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综合类高校教学经费支出研究

2024-09-26 00:00:00潘玉会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16期

摘 要:民办综合类高校教学经费支出对于保障教育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采用文本调研的方法对山东省10所民办综合类高校连续五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进行调研,提取其中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以及生均本科实习经费4项生均教学经费进行统计分析,深入剖析教学经费支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教学经费投入标准以及加大内外部监控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经费支出;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调研;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6-0088-0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在处于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民办高等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现有民办高校764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为25.36%,其中,民办普通本科层次学校390所[1]。民办高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而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经费支出对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学者们针对高校本科教学经费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有学者通过调研“双一流”高校的本科教学经费情况,分析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建议高校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2];也有学者根据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数据研究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经费的支出规模,同时对经费结构开展研究,提出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支出结构以及制定差异化拨款政策等主张[3];还有学者根据高校的预决算数据提出缩小高校预决算偏离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推广借鉴价值。但目前的研究仍然未对民办高校的教学经费支出开展实证研究。2010年国家开始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自此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以及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成为本科年度教学质量报告的核心支撑数据。

本文采用文本调研的方式,随机选取山东省10所民办综合类高校2018—2022年本科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开展教学经费支出的调研数据[4],并通过对四项生均本科教学经费支出的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表1由高等学校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目录整理而来。其中民办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为学生学费。学生结构相对复杂,使用教学经费总体数据难以体现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经费使用状态,因此本文使用的数据为生均数据。调研样本中,高校披露的四项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本科实验经费、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均使用2018—2019学年、2019—2020学年、2020—2021学年、2021—2022学年以及2022—2023学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数据,而生均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使用本科专项经费和在校本科生的比例获得。由于财务数据按照自然年计算,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当年的12月31日,本次调研为2018—2022年的财务数据。

二、样本高校教学经费支出基本情况

近五年来,各高校注重教学经费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影响,持续加大各项教学经费的投SeESv+VbtxwJhKwOmKPQYP97kRqQ6PiR118QilWgrdY=入,生均指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四项生均指标也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情况。

(一)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个别差异明显,整体平稳增长

根据教育部评估中心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文件中对于教学经费的投入的明确要求,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 200元。通过调研,院校J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018—2020年低于1 200元,2021年和2022年该院校持续加大投入,上升至2 874.39元。其他高校在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上均达到相关要求(见图1)。通过对年增长率数据的观察,有6所院校在统计年份出现负增长。2022年有2所院校出现负增长,其他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2)。样本高校按年份计算出的平均值也是稳步上升,2022年与2018年相比平均值增长幅度较大(见表3)。除院校F外,样本高校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与2018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不难看出该项数据高校间存在发展梯度,院校A表现突出,院校E、院校G投入均在2 000元以上,其他院校均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院校J起点低,但发展迅速。

(二)生均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难以得到保障

从柱形图可以发现,多数高校在此项数据方面表现不佳。一方面,该项经费投入不稳定,忽高忽低;另一方面,个别高校出现投入降低甚至连续降低的情况(见图2)。多数高校能够将此项经费投入维持在千元以上,但没有任何一所院校能够持续增长,足见此项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院校A能够将此项经费保持在2 500元以上,其他高校难以保证,院校J、院校B该项经费投入下降幅度较大。与2018年相比,半数高校缩减了该项投入。按年份比较院校平均值发现,2018年10所样本高校的平均值为1 785.971元,2022年则为1 202.473元,降低了近1/3。生均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最小值为256元,出现在2020年。

(三)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投入难以看齐,多数高校缓慢增长

统计发现,6所高校的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能够保持缓慢增长。2020年,多数高校该项经费投入出现明显下降(见图3),而后缓慢回归。半数以上高校能在此项数据上保持增长趋势。与2018年相比,院校B、院校C和院校H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是负增长状态,其他院校均在该项投入上有所提升(见表4)。其中,院校A能够保持在490元以上,且能持续增加该项费用的投入;院校I和院校J均有大幅提升,但仍难以和院校A相比。院校J起点较低,但发展较快,与2018年相比,2022年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增加近2倍。按年份比较院校平均值发现,2018年10所样本高校的平均值为227.351元,2022年则为261.688元,有一定的增长幅度,但变化不大(见表5)。该项投入的最小值39.22元出现在2020年。

(四)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投入相对稳定,增长幅度不大

统计发现,除个别高校外,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均能够维持在100—400元之间。但高校间差异较大,基本分为两个梯度,院校A和院校C该项经费均能维持在300元以上,与2018年相比有小幅下降;其他院校该项经费基本维持在200元左右。2020年,该项经费有明显低谷趋势(见图4)。与2018年相比,院校D、院校E、院校F、院校I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其他院校有降低趋势,尤其院校J在2022年该项经费的投入只有2018年的一半。按年份比较院校平均值发现,2018年10所样本高校的平均值为217.516元,2022年则为213.927元,有小幅下降,投入状态基本持平。该项投入的最小值27.1元出现在2020年。

三、研究结论

(一)教学经费投入相对稳定,学校间有明显差异

经过上述统计分析发现,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明显高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民办院校能够不断提升教学经费的投入,至2022年最高已达5 000元以上,对于人才培养达成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实践教学方面,各院校都能够维持稳定的生均教学实验经费和实习经费,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我们也发现,院校间差异较大,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院校A与其他院校相比,在四项生均教学经费投入方面占有极大优势;院校B、院校C、院校F能够将四项生均教学经费维持在较高水平;院校D、院校E、院校G、院校H、院校I能够不断改善教学经费的投入,有不同幅度的提升;院校J努力改善教学经费投入,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部分经费投入项目尚缺少统一标准,学校经费投入难以保障

研究发现,四项生均教学经费投入除生均日常教学运行支出有标准外,其他三项经费的投入尚无统一的标准,院校在投入上差异较大,较为随意。比较各年份10所院校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发现两者区间较大,部分经费投入项目出现负增长情况。通过对比5年的数据发现,生均实习经费和生均实验经费增幅不明显,尤其是生均本科实习经费与2018年的投入状态基本持平。本科专项经费反映的是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的投入情况,该项经费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对于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不利的。不难看出,对于民办高校的四项生均本科教学经费投入需要国家出台明确的标准。

(三)受疫情影响,教学经费柱状图出现山谷状趋势

统计发现,各项教学经费的最小值出现在2020年,尤其是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生均教学实验经费和生均教学实习经费较为明显。这从侧面反映出疫情期间学校经费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反映出面对疫情等突发情况,学校需要较长反应时间,以致相关生均教学经费的投入跟不上线上教学的节奏,实践教学等效果受到不同幅度的影响。

四、对策和建议

民办高校的教学经费投入有显著的个性化、主观化特点,院校间差异较大,各项生均教学经费的投入相对稳定、增长缓慢,个别经费出现下降趋势,值得关注。

(一)要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提升教学经费对教育教学效果的保障力度

1.学校要扩大经费来源。当前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为学生缴纳的学费。要想做到开源,还需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其一,要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利用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等促使项目落地,扩大经费来源。其二,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吸引社会力量资助办学,扩大学校影响力。其三,要利用好毕业生资源,做好校友会建设,通过校友捐赠等形式扩大经费来源。其四,通过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和途径扩大学校经费来源。

2.要做好经费的预算管理。民办高校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将所有收支情况纳入预算管理体系[5]。预算的管理要坚持科学性和合理性相结合,既要考虑学校特点,又要考虑学科专业特点,在预算项目上向教学经费倾斜。对预算的尺度要合理把控,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总额要高于学费收入的13%,并保证各项教学经费预算能够逐年递增。与此同时,要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严把教学经费的投入和管理,保证投入数量,严控投入质量。

3.优化教学经费的结构。民办高校教学经费的投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加大各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也要优化各项经费的投入结构。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涉及本科教学的方方面面,也是教学经费投入的重中之重,因此要适当向其倾斜。教学专项经费是保障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确保其投入比例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学实验经费和实习经费的投入要考虑学科间差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合理的经费投入区间。

(二)要建立健全教学经费投入标准,兜住底线

1.建立各项生均教学经费投入标准。如上文所述,目前四项教学经费中,仅日常教学运行支出有相应的生均标准和投入比例标准,其他三项则缺少相应的标准。标准即导向。调研发现,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紧张,部分生均教学经费降低幅度较大,难以保证教学运行和教学效果。民办院校一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建立生均教学经费标准,一方面要考虑民办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科、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所需的最低经费投入标准。这个标准既要有指导意义,又兼具强制性特征。

2.建立有竞争性的教学经费投入奖励机制。如上文所述,民办高校的教学经费投入具有不同的梯度特征,仅仅建立下限标准是不能满足所有院校发展需要的,因此,既要有底线标准,又要有竞争性的投入奖励机制。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生存危机,要获得长足发展,就要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社会认可度。

(三)要建立教学经费投入内外部监控体系,保障教学经费持续稳定增长

1.建立教学经费投入内部监控体系。民办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将教学经费的预算和管理纳入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善于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民办高校要在以往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航。教学经费的投入和管理不仅

是学校财务处的工作,更是各部门协同推进的闭环体系。各部门要善于利用教学经费,提高其使用效率,优化其使用效果。

2.建立教学经费投入外部监控体系。本科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和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是教育部评估中心对高校教育教学数据的监控手段。要合理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了解院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指导院校进一步科学合理地投入教学经费。同时,要加强数据监测,对于踩红线的院校要及时提出警示,并督促其整改落实。

3.建立第三方教学经费投入评估制度。高等院校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工作职责,其利益相关者众多,要善于利用各方力量开展教学经费的监督监控。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三方数据公司开展教学经费的调查研究工作,明确自身教学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经费投入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大教学经费的公开力度,通过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校友等监督力量,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有效投入、科学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教学经费尚存在的诸多不足,要依赖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协同推进。持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是未来民办高校立足的可靠武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7-5].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

[2] 徐国兴,胡东方.“双一流”高校本科教学经费及其对教学质量的效果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3,22(3):113-124.

[3] 毛建青,刘美佳,陈文博.我国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经费的支出规模与结构研究:基于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6):33-47.

[4] 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山东省高等学校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OL].[2023-12-29].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3/12/29/art_12058_10327489.html.

[5] 徐玲玉,孙海涛.高校预决算偏离与衔接研究:基于山东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的数据分析[J].大学教育,2023(9):8-13.

A Study on the Expenditure of Teaching Funds in Privat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alysi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s from 10 Privat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18 to 2022

PAN Yuhui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Center, Tianjin Ren’ai College, Tianjin 301636, China)

Abstract: The expenditure of teaching funds in privat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 of text research to conduct a survey o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 data of 10 privat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 Four items of average teaching expenses, including daily teaching expenses per student, special teaching expenses per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expenses per student, and practical training expenses per student, are extract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expense investment and proposes to increase teaching expense investment suggestions include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funding standards and increa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monitoring efforts.

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ies; Teaching expense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Report; Text researc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责任编辑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