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面健身热潮席卷全国,西安市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西安市积极举办各类体育精品赛事,不断丰富旅游市场的体育元素,不仅激发了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带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研究体育精品赛事的举办对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影响,首先选取7个旅游相关指标,运用熵值法测算2016—2022年西安市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其次,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一带一路”精品体育赛事和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展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最后针对如何利用体育赛事带动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字:体育精品赛事;西安旅游产业;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6-0030-03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产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实现产业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2021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表明国家支持体育和旅游产业相融合产生新型产业形态,高度重视体育与旅游协同发展,大力促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赛事的举办不仅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体验感,塑造了城市品牌形象,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进而推动了举办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是文化古都,位于中国中部,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2023年人民网发布《“跟着赛事去旅游”陕体集团打造体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通过“体育、文化、旅游”相结合模式,体现风土人情,发扬三秦精神,推进体育赛事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完善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成功让体育赛事成为带动当地旅游市场复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相关研究
王守恒(2005)[1]给出了体育赛事的界定和分类。王琴、黄大勇[2](2019)从产业绩效和产业要素层面出发,分析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Gibson等[3](2012)指出,小型体育赛事有推动社区旅游、经济和社会环境发展的作用。张国浩[4](2022)提出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侯彦玲[5](2023)基于陕西省体育赛事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了陕西省体育赛事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陈文浩[6](2023)从经济效益、地方投资、品牌推广和形象提升角度分析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张丹[7](2019)研究了精品体育赛事的开展对举办地旅游产业的积极影响。贺波[8](2021)指出,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的深度融合能促进城市经济效率逐步增长。本文运用熵值法计算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数,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体育精品赛事对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影响。
二、西安市体育赛事助力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发挥陕西省“一带一路”中心区域作用,陕西省政府推出《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一带一路”体育精品赛事。西安作为陕西省举办体育精品赛事最多的城市,2019年举办了6场、2020年举办了11场、2021年举办了7场、2022年举办了9场赛事,涵盖了马拉松、击剑、国际象棋、足球、跆拳道、健美、摔跤、篮球、乒乓球等众多项目。体育精品赛事的成功举办有利于塑造西安市旅游品牌形象,是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多次举办,吸引了来自60个多国家的参赛者,使西安市的文化、历史、景点等旅游资源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体育赛事也拉动了西安市经济的增长,2016—2022年西安市GDP(亿元)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
西安市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大唐芙蓉园、古城墙、钟鼓楼等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参观。自2019年首次推出“一带一路”陕西体育精品赛事活动以来成效显著。随着十四运在西安市举行,陕西省政府开始实施“体育+”模式,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2021年西安市举办“我要上全运”百场马拉松赛事,参赛者在参赛期间,同时浏览西安的风土人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感受西安的文化特色。体育赛事期间游客在西安市进行住宿、餐饮、交通和购物等消费,同时为西安市带来显著的旅游收入,2021年西安市旅游产业收入较2020年增加562.85亿,环比增长30%,如图2所示。
三、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测评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6—2022年西安市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西安市统计年鉴和中经数据网等。
2.标准化处理
本文所选指标数据在数量和量纲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采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Xij=■(1)
(二)变量测算
本文借鉴王琴、黄大勇[2](2019)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产业绩效和产业要素层面构建7个指标的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在7个评价指标上的得分及排名,排名靠前的是星级饭店数、旅游收入占GDP比重、A级景区数和旅游总人次,说明旅游地的酒店设施和景区的旅游体验对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旅行社数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较小。
(三)综合指数
运用熵值法计算2016—2022年西安市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见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2016—201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从0.237增加到0.631 9,并在2019年达到顶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综合发展指数降到0.385。2021年西安市成功举办“十四运”大型体育赛事,拉动了西安市各个产业的发展,“体育赛事+旅游”的模式带动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复苏,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指数有所回升,较2020年增加了0.162 1。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可以带动西安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体育赛事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研究体育精品赛事对举办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被解释变量选取通过熵值法计算的西安市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y),解释变量选取“一带一路”精品体育赛事项目数(x1)、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数(x2);西安市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之前的年份x2赋值为0,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当年和之后每一年赋值为1,控制变量选取公共体育场地数(x3)、人均城市道路面积(x4)和人均GDP(x5)。
本文选取2016—2022年西安市的面板数据,解释变量中“一带一路”精品体育赛事项数(x1),数据来源于西安体育局。2019年陕西省首次举办“一带一路”精品体育赛事,故2016—2018年赋值为0。2021年西安市举办“十四运”大型体育赛事,所以2016—2020年赋值为0,202 1和2022年赋值为0。控制变量来源于西安统计年鉴。
(二)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体育赛事对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影响,构建回归模型为:
lny=β0+β1x1+β2x2+β3x3+β4lnx4+β5lnx5+ε(2)
其中,被解释变量、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人均GDP取对数处理。运用Python软件的计算回归模型结果为:
lny=0.0645x1+0.4801x2+0.1701x3-1.1259lnx4+1.4004lnx5(3)
由上式可以看出,体育精品赛事和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体育精品赛事每增加一项,西安市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增加0.064 5个单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带动西安市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增加0.480 1个单位。
五、建议
体育精品赛事的成功举办可以促进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西安市体育赛事和旅游的融合深度不强,体育赛事没有体现西安旅游文化特色。西安市虽然举办了一些体育赛事,但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较少,体育赛事品牌特色和推广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单一,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体育赛事+旅游产品不够丰富。因此,要从以下方面提高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体育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西安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面健身服务水平;加强酒店、餐饮和交通等旅游设施建设,为参赛者提供舒适的餐饮服务、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美妙的味觉需求。同时,要完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给参赛者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二)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
要结合西安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体育赛事,如“古城墙马拉松”或“大唐文化主题运动会”,让参赛者和游客在运动中感受西安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联动西安市周边景点,打造体育赛事旅游精品路线,针对不同需求的旅游群体设计不同的体验赛事旅游路线,如针对家庭群体设计“亲子马拉松+文化景点体验”路线,延长赛事+旅游时长,增加旅游收入。
(三)加强赛事的宣传推广
要利用大数据和社交互联网平台(如微博、抖音等)等多种渠道宣传西安市的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与社交平台合作进行精准营销和话题营销,扩大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四)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
西安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体育赛事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加强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制定体育赛事旅游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综上所述,要结合西安市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深挖历史文化与体育赛事的融合、打造体育赛事旅游精品线路、提升赛事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以及加强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等措施的实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对西安市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西安市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21.
[2] 王琴,黄大勇.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测度与评价:以重庆市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68-74,82.
[3] Gibson H J, Kaplanidou K,Kang S J. Small-scale Event Sport Tourism:A Case Study in Sustainable Tourism[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2(2):160-170.
[4] 张国浩.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与破解机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12):154-157.
[5] 侯彦玲.陕西省体育赛事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西部旅游,2023(6):17-19.
[6] 陈文浩.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23(36):66-69.
[7] 张丹,饶佳慧,王一茗.精品体育赛事的开展对举办地旅游产业的积极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5-16.
[8] 贺波.体育赛事+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西南三省地区为例[J].体育科技,2021(2):62-63,66.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