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研究来提升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作为一种学习评价的方法,项目式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研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打破了以往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期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文章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课第一框“订立合同学问大”为例,阐述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项目式学习;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5-0058-0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本文简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进行了新的界定,也对教育教学活动给出新的方向,要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类别,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其与时代接轨的重要一招。为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标》进一步完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设置,丰富教学载体,以情境为引导,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及优化评价途径等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出具体措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形成创造性思维。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研究来提升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它指向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真实情境材料为载体,以驱动性问题为开端,以学科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基础,以项目问题的解决为终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迁移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应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以与学科知识相融合的学习任务为出发点,通过任务设置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复盘总结,直至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取得最优成果。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提升学科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
一、基于《课标》要求,确定项目式学习目标
笔者根据《课标》要求,将“订立合同学问大”一框的项目式学习目标确定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合同的概念,明确合同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读合同的特点,知道合同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阐明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和具体要求。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根据订立合同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要求,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设置了情境“老张一家与手机的那些事”,针对需要落实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本次学习的驱动性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突破重难点,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中潜移默化地落实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合同订立规则。
科学精神:理解有效合同,学习订立合同的技巧。
法治意识:善用法律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规则和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积极订立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切入项目内容
《课标》倡导课程内容情境化,这是学科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要求。根据实际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客观真实性、开放挑战性等特点,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又可以引导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的宽度和广度,实现因材施教。
教材中“订立合同学问大”一框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展示了超市购物、房产赠予、乘坐公交车及使用共享单车四个场景,这些场景学生都比较熟悉,能引导学生思考合同的含义,认识到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在大千世界,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与合同“并肩前行”,乘坐地铁、商场购物、手机点餐等行为,都是在与他人订立合同。第一个“探究与分享”中的四个场景从多个角度体现了“生活离不开合同”这个主题,但与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栏目中两个订立合同的情境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显得连贯性不强。若教师只按部就班地讲授,既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无法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与分享”栏目的育人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可以典型案例“老张一家与手机的那些事”为背景,将本课要突破的重难点知识融入案例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探究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进而举一反三、学用结合。
三、根据项目式学习特征,优化项目环节
项目式学习坚持以生为本,教师需要认真设计项目的活动主题和任务要求,既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又要注重项目内容设计的愉悦性、驱动性、进阶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跨学科的融合性,方式的创新性,评价的连续性等。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进而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项目式学习需围绕主题、学情、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等,分设不同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内容彼此联系、层层递进,都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学生需要在众多子项目的推动下不间断地完成项目。
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更重要也更困难。基于情境材料和教学重难点,设计符合现实、有的放矢的问题是教学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符合现实的、有的放矢的问题兼具知识趣味性与现实客观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促使学生了解真实社会的抓手,它赋予项目落地的真正价值,对学生的高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围绕“老张一家与手机的那些事”呈现了三段情境材料和三个子项目,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深入探究的方式,完成了一项源自生活且需要深度结合生活常识和教材知识的任务。
【情境材料一】早上,老张带着妻子和儿子到南宁市南铁市场闲逛,一家销售手机的店铺门前,贴着这样的广告:“正版的XX牌手机,3988元一部,快来挑,快来买!”于是老张花了3988元为妻子购买了一部手机。中午,老张他们到附近的火锅店吃火锅,老张的儿子发现饭店餐桌上贴着一张“谢绝自带酒水/饮料”的温馨提示,老张的妻子看了菜单后觉得牛肉和青菜的价格比较合理,于是点了牛肉和青菜,吃饱后准备离开。老张的儿子表示想骑共享单车回家,于是他们扫码骑了共享单车回家。
【子项目一】情境材料一跟合同有关吗?若有关,涉及哪些合同?订立合同的原则是什么?材料里是如何体现这些原则的?儿子看到的“温馨提示”属于合同吗?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合同还有哪些?
【项目设计意图】引导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相互学习。帮助学生认真倾听、边学边记,在理解合同自由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订立合同还要遵循诚信等原则,感受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格式条款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如便捷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理解法律限制的是滥用格式条款的情形,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法治意识。
【情境材料二】回到家,老张的妻子跟老张说,今天购买的这款XX牌手机非常好用,可以购买一些作为年终奖奖励给优秀职工。于是,老张通过购物网站找到了这家公司(简称乙公司),并在乙公司看到两则广告。广告一:“正版的XX牌手机,3988元一部,快来买!”广告二:“全场3880元起一件不留,快来买!”老张看完广告后,给乙公司发送电子邮件:“愿以每部3880元的价格购买10部手机,乙公司负责运输,货到付款。”乙公司回复:“如果价格为每部3988元,可以卖。”老张当日以电子邮件回复:“如果价格降为每部3900元,愿意购买10部。”乙公司又回复:“如果价格要降至每部3900元,必须购买20部。”老张没有回复。老张14周岁的儿子听到爸爸妈妈的对话后,拿出自己的3988元压岁钱瞒着爸爸妈妈又到南铁市场的手机店铺买了一部手机。老张知道后要求退货返还价款,遭到商家拒绝。
【子项目二】情境材料二分别涉及订立合同的哪些程序?有什么异同?
【项目设计意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及实际案例,阐明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和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以此来建构知识体系和提高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关键能力。
【情境材料三】老张在与商家沟通要求退货返还价款的过程中,发现商家在现场营销中口头称,集购一定数量的“赞”可兑换数据线等礼品。于是,老张参加了集“赞”活动,但在与商家兑换礼品时,商家却以“礼品兑换完毕”为由拒绝履行承诺。三个月后,老张的妻子发现手机偶尔会出现黑屏现象。老张的妻子庆幸当时购买手机时签订了购机协议并索要了发票,发票上写明了手机的价格及保修期限。于是她拿着发票找到乙公司要求进行维修,乙公司以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为由拒绝维修,老张的妻子为此诉讼至人民法院。
【子项目三】情境材料三涉及哪种形式的合同?优缺点各是什么?合同的形式是否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订立合同中要注意什么?
【项目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学会依法订立书面合同进行维权;分析、评价真实环境下书面合同订立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依法维权、学法用法的意识。
四、关注素养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项目式学习评价的一个关键是对学习者在项目开展中体现的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能力水平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从项目推进的时间角度可将评价方式分为三种: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能在项目实施中体现学生把握知识的情况并能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作为借鉴,一般作为项目式学习的重要评价方式。
(一)注重过程性评价
如针对子项目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诸如火车票背面的“乘车须知”或是餐馆包厢里贴的“禁止携带酒水”等温馨提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种格式条款,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此,他们往往是一看而过,并不会仔细阅读。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合同”,促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分享中,认识到学习《法律与生活》这本教材的重要意义。笔者在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细化评价量规,进而有效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阐述自己习得的知识,进行多方式、多角度的评价,建构符合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体系。项目实施应该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切口”,教师可通过这个“切口”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体验,了解学生是否做好了学习新内容的准备。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建议者,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更好地理解教材中专业的法律知识,同时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最后,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方主体共同填写表1,并根据三个组在探究知识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评价,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
(二)深刻反思评价
如针对子项目三,笔者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选择口头合同的原因。学生经过探究与比较,发现一些人不懂法律常识,选择口头合同的原因或是碍于“面子”,或是觉得签订书面合同的程序过于复杂。反思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项目进行期间和结束后对项目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复盘反思不断完善项目式学习的内容。
本课依托项目式学习,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整合,保证教学资源选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在教学设计时,笔者以“老张一家与手机的那些事”情境材料为载体,以驱动性问题为开端,设置不同的任务清单,以项目问题的解决为终点,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探究活动,获取其中的知识与技能。项目式学习坚持活动的有效性、思维的连贯性、内容的逻辑性,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前置任务的高效落实,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这意味着教师不能掌控课堂上发生的一切。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主要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通过项目式学习,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既往经验及认知能力来设计项目内容,将项目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促使学生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从微观角度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项目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罗滨.项目式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什么[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8):26-27.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