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既要减量,又要提质,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决心体现,也是新时期党中央敦促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打造高效课堂的新要求。
要想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关键词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等文本信息的筛选、归纳、概括而得出关键词,继而通过联想记忆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这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将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历史学科学习兴趣都有重要作用,非常符合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减量提质”的时代要求。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层次与历史分析能力都较为有限。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历史课堂的关键词提取应遵循易于理解的共同特征,如:课程学习中的共同性,每课教学的重点内容、重点字眼,习题材料中重点考查的事件或字眼等。当前初中历史学科的考查标准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科素养的挖掘,而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反映到学生易于理解的学科层面,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过程、影响六要素。在预习阶段,围绕六要素确立具有课程共同特征的一级关键词,将有利于学生在预习阶段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确立缩减版的二级关键词,将有利于学生降低记忆难度,突破核心问题;在课后作业中,运用关键词联系重大事件,解析文本材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
在此,本文将以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的教学为例,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关键词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引导学生以高效历史学习为目的,浅谈自己的尝试与在此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一、一级关键词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笔者在正课开始前,习惯让学生先齐读一遍课文,以使学生对所授课时的知识体系有基本了解。笔者会根据“历史六要素”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本课教学中,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新航路开辟的航线、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上三个核心问题中所暗含的新航路开辟的时间、人物、航线、动机、条件、影响便为本节课的一级关键词。一级关键词由“历史六要素”延伸而来,围绕着某个关键事件延展开,构成一套完整而简洁的知识体系。依靠这些一级关键词,学生可以快速找到书本上对应的关键信息点,明确自己所预习课时的重点,在预习环节即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久而久之,即使教师不提前给出关键问题,学生也能自行对课文的关键问题进行归纳。这样,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不断提升,且能自然而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二级关键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凭借着预习环节的一级关键词,学生已经对本课的重要问题和重难点有了基本了解,甚至已经粗略地建构起了自己的知识之树。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由一级关键词所构成的关键问题中那些难以理解或难以记忆的长句子进行压缩处理,提取出二级关键词。此时的关键词就变成了学生发散思维、发挥联想的切入点。
以本课中“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讲解为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基本可将原因锁定为三条:
(1)商品经济发达,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欧洲人对东方商品及黄金的热爱和《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3)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通道。
此三条原因,即使学生当时理解,强记也有困难。但若缩为关键词,如:开拓市场、寻金热、商路不通,并留给学生1分钟时间速记,则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完成任务。此时教师再趁热打铁,提问:大家能根据这三个词造句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吗?绝大多数同学仍能完成任务。
按照这样的模式,“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新航路开辟的航线”两个问题也能得到解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的航线”可以概括为:1487—1488年,迪亚士,第一次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从欧洲前往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绕非洲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行。这样本来学生课下需要花大量时间完成的背诵任务,以关键词速记的形式在课堂上就能解决。
关键词教学法的运用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关键词意识的过程是漫长而持久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出现对关键词的看法不一、找不准有效关键词、关键词遗忘等问题,这需要教师俯下身来,充分尊重并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指导与培养。在以关键词为核心展开的联想记忆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在交流与讨论中共同确定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共同认识,讨论关键词的过程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关键词在课后作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除了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十分高效外,在帮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中也得到很好的发挥。看好时间点、找准关键词、善用排除法,是笔者推荐给学生的选择题破题秘诀。在这三句秘诀中,以圈画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关联课本重大事件为特征的关键词破题法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本课涉及的一道选择题为例:
“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甘蔗、咖啡、可可以及白糖和稻米等,被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所食用,成为输入欧洲的极其重要的商品”。这叙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历史六要素”的掌握程度,属于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层面的考查。本题破题时需要学生精准把握“历史六要素中”“原因”“条件”“过程”“影响”等词义的区别。那么此时提取关键词就成了重要的手段。学生只要能够抓住文本中的“世界各地的新商品”,以及“输入欧洲的极其重要的重要商品”两词,即可与书本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的信息点相关联,再用排除法验证排除A、B、C选项,正确答案D就呼之而出。
再如:
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种种欺诈、巧取豪夺使印第安人的权益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给美洲带来严重的灾难 D.把欧洲文化传播到殖民地
该题目同样是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只是侧重于考查其负面影响。在破解本题时,学生只要能够抓住“欧洲人”“野蛮杀戮”“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等关键词,即能迅速得出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给美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的课本关联信息,从而定位到C选项,再用排除法辅助验证A、B、D选项。可见紧抓关键词,能够帮助学生简单明了地理清材料文本信息,是学生破解选择题的一个妙招。
代入材料题,提取关键词的做题方法依然有用,例如面对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
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绝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国崛起的背景。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归纳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运用关键词法对题干内容逐句进行解读。如果审题不细,就容易漏掉要点,导致作答不够全面。分析材料第一句,学生可得到“15世纪以来”“割裂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等关键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本题大国崛起的第一个背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材料第二句,学生可得到“九个不同国家”“产生重大影响”两个关键词,再结合第三句的国家名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等,可知这些都是较早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国家,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又为这些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促进了其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可得出本题第二个背景“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影响”和第三个背景“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上三点共同构成本题的答案,十分完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得分率。可见在材料题的解析中,能够巧用、善用关键词也是一种十分高效的辅助手段。
四、小结
综上,在“双减”背景下,历史学科的考查标准越来越倾向于综合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使用关键词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减轻学业负担,提升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熟练运用关键词教学法,帮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容易,给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馈,从而形成师生合力,共同打造高效课堂。
注:本文系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2021年度规划课题《初中历史课“关键词”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