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2024-09-27 00:00卢美艳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8期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任务。高中英语教师要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科学了解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文化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在有效落实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文化意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3-0126-05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阅读教学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过去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面临诸多障碍。如笔者针对所教的55名学生进行访谈调研,发现有约78.00%的学生表示在阅读英文材料时,难以准确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及文化现象,从而拓宽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理解,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从而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文化意识培育的深度融合,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存在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基本模式深刻影响着文化意识培育的深度与广度。过去,高中英语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为“预习—讲解—练习—复习”,通过这一线性流程引导学生理解词汇、分析语法及篇章结构。这种模式虽能确保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但在文化意识培养上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种“情境—互动—反思”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使用,它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文化情境,促进学生与文本、教师及同学之间的多维互动,并在互动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反思,从而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情境”即教学情境。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或者场景。通过设置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构建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单一依赖教材的传统教学方式,转而积极融合多媒体资源,如英文原声电影片段、纪录片及文化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生动且贴近现实的语言及文化学习环境。更进一步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国际交流场景、组织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技巧与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互动”即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而且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从而擦出思想的火花,产生新的思考。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培养他们对待不同文化的开放态度和包容精神。

“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要求学生对过去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的回顾和思考,以便对所获得的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回顾和思考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反思,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读书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撰写文化对比报告的方式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在线论坛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不断提高交流和沟通能力,拓宽知识、文化视野,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学生文化意识培养而言,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学生文化意识缺失、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不重视等问题。一是学生的文化意识比较薄弱。笔者针对所带班级55名学生进行调研,发现有超过75.00%的学生在理解英语文本时,难以准确捕捉并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知识背景,导致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出现偏差。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学生对西方节日、历史典故及社会文化习俗的理解上。如,在阅读西方感恩节的相关材料时,许多学生的理解停留在食物与聚会的层面,未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感恩精神。学生文化意识薄弱还体现在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的认知不足上。如,在一次模拟国际交流活动中,面对西方文化中直接而明确的表达方式,部分学生因不适应而显得拘谨甚至误解对方意图。

二是英语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文化意识培育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上。如,过去柳州高级中学不少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主要聚焦于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的讲解,而忽略对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及价值观等深层次文化内容进行讲解。这种“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即便掌握了扎实的语言基础,也难以在实际交流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表达,从而限制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僵化也制约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传统阅读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文化内涵的兴趣和主动性。如,在讲述西方节日时,许多教师仅停留在节日名称、日期和简单习俗的介绍上,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导致学生只能获得表面的、碎片化的文化知识,难以形成系统的文化认知体系。

二、培育高中生文化意识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一)设计文化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材料,并巧妙融入多元文化元素,是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举措。这样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培育他们具备在全球化背景下交流、合作与共处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英语阅读课程时,应当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有意识地挑选涵盖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文化特色的阅读材料,设计对比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和了解各种文化现象,增进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在比较分析过程中理解不同作品体现的不同文化。例如,在教学经典戏剧文本——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哈姆莱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剧的不同,以及文本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笔者节选了《哈姆莱特》和王实甫《西厢记》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通过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中英两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深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性格、情感表达及价值观的差异。访谈结束显示,参与对比阅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平均提高了20.00%,对他国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尊重意识显著增强。

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文化批判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文化透镜”教学方式。该方式鼓励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思维审视不同文化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和反思,形成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文化主题,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准备文化展示报告。随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文化交流,各组展示并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学生则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参与互动,促进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两个作品都描写了在社会压力之下,两对年轻人的爱情悲剧;同时,两个作品都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思想意识的差异、社会状况的差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两个作品所体现的文化,笔者设计了“爱情应该是怎样的?中西方人对爱情的看法有何不同?”的阅读主题,让学生对两个作品进行对比阅读。笔者通过专题对比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在不同作品的对比分析中,较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不同,更深刻地理解爱情的意义,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和正确爱情观。

在精选阅读材料时,教师还要注意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和多样性。如,教师可以选取关于全球化、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全球性议题的英文报道或评论等文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和分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阅读材料,如非洲的民间故事、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以丰富课堂的文化元素。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未知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亨利·亚当斯(Henry Adans)所深刻阐述的那样: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单纯传授,还在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热情,犹如点燃一盏明灯。所以,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精心挑选阅读材料,并巧妙融入多元文化元素,以激发学生探索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语言能力,能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与素养。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是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理解英语文章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又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学习情境,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阅读材料,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一年级必修一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中,有一篇文章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这篇文章提到“The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of producing great writers and poets.(这个国家有着培养伟大作家和诗人的悠久历史)”,是爱尔兰的美丽乡村景色,尤其是“翡翠岛”的美景,孕育和培养了这些伟大的作家和诗人。而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也有许多诗人在我国大好河山的美景熏陶下成长起来,如我国古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谢灵运,以及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等。这引发笔者的思考:中国和爱尔兰同样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这些景色同样孕育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那么这些伟大诗人所作诗篇的风格是否有相似之处?描写景色是否一致?所表达的思想是否具有共性?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上述问题,笔者采取了项目式探究学习法,首先设计了如下学习项目: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问题,古今中外,许多大诗人创作出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请你选择中外两位伟大诗人,了解他们的生平、作品,从两位诗人的作品中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对比阅读,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方式、描写内容、情感内涵等,并比较作品的不同。随后,笔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并将学习项目任务印发给各组学生。同时,笔者收集了一些关于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我国古代的著名诗人王维的介绍资料,要求各小组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研究论文和网络搜索等形式,收集更加全面的学习资料,然后根据项目任务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诗人及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接着,笔者要求各组学生在完成探究学习后,共同撰写一篇3 000字左右的研究论文,并制作课堂展示PPT,或是创编课堂情景短剧,借助班会课让学生完成项目学习展示。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设计学习项目,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不仅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并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作品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和研读,深刻领悟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了解了作品所反映的中外文化和思想的差异。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和融合不同文化,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是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通过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形式和内容;二是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是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

但是,现实中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他们很难有机会到各个地方研学旅行,也很难真切了解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例如,节日文化,是各个国家都具有的文化,但是因为每个国家的节日文化产生的环境、背景不同,所以节日文化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文化内涵等也有差异,甚至是天差地别。然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每个国家又有不少节日,如何让学生能够体验这些文化的不同,是教师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节日的视频,然后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获得直观的文化体验。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足不出教室就可领略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这种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如,在讲解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的知识的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节日与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不同,便从网络上收集介绍圣诞节、感恩节和我国各地不同的春节风俗,以及介绍印度排灯节的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与此同时,笔者设计了“这些节日有何不同?你觉得这些节日体现了怎样的不同的思想文化?”等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观看视频。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不同的节日文化,在学生观看视频后,笔者还设计了小型研讨沙龙会,让学生组成由5—6人组成的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节日进行专题研讨。小组研讨结束后,各小组或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或是以情景短剧表演的方式,呈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文化,同时让学生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学生在全面了解中西方不同节日习俗、文化的同时,也深刻理解了节日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文化意识的培养更加生动具体。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让学生不出教室便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英国的博物馆、历史遗迹,甚至参与虚拟的跨文化交流活动,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直观感受。同时,教师可以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纪录片、访谈和电影片段等,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解美国独立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纪录片,结合影片中的场景和解说,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节日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关注国际知名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官方账号,参与线上展览、讲座等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交流心得。这种跨文化的互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促进了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或是通过对比阅读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或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师生、生生全面而有效地互动,或是通过项目式教学法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深度反思,充分发挥了“情境—互动—反思”这一新型阅读教学模式的育人功能。通过有效实施对比阅读教学,笔者不仅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较为全面地培育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发展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另外,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在选用相关教学材料时,可以尽量扩大选材范围,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性,切忌选择那些具有反华倾向、诋毁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低俗思想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在落实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工作时,既要做到各美其美,又要做到美美与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化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为了更好地验证教学效果,笔者在写作本文前对所教的5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问卷55份,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开展上述教学活动,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的文化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一是学生基本都能较好理解文化意识的内涵和重要性。调研中,有37名学生表示能够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较深刻地理解文化意识的内涵,占比约为67.27%;有13名学生表示能较好理解为什么要培养文化意识,占比约为23.64%;有5名学生表示还未能较好理解文化意识的含义,占比约为9.09%。二是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调查中,有48名学生表示在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阅读一篇文章前都会有意识地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所反映的文化,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占比约为87.27%;有7名学生表示阅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占比约为12.73%。

在落实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同样遇到不少新的挑战。一是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在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文化意识培育的深度融合时,教学资源不足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当前,尽管市场上存在多种英语教材,但是真正能够全面、深入融合文化元素的阅读材料却相对稀缺。另外,网上的教学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要想挖掘能够很好地承载文化意识培养且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料,其难度还是非常大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鉴“文化圈”理论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整合,即将不同文化按照地域、历史、语言等因素分为不同的文化圈,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文化圈内的文化现象和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对全球多元文化的整体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精心挑选和整合来自不同文化圈的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从中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料,因为这些平台所呈现的资源更适合教育教学所需,既省去了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收集资料的步骤,又确保了学习资料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是学生个体差异与适应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与适应性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不同学生在语言基础、文化背景、学习兴趣及学习风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英语阅读材料的接受程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效果。为了有效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阅读教学的适应性,教师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组合,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通过识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优势智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知识背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他们量身定制阅读材料和学习任务。如,在教授关于西方节日的阅读材料时,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简化版的阅读材料,并引导他们关注节日的基本信息和庆祝方式;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为复杂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探讨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这既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普通高中落实“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的重要体现。“三新”改革强调,在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英语语言的实质,丰富其语言知识储备,而且能够拓宽他们的全球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尊重,进而在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注:本文系2021年度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2021C-127)的研究成果。

(责编 蒙秀溪)

作者简介:卢美艳,1974年生,贵港平南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学科素养培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