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重庆市逐渐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基于此,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相关分析模型,结合已经实行或者已经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发达国家的延迟退休年限,测算不同因素对于延迟退休年限和延迟退休年限完成时间的权重,预测最优延迟退休年限,构建最优延迟退休方案。通过思考后疫情时期的延迟退休形势,总结分析重庆市老龄化背景之下推动延迟退休年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限;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9.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6-0110-04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成为热点问题,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对于延迟退休各持己见,都希望能推行科学有效的延迟退休政策和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于老龄化程度本文中使用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庆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推进延迟退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增加而法定退休年龄没有相应调整;二是重庆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未来劳动力短缺、退休人员增多,间接影响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三是民众平均受教育年数在持续增加,而劳动年龄却在逐渐下降,致使人力资源利用率降低[1];四是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2,3],也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水平、卫生医疗水平的指标。重庆市人均寿命延长,但退休人员在退休后仍具有一定的工作劳动能力。重庆市老龄化在不断加重,社会养老负担也不断增大,中年人的养老负担大大加重。受教育年限越长,人均劳动年限就会相对变短,一定程度上延迟退休年限能够更大作用发挥高知群体的知识成果。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适龄人口结构不断老化。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同群体有着不同影响,既存在着替代效应和紧缩效应,又存在着互补效应和扩张效应[4],对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延迟退休通过扩大总劳动力供给提升整体社会产出水平,由此所带来的经济增量会促进需求,从而扩大劳动力需求[5],对整体劳动力市场产生挤入效应。
一、延迟退休年限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重庆市人均预期寿命分析
重庆市的人均预期寿命按以下公式计算:
总年数:
当前存活人数:lx,满x岁,在未来n年的存活人年数Lnx,年龄群体中的死亡概率(未来n年内x岁的存活者有可能死亡)。
存活人数是指在同一世代内,在满x岁时,未来n年内的死亡人数,即dnx。存活人口与死亡人口数量的计算公式:
重庆市人均预期寿命(总年数与总人数的比值):
计算得知重庆市人均预期寿命正在逐年增长。重庆市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5.7岁上升到了2020年的78.15岁,十年间上升了2.45岁。重庆市全人群期望寿命都在逐年上升。重庆市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比男性人均预期寿命高,而目前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女性法定退休年龄相对男性较早,而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更高,理应推动男女同龄退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工作就业上的男女平等。
(二)重庆市老龄化程度分析
A(t)表示第t年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程度,at表示第t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bt表示第t年重庆市总人口数。假如在一时间段内满足at/bt≥7%,那么重庆市人口属于老龄化。计算得出重庆市2010—202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线性上升趋势。
A(t)=■(6)
重庆市2010年总人口3 303.45万人,到2020年上升至3 412.71万人。重庆市男女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也呈增长态势,二者保持着相同趋势。2010—2020年男女比例从107.19%下降到104.77%。这期间男女比例下降可能是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二胎政策的影响,男女比例逐渐趋向于平衡。
2010—2013年0—14岁人口比重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自2013年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生育率明显提升,2014—2017年0—14岁人口比重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2017—2020年0—14岁人口比重持续走低。15—64岁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71.28%持续下降到2020年的67.02%,意味着劳动力人口正在持续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从2010年的11.72%上升到2020年的17.08%,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根据前文中提到的标准,2010年重庆市已经处于轻度老龄化社会,2015年重庆市正式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社会,预估重庆市未来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三)重庆市人口受教育程度分析
重庆市人口受教育程度计算公式:
w=x1+t1+x2t2+x3t3+x4t4(7)
其中,x1为重庆市不识字的人数比例,x2为受过小学教育的人数比例,x3为受过中学教育的人数比例,x4为受过高等教育程度的人数比例。t1,t2,t3,t4分别代表x1,x2,x3,x4到达小学毕业、中学毕业、高校毕业的接受教育总年限(通常t1=0,且在重庆市t2,t3,t4分别为6,12,16)。如果距离t4较近,则表示该区域的受教育程度越高。
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受教育年限不长,主要工作为体力劳动,那么这一类劳动力群体从事劳动年限相对更长,且相关行业劳动危险性更高,所以建议不延迟这一群体的退休年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类的劳动者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受教育年限更长,通常从事脑力劳动,所以建议这一类劳动群体适时适度延迟退休年限。
综上,建议对不同群体实施不同的延迟退休政策[6],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
(四)重庆市劳动力人口分析
重庆市2010年就业人员总计1 551.03万人,2020年就业人员总计1 676.01万人。国有就业人员和集体就业人员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私营和个体就业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580.79万人上升至2020年的891.25万人。从产业上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有逐年递减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也是在逐年递增中。数据显示,国有和集体中的岗位越来越少,私营和个体的岗位越来越多。
2014年我国第一次提出研究延迟退休政策,说明劳动力岗位有一定的缺口,在未来劳动力缺口期冀于目前的老年人口延迟退休来实现。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实现国民经济稳步向前。那么随着劳动力需求增大,出现了劳动力岗位的空缺,延迟退休政策就应当适时推进。
二、重庆市最优延迟退休年限预测
(一)相关分析模型建立
通过查询重庆市统计年鉴数据并计算得出2010—2020年重庆市人均预期寿命、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和重庆市人民受教育程度情况。利用回归分析拟合趋势线得到趋势方程,然后利用趋势方程得到预测,计算得出的2010—2020年指标数据和预测的2021—2030年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表中仅展示偶数年)。
综上定性分析三个指标对延迟退休的影响。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庆市人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重庆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呈增长趋势,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长。在重庆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保持原有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将会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7]。
重庆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应当参考国外一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来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我们选取6个发达国家,即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与韩国,采用以上6个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和已经实施或者正在计划的延迟退休年限、退休年限完成时间相关数据[8]。
为寻求延迟退休年龄与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这三个因素与延迟退休年限之间的关系,利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
通过SPSS相关分析可以得出,退休年限Y1与人均预期寿命X1、人口老龄化程度X2和受教育程度X3这三个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ρ(y1,x1)=0.763 5,ρ(y1,x2)=0.813 4,ρ(y1,x3)=-0.628 6
延迟退休年限Y1与人均预期寿命X1、人口老龄化程度X2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受教育程度X3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进一步通过SPSS相关分析得出,延迟退休年限完成时间Y2与人均预期寿命X1、人口老龄化程度X2和受教育程度X3这三个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ρ(y2,x1)=-0.359 3,ρ(y2,x2)=0.813 4,ρ(y2,x3)=0.025 1
延迟退休年限完成时间Y2与人均预期寿命X1存在着较低的负相关关系,与人口老龄化程度X2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受教育程度X3的关系非常微弱。
(二)预测重庆市退休年限
根据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这6个已经在执行或者制定了延迟退休政策的国家的延迟退休年限和退休年限延迟完成所需时间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重庆市老龄化背景,预测重庆市最优延迟退休年限[9]。
首先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人均预期寿命X1、人口老龄化程度X2和受教育程度X3这三个影响因素对于延迟退休年限Y1的权重:
由此可以得到人均预期寿命的权重为W11=0.346 2,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权重为W21=0.368 8,受教育程度的权重为W31=0.285 0。
人均预期寿命X1、人口老龄化程度X2和受教育程度X3这三个影响因素对于延迟退休年限完成时间Y1的权重:
由此可以得到人均预期寿命的权重为W12=0.386 2,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权重为W22=0.586 8,受教育程度的权重为W32=0.027 0。
以6个发达国家的变量均值作为基准,
得到均值标准为:
预测重庆市最优延迟退休年限和延迟退休年限完成时间。根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重庆市2020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可知,重庆市人均期望寿命为78.15岁。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为0.170 8(老龄化程度按照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受教育程度为9.80(数据来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重庆市平均受教育年限)。
建立最优延迟退休年限与延迟退休年限完成时间的公式:
得到Y1=4.635 1,Y2=9.029 2。根据2020年数据情况,重庆市最优延迟退休年限约为5年,约9年完成延迟退休政策。那么,推动渐进式退休,重庆市平均每年应该延长退休年龄0.51年,大约为6个月。
基于预测的2025年各指标数据,重庆市老龄化背景下最优延迟退休年限为4.06年(大概为4年21天),同时预测出重庆市延迟退休年限完成时间为8.781年(大概为8年9个月)。
三、对后疫情时期延迟退休的思考及总结
目前延迟退休已成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国家养老财政压力也逐渐增大。许多刚退休的人还有劳动价值,而过早退休会加重政府负担,且不利于重庆市经济发展。高学历工作者工作时间相对低学历者较短,缴纳养老金时间也就不够长。所以,为了提高劳动力价值的使用率,提高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社会、政府的负担和中年纳税人对于社会的养老压力,促进养老基金收支的平衡,适当延迟退休年限,能使重庆市发展得更加稳健。
在当前形势下,延迟退休政策应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应当积极推动男女同龄退休[10];推动分群体退休[11],不能一刀切;推动渐进式退休,不宜一步到位。关于延迟退休这一热点话题,经过了理论和实践的讨论,应该逐步推进[12]。建议在政策出台前做好各方面受延迟退休相关政策影响者的工作,要谨慎小心、循序渐进地执行延迟退休年限[13]。
参考文献:
[1] 田雪原.人口老龄化与延迟退休年龄[J].社会治理,2021(4):28-29.
[2] 李乐乐,周依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退休年龄影响因素[J].学术探索,2017(6):66-70.
[3] 苗晴,戴强,施春红.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影响因素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7,25(1):62-70.
[4] 张思锋,唐敏,胡晗.基于多目标均衡分析的延迟退休年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17-26.
[5] 赵亚林.“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6(5):134,133.
[6] 张莞玲.社会经济现状下的延迟退休接受度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258,261.
[7] 刘聪.对“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8):443.
[8] 年华,徐梦伟,张莞玲,等.我国现代经济社会下对延迟退休的分析及对策建议[J].商业文化,2015(18):22-24.
[9] 张莞玲.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预测分析[J].现代商业,2014(35):283-284.
[10] 李姚姚.效应测算与方案设计:中国城镇职工退休年龄延迟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4):46-53,126.
[11] 杨馥.我国退休年龄改革的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3(2):58-63.
[12] 王红茹.人口老龄化加速 渐进式延迟退休试点是否需要再扩围?[J].中国经济周刊,2022(6):52-54.
[13] 晏榆洋,帅培,孔新海.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数学模型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32(2):29-33.
[责任编辑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