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多样化 培根铸魂再升华

2024-09-25 00:00:00娄鹏飞李军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8期

“思政课是专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主阵地,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思政课教师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其理论水平、授课质量,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为更好地践行思政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使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发挥思政课对学生成长的培根铸魂作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坚持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触摸得到的时政热点、丰富深邃的党史资源、听得懂的教学故事、立得住的实践养成开展思政课立体教学。

一、联系实际“近人”,激发学习兴趣

思政课有其特殊的定位,思政课教师有特殊的专业要求。一方面,思政课有其学科特性和价值属性,作为思政课教师,要遵循专业要求和学科属性。另一方面,为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思政课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必须使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毛泽东曾告诫我们:“不能照书本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富有时代特色和实践属性的课程资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时代的最新变化出发,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不断把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点,把富有时代特色、符合中国国情、贴近学生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最新成果,充实到思政课堂中来,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介绍经济常识,还是政治理论,教师都要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切入课堂,由身边常见的经济现象或政治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在介绍哲学常识时,鉴于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际情况,教师一方面用学生听得懂、悟得到的例子引入,另一方面仔细研读关于新理论、新思想的解读文章,争取找到理论与现实的连接点,搭建现实通向理论的桥梁。

二、时政课堂“引领”,强化价值养成

思政课,时政是形,价值引领和养成是魂。为了体现思政课价值引领、培根铸魂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时政课堂的“引领”和渗透,主要运用两种方式:一是开展时政演讲,上课前根据一定的规则安排1~2位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与最新的时事政治开展时政演讲和个人评述。内容上侧重于搭建起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纽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客观、公平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同时适度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在学期末开展综合评比与表彰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和精神;另一方面能在书本之外更广泛地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促进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和教师的激励举措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动力。另一种形式是结合典型时政热点,开展专题时政教学。专题时政课堂围绕某一时政热点,着眼于某一具体目标,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立足于时政热点,着眼于价值养成,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党史课堂“铸魂”,巩固思想武装

党史资源是思政课生动、鲜活的教材。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党史资源和思政课融合的课题研究,先后主持省级课题《议题式教学在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中的应用研究》,参与市级课题《百年党史中的思政课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挖掘党史中的思政教学资源,运用学生感兴趣、实践效果好的方式方法开展党史资源与思政课融合教育,形成党史与思政课融合教学的校本资源,让学生知党、爱党、敬党,有效强化思想武装,为帮助学生顺利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

四、故事课堂“立规”,助力习惯养成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给学生讲时政故事、红色故事,并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把讲学科时政、红色故事与学生的习惯养成、价值养成教育有机联系,以故事立标杆和榜样,再结合学生实际讲制度、立规矩。日常思政课教学中以红色故事、历史故事、改革奋斗故事为主;中华传统节日之时则注重讲传统故事;结合学生中的正能量和闪光点讲正面激励故事;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讲学生成长的故事;遇特殊事件、特殊时期,讲好典型和榜样故事,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不断进取。“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并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有底气,增强其说服力和感召力。”

五、实践课堂“扎根”,落实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只有充分激发和保障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课程在实践中扎根,比如着眼于价格变化、消费等引导学生开展某商品价格调研、家庭消费情况调研;组织学生调研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活动开展情况,走近熟知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访谈;深入开展开封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生活实践有机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政课的“有用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依托,让思想在实践中落地,扎根学生心灵,体现思政课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继续用学生听得懂看得见的实际、触摸得到的时政热点、丰富深邃的党史资源、听得懂的教学故事、立得住的实践养成开展思政课立体教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注: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一体化背景下宋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CJYC230902001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