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能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引领“三教”改革,培养护理技能型人才。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存在培养目标与“岗课赛证”融合不够深入、以结果为导向、培养的学生未能满足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等问题。对此,可采取“1333”“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优化教学,如:对接技能型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坚持德技并修,形成“文化+劳动+思政”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对接工作岗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岗课”深度融通;对接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落实“1+X”改革,开展“四证”教育模式,实现“课证”融通;对接技能竞赛内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促进“赛课”融通;聚焦“三教”改革,引领课堂创新,深化“岗课赛证”融通。
关键词:产教融合;岗课赛证;护理专业;育人模式;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3-0099-05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一种结合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的教育模式。这种育人模式能够对接真实生产岗位需求,以大赛引领教学改革、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检教学质量,将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助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职护理专业应大力培养具备临床护理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其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中胜任护理工作。然而,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储备有限、实践经验短缺、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在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研究并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一)可以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和培养护理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医疗单位的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供给在数量、质量等方面失衡日益严重。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加,护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机构的不断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团队组织协调能力、病情观察与判断能力等不能满足医疗单位的岗位需求。在此大环境下,单一技能型人才已不足以适应护理岗位的变化。“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强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教学为主线,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为评价手段,将职业岗位、课程教学、职业技能竞赛和证书认证相结合,实现教学、实践、竞赛和证书深度融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质量与医疗单位需求有效对接,同时推进职业教育深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三教”改革的迫切需要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需要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共同参与,这与“三教”改革中强调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举措相契合,通过协同育人,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将“岗课赛证”融通与“三教”改革紧密结合,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紧贴产业发展脉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1]。中职护理专业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推进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有效衔接,将大健康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具备医疗护理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从而满足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岗课赛证”融通与“三教”改革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为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2]。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现状分析
笔者以广西中医学校2020级护理专业四个班共415名学生以及护理专业115位任课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产教融合、“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中的实施现状。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结果如下。
(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课赛证”融合不够深入
52.2%的教师认为护理教育的课程开发、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和职业资格获取等方面,尚未与卫生行业的实际需求、职业技能竞赛以及资格认证体系实现深度融合。48.2%的学生认为护理技能竞赛的成果未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制约了护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二)“岗课赛证”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情况
在“岗课”融合的实践中,普遍存在一种单一模式,即“理论知识+职业技能”,65.2%的教师认为这种模式并未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核心原则,导致企业的实际参与度不够。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护理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所需的职业能力,未能有效满足护理行业的具体需求,这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是不利的。在“课赛”融合方面,46.3%的学生认为过分关注技能大赛的名次导致人才培养趋于应试教育,出现了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现象,导致人才培养落后于产业和竞赛需求。在“1+X”证书制度方面,69.6%的教师为了提高获证比例,课程教学出现了只教考试内容的不正常情况,这背离了“课证”融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初衷。
(三)“三教”改革不够完善,导致学生未能满足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43.5%的教师未能及时参与企业实践培训,这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滞后于行业发展,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此外,47.0%的学生认为教材缺少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内容,以致在校期间无法获得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进而影响了岗位适应能力。60.0%的教师认为教材未能根据行业发展、技术变革和学生需求等进行持续改进,这使得教材的针对性逐渐减弱,难以满足“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要求。60.2%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依赖课堂讲授,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3]。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优化策略
结合广西中医学校护理专业特点,笔者构建了“1333”“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其中,“1”指一个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即形成“文化+劳动+思政”三位一体育人的核心目标;第一个“3”为“3个对接”,即实现工作岗位、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技能竞赛内容等三个方面对接;第二个“3”为“3个融通”,即“岗课”融通、“课证”融通、“赛课”融通;第三个“3”为“3个聚焦”,包括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教材建设、聚焦教法改革等三个方面。
(一)对接技能型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坚持德技并修,“文化+劳动+思政”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战略,结合学校、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导向,致力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养老院、月子中心、托儿所、健康管理等机构从事护理、康复、保健、育儿、健康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制定满足社会需求、具有特色的育人核心目标。教学中要关注护理技术、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将产业发展需求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梯度、规范的课程体系。
突出学校文化育人功能。广西中医学校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校园建有中医文化广场、历代中医名家宣传长廊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文化创新职业教育基地项目“壮瑶医药展示中心”,展示“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使得中医护理人文气息更加浓厚、育人功能更加完善。在文化内涵育人方面,广西中医学校开展以“中国敬老孝老文化”为主题的学生到学校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广西重阳老年公寓见习等活动,开展以“仁心仁爱文化”为主题的护士文化节等活动。
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广西中医学校致力在校内外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项目,全面设计教育内容,集中举办主题活动,规划学生实践基地,积极探讨构建“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体系。学校通过公益劳动、校外实践教育、勤工俭学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在周末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队与南宁市星期六志愿者协会联合,多次深入社区开展高质量的志愿活动,赢得了广泛关注。
强化思政育人功能。广西中医学校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教育格局,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护理专业的每一门课程和每一堂课;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深入挖掘并共享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推动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承担课程思政主体责任,实现“三全”育人。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学校着重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传承并创新中医药传统文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
(二)对接工作岗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岗课”深度融通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七个共同”策略,即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开发课程、携手组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实习平台以及同步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广西中医学校通过优化传统课程体系,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重构课堂教学生态,从而真正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紧密结合。通过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就业、合作共赢等七方面的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双元模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校企育人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契合实际需求的职业教育,助力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展。积极利用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产教融合平台开展校企双元育人,使得学生对企业文化、岗位职责、职业能力等方面实现零距离接触,无缝对接工作岗位,进而实现“岗课”融通。
(三)对接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落实“1+X”改革,开展“四证”教育模式,实现“课证”融通
将证书考取作为衡量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广西中医学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理念,结合“1+X”证书,修订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实现“课证”融通。学校联合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等共同研讨,实现护理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需求。落实与护理专业有关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取要求,创新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为学生提供备考证书的培训课程,鼓励学生报考护士执业资格证、老年照护等相关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实现“课证”融通。
为了提高学生的“四证”通过率(包括中专毕业证、护士执业资格证、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广西中医学校将实训课程与互联网工具相结合,打造护理“云实训”平台。该平台拓展了课程实训的时间和空间,能轻松、高效地解决重复性、基础性的问题,为训练与考核提供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助式训练与考试平台。护理“云实训”平台为教学双方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平台的高效性、规范性和延展性缓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与信息供需的结构问题,教师不需要再重复示范,有利于引导学生是将精力集中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此外,平台还能实现个性化指导教学。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平台观看教师技能示范,还可以通过平台获得更多的辅导和解答,随时将自主训练发现的疑点、难点以及实训时的记录和要求发送给教师,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
(四)对接技能竞赛内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促进“赛课”融通
教师深入了解竞赛内容、提炼竞赛经验、注重技能竞赛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加强团队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高效地将技能竞赛内容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课堂教学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技术等;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实习、社区实习等。教师可以将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任务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从而进行“夯基础、强技能”岗位群对应教学。第二课堂主要以拓展实践教学为主,以教师指导、学生主动练习拓展的形式为主,以专业课程对应护理技能竞赛、竞赛项目,围绕竞赛标准对接课堂任务的标准、内容、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能够对第一课堂进行合理的补充和有效的拓展。广西中医学校从2017年至今,每年6月份举办校级护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主要以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参赛对象,初赛选拔约20%的参赛选手进入决赛,并推荐决赛表现优异的选手参加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充分展现学校职业教育优势与特色,检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坚持贴近临床、突出技能的原则和宗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为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聚焦“三教”改革,引领课堂革命,深化“岗课赛证”融通
1.聚焦“双融通”教师创新队伍建设
实施校企师资双向流动,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广西中医学校与企业联合制订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培训活动。专职教师赴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才为教师提供岗前培训及实践能力晋升培训,多渠道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加强校内专任教师培养,通过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教师培训、专业高级研修班、企业实践、学术交流以及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等途径,深化教师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的理解。每年定期输送教师到区内外进行学习进修,切实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水平,要求学校专业教师每学年到企业实践1个月以上,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研讨每学年1次以上。
2.基于护理岗位需求,聚焦护理专业教材开发
广西中医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课程体系,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重塑教学理念,基于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的映射关系分析,模块化设计课程内容,重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教材开发。
(1)编写教学一体化工作页教材
广西中医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培养技能型护理实用人才为目标,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编写了《护理学基础——教学一体化工作页》活页式校本教材。该教材以临床常用护理技术为切入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思维为主线,呈现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需要实施的主要护理措施。逐步设置问题与任务,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依次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加深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涉及的三十一项护理操作内容的理解。通过运用此教材,学生能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小组学习、自我学习、自我考核、自我反思。回答问题环节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操作涉及主要知识点的印象,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技能提升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养临床思维,提升岗位胜任力。
2021年春季学期,该教材以讲义的形式完成试用,广西中医学校教务科组织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效果、教材质量等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反响良好。经广西中医学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向出版社推荐,同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22年春季学期在护理专业正式投入使用。
(2)开发校企合作教材
在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广西中医学校护理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编写《外科护理学实用技术》活页式校本教材。为了做好本轮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召集编写教师召开会议,明确编写教材的要求,即要求各位教师积极与企业联系,编写出适合专业特点、内容科学、形式新颖、实用的优秀教材。为与《外科护理学》教材保持一致并能够配套使用,《外科护理学实用技术》按项目顺序编排,每个任务设置“学习目标”“情境导入”“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和“巩固与复习”等环节。其中,“任务分析”主要是对该任务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并结合“情境导入”的岗位任务展开分析,更贴合临床一线,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试点使用中师生反映良好,经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向复旦大学出版社推荐出版,并正式投入使用。
3.聚焦教学方法优化
广西中医学校积极推进虚实结合、混合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持续优化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服务意识,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探索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立足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要求为导向,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大力推进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境化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探索课程评价模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将岗位要求、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竞赛及证书认证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在当前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职学校需要与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紧密对接,结合教育提质培优任务的要求,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确保“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长效运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燕珊珊.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34-41.
[2]王欣,金红梅.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21-28.
[3]伍敏莉,李小莲,余金凤,等.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水利类专业群课程教学的改革探析: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3(30):86-90+96.
注:本文系广西民族技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年度产教融合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GXMZJYHZW20210127)、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2021C778)、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在高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2022C024)的研究成果。
(责编 刘小瑗)
作者简介:孙忠亮,1983年生,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基础类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