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深度学习,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

2024-09-25 00:00高常娥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8期

开展深度学习,可以有效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崔允漷教授将其基本内涵界定为:学生基于教师预设的专业方案,经历有指导、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并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借助深度学习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文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与探究。

一、深挖教材,制定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深度学习体验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有深度,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深度学习目标,让学生严格按照学习目标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部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偏移。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教师首先明确深度学习的目标。其次,根据所制定的深度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试着从汉武帝大一统的背景、“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等中任意选择一个方向来进行探讨与交流,进而在探讨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比如,通过对盐铁专卖内容的探讨,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盐铁专卖的背景、目的、措施以及作用。最后,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得,以此让更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方法与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中获得提升。

二、设置情境,培养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就要关注学生良好学习思维的养成教育,并从此出发,试着开发和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把学生更好地带入文本学习与探究当中的学习情境,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在情境活动参与中有所感悟和提升。而学习情境的设置,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感受。

例如,在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良好学习思维的养成入手,适时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答疑的问题情境,如: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在这一问题情境当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国家、个人三个角度进行思考:社会角度,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战,人民渴望统一;国家角度,秦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具备统一中国的条件;个人角度,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行思维渗透。学生在有效答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学习思维,真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深度。

三、创设活动,迁移思维,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集中讨论与探究,可以改变以往学习过于浅显化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深度学习。对此,在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适时在课堂上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以此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思维迁移,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罗斯福新政并回顾旧知,教师在讲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后进行拓展延伸,创设活动,整合知能情思。教师先用PPT出示史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不同国家在面对不同经济问题时,采用了不同的办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请说明美国、苏联、中国是怎样缓解本国经济危机的,采取的经济措施有什么共同点,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在问题解决之后,试着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归纳总结出所有启示、认识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进一步类化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总之,教师从制定目标、设置情境以及创设活动等方面入手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借助深度学习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既能有效满足新课改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又能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GH22Y066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