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课堂教学对话逐渐受到关注,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对话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流于形式的情况,无法有效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话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高对话有效性的策略——
营造宽松学习环境,将话语权还给学生
教师既要关注在学习中大胆发言的学生,也要关注默默无声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课堂教学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如果学生所处的环境比较紧张,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聚焦在学习上。那么,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心情愉悦呢?笔者认为,学生的课堂反应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常常出现学生不愿意下课的情况,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解决的,自己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吴老师有很多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的小技巧,比如教师在组织全班汇报时,一定要表扬善于倾听的、补充的和会质疑的学生。例如:“你看,她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你们对这种想法有什么建议吗?”“这位同学虽然答案错了,但是她却为我们作出了贡献,正是因为她的问题才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等等。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这种愉悦的情绪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逐渐对学习充满自信。
设计充满童趣的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因此,教师的“讲”一定要基于学生的“想”,如果只是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口头传递给学生,教师就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化”过程,设计充满童趣的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因此活动设计的原则一是要把抽象变具体,二是要把静态变动态,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思维进阶。”比如:一年级的加法表可以把一个个算式看成一封封的信件,将算式形成的过程转化为邮递员送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度。
鼓励学生对话交流,增强自我反思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还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利用多元表征、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目的是将知识与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给予孩子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在自我对话中彼此成就。以下为教学实录节选——
《小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出示:一元钱可以买4个同样的转笔刀 ,每个( )元。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生1:我的困惑是只有一元,但是还用元做单位我不知道怎么办?生2:我知道应该是用1÷4,可是这个算式我不会算。生3:我知道怎么算,我把1元看成100分,用100分除以4,就得到25分,而25分是一元的25%,所以就是0.25元。生4:你为什么不把一元换成10角?而是换成100分?生3:换成10角我依旧不会除。生5:我想到把1扩大100倍,而4不变,这样的话,结果就扩大了100倍,等于25,把结果缩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就等于0.25。生6:我想到了之前学习的商不变性质,把1÷4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5倍,这样就变成了25÷100。结果就是25%,也就是0.25。生7:1后面是一个小数点,在小数点后面填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我把算式变成1.00÷4,可以看成100除以4,再加上小数点就是0.25了。
由教师提出问题,发起对话,学生聚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后依旧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后每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
欣赏孩子的不同,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
课堂上的顺势而为,能够给与众不同的孩子提供机会。为此,教师要学会和学生对话,要能调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还要能调控课堂上的氛围。
教育培养的是有个性的孩子,而不是制造模具,完成统一标准。教育是一种尊重,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人格与思维方式,课堂上需要孩子个性化地思考,教师要欣赏孩子的“与众不同”,打开孩子的思维之窗,看到更广阔的天空。比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教师提供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为了强化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师设计了活动:哪个图形剪一刀可以剪出平行四边形?大部分同学首先选择了梯形,其次选择了平行四边形。在进行教学时,突然一位男同学拿着长方形走上了讲台。他说:“老师,我发现,我有些图形虽然不能一刀剪成平行四边形,但可以通过移动把它拼成平行四边形。”原来,多了一个动作,就有了别样的精彩。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带来了新的思考,男同学说:“我认为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只不过,三角形不能随便剪,要把角对着底边折回来,按照折痕剪下来移动后就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个方法涉及了初中的知识点,这位同学的发现在此埋下了“面积等积变化”的种子。
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孩子提供舞台,给他们支点翘起地球。教师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孩子想说、敢说。还要学会欣赏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做会“捕捉”的教师,尝试读懂每一位孩子。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对话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为CDDB23389。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