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正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名著导读作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聚焦点下,优化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培养读思习惯,积累语言素材。阅读与思考的结合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开展名著导读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锻炼口语能力;还可以开展名著导读角色扮演活动,如在《朝花夕拾》的导读中,再现寿镜吾先生读书的情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
其次,培养读写习惯,落实语言运用。对名著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或撰写读后感,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教授《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故事,例如描绘祥子如何面对新生活的挑战,在实际写作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发展思维能力。首先,抓住关键词句,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如在分析《朝花夕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鲁迅描述童年生活的关键词:“晚霞”“故乡的草木”等,从而分析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绘制思维导图,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使文章结构可视化。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教师指导学生绘制一张包含人物、事件和科幻元素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理解小说的叙事结构。
创设多元情境活动,提升审美能力。首先,借助多媒体,提高审美意识。多媒体为名著导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在《海底两万里》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直观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
其次,发掘文本内涵,重视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名著中的情感元素,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保尔·柯察金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激励学生面对挑战时也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再次,拓展文本,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将名著导读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如在学习《朝花夕拾》时,将文章中的爱国主题与现代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文化视野。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邬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