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思政教师应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在课程中用好红色资源、守好红色根脉、弘扬红色精神。针对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重视不足、红色文化育人方式有待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实效不佳等困境,教师应采取梳理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创建红色文化空间、开展红色拓展活动等教学策略,以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提升中职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柳州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家国情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3-0023-05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各地各校要“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2]。中职生正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恰逢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以及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中职生的眼界更开阔、个性更张扬、思想观念更为多元,但他们社会阅历尚浅,容易受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基于以上情况,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滋养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的品德锤炼和价值观的塑造。
一、红色文化资源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也趋于多元化。渠长根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胡杨、汪勇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所创造并保存下来的物质与精神形态共存的特殊宝贵资源”[4]……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观点。
综合已有研究,本文认同红色文化资源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的,以理想信念、革命精神、革命传统、艰苦奋斗、爱国情怀等为内涵,以多样化的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资源综合体的表述[5]。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体现在价值追求、风貌品格等精神层面,也熔铸于物质遗存、文化艺术、制度建设等具体形态中。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历史的瑰宝,是中职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
二、柳州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广西柳州市是西南工业重镇,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柳州的红色文化孕育于风雷激荡的革命岁月,传承于建设发展的辉煌征程,是柳州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进行革命斗争、国家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的先进文化[6]。柳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各类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展示园、名人故居等。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能找到中国共产党在柳州留下的红色足迹,例如“早期马克思主义在学校传播”“邓小平带领红七军转战桂湘粤边”“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等。
在柳州,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彰显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民族地域特性。如桂黔边人民保卫团柳城县武工队活动旧址覃村学堂,位于古砦仫佬族乡,是柳州市第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基地内珍藏的资料全面展示了柳城武工队、柳北解放总队第五大队、打响柳城河西武装战斗第一枪的“古砦事件”的革命事迹[7];柳州工业博物馆馆藏6 200多件(套)文物实物,15 000多件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全面记录了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史……这些中国共产党领导柳州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建设美好家园的光辉实践,是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材料。
三、柳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科学选择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职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正处在拔节孕穗期,其价值取向正确与否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浸润于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中华文明,凝结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成就与精神成果[8]。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记录红色文化的客观载体,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展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是新时代的价值标杆,为培育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提供了有效载体和航向指引。
(二)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举措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9]1”。“大思政课”之大,不仅在于视野要大、目标要大,还在于格局要大、阵地要大。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持续用好柳州当地的红色资源,如红色党史、红色器物、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等,以学生身边的活教材为载体,创新理论和实践教学,这是践行“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举措。
(三)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现实需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情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政治认同,强化精神引领。
四、柳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困境
首先,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对红色文化资源应用重视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大多以服务社会、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办学目标,这导致部分中职学校更加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对柳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足,未能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常态化教学中,忽视了柳州红色文化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由此极大地阻碍了课程育人合力的形成。另一方面,部分中职学校将柳州红色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程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教师在课上主要以展示零散、碎片化的素材和案例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缺乏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内容供给也相对滞后,学生对柳州红色文化资源难以形成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其次,红色文化育人方式有待加强。在“大思政”建设背景下,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在运用当地红色资源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素材覆盖面窄、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一是在教学主体上,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红色资源的解读浮于表面,对柳州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了解不深。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仅能按照教材编排内容开展简单的红色教育,不能充分挖掘教材之外的案例的精神内涵。二是在教学方式上,部分思政课教师采用的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柳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授课的能力还相对有限,在课堂中播放红色文化教育视频、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居多,而运用实践教学法,如带领学生走进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的教学活动较少。
再次,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实效不佳。一方面,部分中职生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不足。当代中职生成长于物质比较富足的和平年代,他们的生活条件、思想观念与老一辈存在较大差异。在中职生眼中,红色文化“缺乏现代气息”,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中职生认知上的偏差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态度,从而使实践活动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红色实践活动在创新方面也表现不佳。部分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守而不创”或“创而不实”,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阐释和充分表达。部分学校的思政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遗址时,没有设计明确的学习目的,部分学生把参观学习当成了“网红打卡式旅游”,使红色教育活动变成“教师疲于应付、学生走马观花”的“作秀”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不佳。
五、柳州红色文化资源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柳州红色文化资源,教学从“碎片化”走向“体系化”
“恰当地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教育者单方面的工作,更是教育部门、学校、学生、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聚合在一起共同协作的工作”[10]。一方面,中职学校要深化对柳州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加大对柳州红色文化资源走进思政课堂的支持力度。首先,必须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通过组建党委领导下的思政工作小组,开展柳州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中职思政教育的专项研究;其次,学校党委部门、学工部门以及教研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积极建立与本地红色教学实践基地(如红色纪念馆、陈列馆、展览馆、博物馆)之间的互动渠道,建设共享“红色文化基因库”。
另一方面,学校思政课教学团队要加强对柳州多元红色资源的整合和梳理(如下页表1所示)。在深耕教材的基础上,思政教师要深度挖掘柳州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特别是要把红色文化的内核与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相结合,赋予其全新的时代意义,使柳州红色文化资源由“碎片化”走向“体系化”。
(二)讲好柳州红色革命故事,教师从“小切口”诠释“大道理”
讲好红色故事是中职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柳州红色文化的内在联系,教学着力从“小切口”诠释“大道理”,并紧扣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节点,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相关知识点有效对接,讲好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红色革命故事,以鲜活的案例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与感染力[11]。同时,思政教师还要善于总结和反思红色革命故事,鼓励学生在聆听中积极思考,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找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进而更好地弘扬红色传统,促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中,思政教师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这一知识点时,可借助1930年邓小平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经过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华夏红军桥”的故事,阐释共产党人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而在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时,思政教师可引入柳州市联华印刷厂圆盘印刷机的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柳州人身边的一件件红色文物、一批批红色地标、一个个红色故事都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思政教师应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媒,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广大中职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使其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从而使思政课真正起到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三)创新红色教育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转为“主动学”
德育的核心是体验,如何让中职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呢?思政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和“眼见为实”中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认同和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不仅要根据思政课主题挖掘、梳理红色故事,积极引入柳州本地红色文化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而且要结合中职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活动议题,采用专题式、情景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追红色记忆、演红色节目、绘红色作品等形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再现红色革命历史和峥嵘岁月,引导中职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提高中职思政课的实效。
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中,教授“改革开放的开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等知识点时,思政教师可以柳州市博物馆展出的横跨在柳江上的22座桥梁模型为切入点,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介绍柳州桥梁的故事:从古老的柳江铁桥到柳州最美网红桥——白沙大桥,再到独具民族特色的跨江风雨桥——凤凰岭大桥……学生在主动参与讲解柳州桥梁历史变迁的故事中,能深刻地感悟改革开放对柳州发展的深远意义,感受红色文化守正创新、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强大张力,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中职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四)创建红色文化空间,学生从“静态远观”变为“沉浸式体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高效传播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成为大势所趋。借助新媒体优势,思政教学团队能够更深入挖掘柳州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柳州地域特色的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开设弘扬柳州红色文化的专栏,利用抖音、微博等平台广泛搭建“柳州红色文化云课堂”,通过“云宣讲”实现“云传播”,进而构建多元、立体、互动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思政教师可采用现场直播教学的方式讲解柳州红色文化历史。此外,思政教师还可运用VR、AR、AI等技术,创建虚拟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深远意义,思政课教师可充分运用柳州市成团会议旧址VR展厅,引导学生运用数字技术重温柳州地方党史,从“龙城星火”“涅槃重生”“抗日烽火”“迎接解放”等展陈内容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跌宕起伏的人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悟透理论、明辨是非,进而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五)开展红色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课堂”迈向“大课堂”
要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就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思政教师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实践活动,落细、落实“大思政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价值,使学生在看实物、听解说的亲身实践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而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
思政课教师可结合红色节庆和红色党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伟人故居等红色场馆,让学生通过“触摸历史”“重返现场”,让学生对革命峥嵘岁月和今日幸福生活有更为直观、更为立体的认知,从而增强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强烈认同,并在强大精神动力的鼓舞下积极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主动将人生理想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思政教研团队可联合学校团委和学工部门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如开展“听家乡的红色故事”主题演讲、“红耀龙城”征文比赛、“围炉夜话听党史”红色访谈、制作龙城红色短视频比赛等,以活动为载体,采用富有叙事色彩、实操性和交互式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挖掘红色文化元素,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中职学校进行文化育人的应然选择。中职思政课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广阔视野拓展思政课的“宽度”,以家国情怀增加思政课的“厚度”,以生活话语提升思政课的“温度”;同时,把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文化素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8-18)[2023-10-15].http://www.moe. gov. cn /srcsite /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3]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6-7.
[4]胡杨,汪勇.略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77.
[5]袁园.苏南红色文化资源在当地初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3.
[6]吴越,于广莹.红色文化的社会伦理意蕴在青年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西部学刊,2019(12):70.
[7]陈佳雪.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20(11):243.
[8]石苇.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N].光明日报,2024-04-08(6).
[9]“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10]韦芬.“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2.
[11]文娱.“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0):87.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大思政课’理念的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2023B186)的研究成果。
(责编 周伟琳)
作者简介:匡礼,1985年生,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