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主线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024-09-25 00:00解磊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8期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主线式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清晰的教学主线,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地理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一、注重教师主导,尊重学生主体,合理创设主线情境

在主线式情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角色,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创设合理的主线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主线情境的创设,教师需注意从地理角度出发,鼓励学生依据现有知识经验,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掌握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方法。教师需注意以自身为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重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思考和发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时,首先,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整个章节不同模块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章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合理创设主线情境是情境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大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主线,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或以“某一股冷空气的‘环球之旅’”为主线,创设主线情境,从“冷热不均”中“诞生”,再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运动,再到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以更加形象化和趣味性的方式呈现知识主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教师主导、尊重学生主体、合理创设主线情境是情境教学的三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精心选择主题,做好课前准备,做好情境目标衔接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并以此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理顺教学思路。因此,在主线式情境教学中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方面,需研读新课标,结合新课标要求,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角度将教学目标明确与细化,从而明确完成本节课教学后学生能够达到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另一方面,在创设主线情境时,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确保情境能够涵盖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情境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确保主线情境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例如,在教学农业地域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主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这一主题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同时,要收集有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统计数据等,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和讲解。此外,还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从学生角度来说,需要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课程的基本框架。同时,要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记录。此外,还要收集有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如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的品种、技术、产量等数据,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和分析。

首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环境。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数据统计等方式,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生应该了解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环境的特点,理解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对措施,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掌握。

三、融入多元内容,创作活动脚本,创设多样主线情境

为了使情境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融入多元内容,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以及生活实例和时事热点等。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作活动脚本,为主线情境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通过创设多样化的主线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教师在进行内容选择和融入时,需注意几点:其一,保证本堂课地理知识点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其二,充分考虑学生已学或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及学习经验,能够快速理解和整合相关知识;其三,要注意对课堂时间的控制与合理分配,设计多元内容及活动脚本,从而为多样化主线情境的创设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时,教师可根据“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等进行主题情境的设计。此外,还可以通过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政策、战争对人口的影响等,让学生了解人口变化的背景和历史;或通过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口变化的生态环境因素;或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人口变化情况,如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等,让学生了解人口变化的地域差异。

例如,以历史上中国人口变化为主题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变化数据和相关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人口政策、战争对人口的影响等。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原因和特点。再结合当前中国人口变化现状,让学生了解当前中国人口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不同地区的人口变化情况,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完成这两个主线情境的探究与讨论后,教师还可以“未来人口变化趋势”为主题创设情境,通过展示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数据和相关生态环境因素,让学生了解未来人口变化的可能趋势和影响。

如此设计融合了时间主线情境、影响因素主线情境、人口变化趋势主线情境等多元主题,从多角度出发,让学生探讨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引导反思,强化主线情境的作用

在主线式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进行客观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情境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通过客观评价和正确引导反思,可以强化主线情境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多元客观评价方法,如课堂测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发展的优劣因素等;或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区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除客观评价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发展的优劣因素,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启发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利用地理环境优势促进区域发展?

这样,可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和视野,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需注意依据具体的地理主线创设案例情境,分析某一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情况、探讨某一特定区域的发展模式等,在多主体客观评价中强化主线情境的作用。

结合上文所述,主线式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通过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精心选择主题、融入多元内容、进行客观评价和正确引导反思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