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单元教学提倡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优化,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方法的迁移应用,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方式。文章统整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的相关内容,以“江河奔腾看中国,人水和谐绘新景”为单元主题,从解读课程标准、确定单元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分解单元任务四个方面探究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过程,再进行反思,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河流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5-0075-04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1]。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突破以往碎片化、章节化的方式,注重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关注整体、衔接以及差异,逐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地理实践能力,学会用动态的、综合的思维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章节”“课时”的模式,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等具体情况确定单元的主题,介入真实的情境与任务,实现教学和核心素养的有效对接[2],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对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中有关中国的河流的内容进行结构重组,探究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大单元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课时教学,它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学材料与经验模块[3],不再拘泥于教材呈现的章节顺序,而是依据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学科大概念作为教学主题,通过一条清晰的主题脉络,统筹教学资源,用完整的大情境、大任务以及逻辑紧密的问题链来驱动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建立学科核心素养与单元教学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雷雨萌[4]认为,单元教学需要以大概念分析教学主题,以核心素养构建教学框架,以核心任务驱动单元活动。庄丽[5]在逆向教学设计的思路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制订目标、设计活动、进行学习评价,使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干预。
本文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基于课程标准,选定单元主题;聚焦核心素养,确定单元目标;创设真实情境,串联单元教学;分解单元任务,组织学习活动。
二、中国的河流大单元教学实例探究
(一)基于课程标准,选定单元主题
大单元教学主题的选取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6],结合教材内容、地理国情(时事热点)及学情等确定。单元主题应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具备一定的探究价值和实践意义。《课标》中与中国的河流相关的内容及要求见表1。
研读《课标》后笔者发现,学习要求从“简要归纳、描述特征”到“说明影响、认识重要性”,呈现明显的由低阶向高阶迈进的过程,“影响、建议、重要性”更是综合思维的体现。
梳理教材。将八年级地理教材中“自然灾害”“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地区”“三江源地区”的相关内容调整到“长江”“黄河”中展开,以此增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让学生深刻认识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方法的迁移运用。
了解国情。大江大河是中国经济持续前进的基础性航道,江河安澜,方能国泰民安。说起中国的河流,不得不提长江和黄河。
分析学情。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认识部分世界河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综合思维能力较差,分析问题不够全面,且人地协调观念较为淡薄。河流大单元主题学习具有知识点广泛、联系密切、跨度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树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地协调观。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江河奔腾看中国,人水和谐绘新景”。
(二)聚焦核心素养,确定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预期学生达成的结果,需综合考虑单元知识的先后衔接和学生的学习进阶水平。河流作为自然环境的要素之一,受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区域特征。在时空变迁中,河流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体现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复杂关系。河流大单元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人地协调观渗透的重要过程。河流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乡土情境中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聚焦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见表2。
(三)创设真实情境,串联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强调大情境,大情境能够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创设真实的乡土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这是衡量核心素养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
有关河流的教学素材非常丰富。本文以乡土素材“太仓撤县建市30周年——太仓港的发展”为背景创设大情境。悠悠长江水,一座幸福城。太仓东望长江,30年前的沿江地带曾是一片滩涂;30年后,太仓港成为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太仓临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依港而立、因港而兴,展现了河流对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在太仓撤县建市30周年之际,笔者以“江河奔腾看中国,百舸争流看太仓”为主题情境,探究河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基于此设立的一系列情境问题见表3。
(四)分解单元任务,组织学习活动
在结合《课标》、聚焦核心素养、创设真实情境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确保单元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河流大单元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将人水和谐共生这一核心大概念分解为三个小单元、四个课时,每个课时又通过几个由浅入深的任务问题驱动,进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具体教学活动见表4。
三、结论与思考
在《课标》引领下,大单元教学无疑成为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中国的河流为例,探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落实地理实践力
虽然教师可以利用乡土素材作为大情境推动教学,但学生对家乡的河流、家乡的发展是否了解会对地理实践力的落实产生影响。一方面,教师应提前调研学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咨询、实地调研等方式关注身边河流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二)引导学生学后反思
除创设真实的情境外,教师还应该思考如何设计评价方式,并给学生提供反思支架,引起学生共鸣,注重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从单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最后到真实问题的解决。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3] 陈刚,李涤非.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实践研究:以初中物理“如何学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19(1):30-36.
[4] 雷雨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北方地区”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23):14-17.
[5] 庄丽.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中国南、北方地区”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3):3-7.
[6] 易蓉晖,宋华坤,常君雪.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探索[J].地理教育,2023(3):62-65,71.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