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智慧课堂已成为当今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必行之策。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智慧借助“互联网+”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教师若能将“互联网+”模式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则能更加灵活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讲授、互动、检测和反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保教学的高效性。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中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25-0013-03
一、 何谓“互联网+”时代语文智慧课堂
“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智慧课堂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关联“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由系统(信息化平台和工具)、人(教师和学生)及活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等组成的,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化发展的现代信息化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二、为何要构建语文智慧课堂
“互联网+”为构建语文智慧课堂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广阔的施展天地。构建语文智慧课堂的目的是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智慧地教与学生智慧地学碰撞出火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语文智慧课堂将对语文学习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智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智慧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环境,而是能根据兴趣及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空中课堂”让学生“停课不停学”。“空中课堂”为特殊形式的“智慧课堂”。“空中课堂”的授课形式打破了传统授课模式所受的空间限制,使得教师、学生即使离开学校,也依然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与学。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优质的课程资源,这体现了“互联网+”时代语文智慧课堂不受空间限制的优势。
(二)智慧课堂解放了语文学习的时间
智慧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再被框定为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网络传输的便捷性使学生可以随时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比如,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上有大量优秀的语文教学视频,这些视频可循环播放。由此,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随地通过观看视频进入语文学习状态,不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若学生觉得有些知识点学得还不够扎实,便可以打开平台上的相关链接,重新再学。未来,智慧平台功能将更加健全。“互联网+”时代语文智慧课堂让学习变得更为灵活,轻松解放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
(三)智慧课堂革新了语文学习观
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的观念发生革命性改变。 语文智慧课堂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变得更加自主,逐渐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互联网的沟通性与关联性,使学生不再满足有限的语文教材知识,他们开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学生这样做大大拓展了学习的范围,拓宽了学习的深度。例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推荐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光靠嘴讲不了太多内容,而借助互联网,教学便大不一样——可以将更多有关《乡土中国》的学习资料和名师讲座视频发送到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可以设置一些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共同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线分享阅读体验,讨论与本书相关的话题。这样能使学生慢慢由被动学习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汲取营养的学习者。
总之,构建语文智慧课堂,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智慧教育为宗旨”的原则。教师应以信息化工具为手段,构建语文智慧课堂,达到智慧地教与学的目的。
三、如何构建高中语文智慧课堂
构建高中语文智慧课堂需要策略,要立足既激发教师教的智慧,又激发学生学的智慧的理念。高中语文智慧课堂呼唤智慧的教育理念,主张以智慧点燃智慧。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
既然语文智慧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在教学准备中做全面的学情分析,并基于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充分的教学准备避免了教师基于平时的教学经验和主观感受盲目讲授,以及学生低效预习的情况。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中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准备工作。
1.智慧推送
可利用智慧平台,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和作业情况,准确地掌握学情,便于进行教学目标预设,还可通过智慧平台向学生推送微课、课件、试题等预习资源。例如,在学生学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之前,教师利用智慧平台给学生推送一些有关秋天的音乐、照片、诗词赋,以及关于这首词的朗读视频和微课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情反馈
课前,学生通过智慧平台,接收教师推送的预习任务清单,从而欣赏了有关秋天的音乐、照片,朗读了关于秋天的诗词赋等,受到了美的陶冶;观看了关于本词的朗读视频和微课,初步感知了文本;完成了相应的预习测试,并将结果上传到智慧平台。与此同时,智慧平台自动批改,生成分数,并反馈给相应学生。学生由反馈知晓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在线留言向教师请教,以解决疑问。教师收集问题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3.整合信息
教师依据智慧平台对学生课前预习测试结果的统计情况,进行学情分析,设计理想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根据统计情况,汇总了学生未能有效解决的课前预习问题。如本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秋天的景物?本诗通过典型意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何毛主席笔下的秋天呈现出如此生机勃勃的不俗气象?教师可基于这些问题,有效优化教学设计。
以上均为构建高中语文智慧课堂应做的课前准备工作。
(二)有创意的互动
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是构建智慧课堂的核心内容,而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有赖于有创意的互动。应依托智慧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情境互动
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巧设情境,再在此基础上,立足学生的情况精讲精练,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这里分享一个成功的情境互动案例。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位年轻语文教师在教学《兰亭集序》时,巧妙地发挥了自己的绘画特长,将枯燥的文言词句转换为一幅幅图画,并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比如,对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等内容,这位教师均分别用两幅不同的图画进行表达,并让学生根据文本语境选出画得最契合的那幅图。对此,学生兴趣盎然,因而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教学效果极佳。
2.趣味交流
语文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智慧平台发布学习任务,继而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合作探究、展示成果。为了让课堂教学气氛更融洽,师生交流互动更活跃,教师需要发挥教学智慧,巧设任务。比如在《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分析全文的情感变化线之后特意利用平板电脑给学生推送了一个新的学习任务:假如你是兰亭集会的参与者,你会发什么内容到微信“朋友圈”?发你想发,说你想说。任务一经抛出,便掀起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热潮。学生借助手中的平板电脑给教师发送各种留言,各种个性化的观点铺天盖地而来。
笔者认为,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寓教于乐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不竭动力,“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师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借助信息化平台,抛出各种生动有趣的且有价值的问题、任务,以营造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氛围,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3.及时评价反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预留出一小段时间进行随堂测验。如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发布测试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测试反馈信息,精讲精练。如在《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预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提前准备的几道理解性默写题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让学生随堂演练以巩固所学、温故知新。
(1)《兰亭集序》中交代集会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直接表明王羲之参加集会时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2)《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描绘宾客尽是文人雅士、贤德之人,《兰亭集序》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表达与文人雅士们列坐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边的王羲之那幽深内藏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写每个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可以表明王羲之对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以上几道题目大致覆盖了这篇课文重要文句的翻译,综合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后,教师要及时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通过智慧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答题的准确率,知晓对于学生来说难度稍大的题目,并安排进一步的讲解。
(三) 智慧的个性化辅导
语文教师应明确,有质量的课后辅导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功不可没。教师可通过智慧平台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以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
1.分层次设计作业
智慧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课堂学习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作业任务,并借助智慧平台推送给学生。比如《兰亭集序》的课后作业共包含三道难度系数有明显区别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了解序文特点,明确本文出现的重要实词“修”“期”“极”“临”“次”及重要虚词“之”“于”“所”“夫”的含义,梳理文中的特殊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并背诵全文。
(2)在理解作者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谈一谈你对“乐极生悲”的认识。
(3)捕捉文章的一两处亮点,如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的妙用或情感跌宕起伏等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第一道题目以提升知识与能力水平为目标,较基础,偏容易,为必做题,针对文言基础一般的学生;第二道题目以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难度中等,为选做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第三道题目难度系数最大,为选做题,针对拔尖优等学生。以上三道题目教师通过智慧平台发送给学生,并标上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区分标志。对这三道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选做,也可全做。对于难度较大的主观题,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统一录制作业评改视频,也可以基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单独为其录制作业评改视频,并及时推送给相应的学生,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
2.有针对性地释疑
学生应将完成的作业及时上传至智慧平台。对于客观题,学生可以得到系统及时的批改和反馈。对于难度较大的主观题,学生既可以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视频辅导,又可以在智慧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悟,与老师、同学沟通、讨论、交流,进而释疑解惑。
构建高中语文智慧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熟练、准确地运用信息技术,更需要教师掌握教育的智慧。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前路漫漫,任重道远。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反思和积累,以更好地融合先进教学手段及学生实际需求,构建具有新颖性、时代性的语文智慧课堂,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2] 赵晓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 2006(4):47-49.
[3] 刘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7):14-19.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