员。这些学生由于长时间参加备赛训练而无法按时按量完成课程学习和进行考试,因此需要将比赛成绩置换为相应学分。由于没有完善的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及学分兑换标准,难以有效将学生的比赛成绩置换为学分,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导致“课赛融通”收效甚微。

三是“课证融通”需要学分置换。近年来,全国各职业学校都在贯彻落实《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广西理工职校目前也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认证试点工作,需要将学生在技能等级学习与培训中获得的职业技能技术能力等级证书兑换为相应学分。

二、按照“实质等效”原则进行学分置换

广西理工职校依据《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试行)》关于“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的具体规定及办学实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落实学分置换工作。首先,构建对接专业工作岗位能力目标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其次,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把“岗课赛证”的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大纲、国家技能大赛评分标准进行融合,提炼出专业教学能力指标。最后,把能力指标归类细化成若干“指标点”,按照归类的“指标点”设计相应的专业教学模块,分配相应的学时、学分,学生学习成果达成了哪些“指标点”,这些“指标点”就作为置换学分的计算单位。这就是“实质等效”的学分置换原则。

(一)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广西理工职校把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按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进行划分,打破传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构建了“岗课赛证”融通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学校按照逻辑递进关系,以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为主线,把归类细化的能力目标“指标点”进行模块化设计,然后设计各模块的学习项目及任务。同时,学校按照专业学分制的相关文件要求,把专业总学分量化分配为每个模块“指标点”,融入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标准,然后制定每个学习模块的教学标准,编写配套的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教材,为各模块课程的学习置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图1 “岗课赛证”融通专业体系模块

(二)按“实质等效”原则进行学分置换

设置学分认定及置换标准是学分银行运行的依据,是一项科学严谨的教育管理工作,标准制订的质量决定学分银行建设的水平[5]。广西理工职校按照“实质等效”的原则(如图2所示),对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以“指标点”作为计算单位进行学分的置换、登记、存储,确保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有效进行。

图2 “实质等效”学分置换原则

如,获得自治区级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学生,广西理工职校按照该比赛所体现的专业能力水平,将其学习成果与相应专业能力模块的“指标点”进行等效置换,获得相应学分后学生可免修相应模块。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也按照此原则进行等效置换。对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实习,学校则依据相关模块的学习学时及成绩标准进行学分置换。若学生转学,其已修读的相关课程学分将依据相同层次学校的等效性,如品牌中职学校示范专业与普通中职学校示范专业等进行等效置换或存储。实践证明:实施“实质等效”学分置换后,显著激发了学生获取相应学习成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通过实施学分存储和置换机制,广西理工职校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学分转换,深入推进了“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学校学生积极利用假期时间,主动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实习,积极参与“1+X”证书考核,考核通过率由过去的50.00%提升至95.00%,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积极性。同时,学校改革了参赛选手的选拔方式,从过去的动员模式转变为考核竞选模式。这一举措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学校连续两年在自治区级比赛及国家级比赛的汽车机电赛项中获一等奖。这充分证明,构建科学的学分置换体系对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三、构建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体系

学分银行作为一种学习激励制度与教育管理制度,其核心在于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依据统一标准,对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各类学习成果进行学分的精确认定与核算。学分银行除具备学习成果的存储、积累功能之外,还能实现成果的转换,从而激励学生持续进步。为确保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广西理工职校围绕学习成果的登记、认定、存储、积累、转换等环节,建立了完善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在实践中,广西理工职校为确保学分置换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学校教务科研处组织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师团队组建了委员会,深入研究并贯彻《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试行)》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分置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为学分银行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构建“共治”理念下的学分银行运行机制

学习成果转换的实施关系多个职业教育主体的切身利益,包括学分银行学分认证组织、行业企业、评价组织、学校及学习者。要确保学习成果的学分转换得以切实执行,关键在于对学习成果的质量进行严谨、公正的评价审核。职业教育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监督,构建起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是保障学习成果转换过程公平、公正、有效的有力措施。

广西理工职校组织校内外汽车类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及汽车行业资深技术专家,参与建立学分银行“岗课赛证”融通学分互认机构。该机构的职责主要是系统组织、严格监督与科学评价学分置换工作,确保形成一套高效的学分置换共治管理机制。该机构的具体工作包括深入论证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设置与岗位能力目标间的逻辑关联,审核“岗课赛证”融通学习成果等效“指标点”的达成情况,以及学习成果的登记、认定与核算等关键环节。为确保学分置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岗课赛证”融通学分互认与置换的精准性,学校邀请学分互认机构的技术专家,每年定期开展两次关于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岗课赛证”融通学习成果置换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学习成果转换的范围、原则、办理流程及成绩管理等,目的是让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能够精准指导学生完成学分置换。在逐步推进学分置换工作过程中,学校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则可免修部分专业课程。通过这种学分互认机制,有效避免了相关专业模块课程的重复学习,并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部分企业甚至提前为这些学生提供了高薪职位,家长对此表示满意。总体而言,学分置换工作得到了职业教育各相关主体的广泛认可和积极支持。

(二)构建“资格框架”制度体系

资格框架也称“资历框架”或者“资历构架”,是若干个资格的集合,按照一定的等级、类型、领域组成的一种资格等级制度。把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种技能大赛获奖等所体现的各类学习成果理解为“资格”,以“资格”为基准进行学分置换,这让学分置换具有更高的公信力。

一是构建管理制度。广西理工职校基于学分银行资历框架标准,精心构建了针对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分置换框架标准体系。该体系涵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转换标准、课外企业实践实习学分转换标准,以及技能大赛训练获奖及非获奖学分转换标准。学校结合该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可行、可量化的学分认定机制。具体而言,学校根据相应的转换标准,学生每达到一个能力指标点即可获得1.6个学分。例如,学生获得国家级汽车机电赛项一等奖的学生,可获得10个能力指标点,即可获得16个学分。这一学分量等同于完成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因此该生可以申请免修汽车整车综合故障检修、汽车维护保养、汽车互联网控制检测技术等课程。在此过程中,学校依据专业学分要求,精确分析各类学习成果的特点,确保其与专业能力指标点的等效性,然后据此制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转换、课外企业实践实习学分转换、技能大赛训练获奖及非获奖学分转换的具体办法,确保学分置换的科学可行。

二是按照资历学分制定学分标准。学分标准的设定基于“质”与“量”两个核心要素。在“量”的层面,广西理工职校明确规定了学习成果所需的有效学时。例如,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的训练达到30学时,并成功完成考核获得一个能力指标点,就能获得1.6个学分。在“质”的层面,学校依据与专业能力指标点的等效性进行判断。例如,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按获奖级别标准进行置换,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则可获得10个能力指标点,即可获得16个学分。在完成学分置换的过程中,学校遵循“实质等效”的基本原则,确保学分转换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三是建立学分置换规则。置换规则bf2e1efb018627b9e84a65267798676d04818a42d9f531c9640ab44b6dbea60c作为整个转换过程的标准化指导规则,详细规定了申请学分置换的时效性、规范性等原则,并详细阐述了转换结果界定的标准。时效性强调学习成果必须紧密贴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流程,以确保学分置换的实际应用价值。规范性要求转换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既定规则,如申请者必须为学习者本人,学习成果需具备标志性特征。转换结果界定则明确规定了转换后成绩等级登记等内容的标准,如相关证书的“合格”标识需与相应模块课程的指标点学分具有等效性,确保转换结果的公正和准确。

在“岗课赛证”融通的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探索构建学分置换体系的路径。近年来,广西理工职校以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试点,通过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岗课赛证”所涉及的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证考试大纲及国家级竞赛评分标准融入课程模块,并制定专业教学能力目标,将能力目标进一步细化为多个具体的指标点,以指标点为计算单位为各模块化专业课程分配相应的学时和学分值,按“实质等效”置换原则有效开展学分置换工作,确保了学生学习成果学分认证及置换过程的公信力和可靠性,充分发挥了学分置换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程智宾,李宏达,张健.“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价值追问、学理依凭和实践创新[J].职教论坛,2021(11):68-74.

[2]陈曦萌.构建职业学校学分互认机制的政策分析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24-25.

[3]何萍.“课证赛岗”融通教学模式在高职高铁乘务专业的创新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2(5):92-94.

[4]王欣,金红梅.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21-28.

[5]程千.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方法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7-30.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知识融合·数智耦合·技能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XZZJG2023B136)的研究成果。

(责编 蒙秀溪)

作者简介:陈思宏,1986年生,广西宾阳人,本科,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