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一体化视域下《读本》教学实施路径探析

2024-09-25 00:00邢慧慧王慧珍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8期

处在探索阶段的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顶层设计不足,没有建立思政课一体化联合备课机制,缺乏教研合力;教学内容有交叉,学段衔接不畅,反复教与教反复的现象普遍;小学阶段专任教师缺乏,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一体化意识淡薄,缺乏实践经验;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多,实证研究少;等等。为了探索符合一体化的教学教研模式,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流程与规范:一体化建设的纽带

一体化的落地落实,需要构建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强化系统性,促进教研常态化。以合肥市为例,各县区联合辖区内的学校建立一体化备课联盟,定期开展讲座培训、联合备课、听课交流、同课异构等活动,不断解决课程与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不断提高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有效衔接意识。

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学校,备课联盟平台的建立,尤其是县区备课平台的建立,能有效整合区域各种资源,真正打通小初高思政教研,让辖区内市属学校与区属学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形成教育合力,真正让一体化落地落实。备课联盟需要建立一整套基于教育本源问题的有效备课流程,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体化设计前,团队邀请学科专家,围绕共性问题开展文献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此外,通过联合备课,在人员安排、单元课标解读、资源选取、评价设计等方面可以达到协调一致,步调一致,真正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理念与思路:一体化建设的灵魂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遵循思政课建设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对于不同学段,要做到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的一体化。

第一,推进设计理念一体化。一体化教研首先要对教材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培训,统一设计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设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围绕议题,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坚持“教—学—评”一体化,促进知行合一,践行大思政理念。这是贯穿于三个学段教学设计中的一条主线,起到串联小初高的重要作用。

第二,推进设计思路一体化。设计思路的一致性即构思,构思是一体化设计的前提。构思要解决以下三点:学科主题、学科问题、学科议题。主题是议题式教学承载的学科内容,话题是表现议题式教学的时事或故事,问题则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在一体化备课时,围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团队确立的学科主题分别为: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小学)、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初中)、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中)。学科内容需要情境作为载体来呈现,情境的选取既要突出覆盖面,能承载全部学科内容,又要选取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团队在磨课中根据学科主题,选取了“一带一路”作为主情境,并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了螺旋上升的活动表现方式,从“讲一带一路故事”到“析一带一路调整”再到“谋一带一路未来”。明确活动线后,根据活动性学科的特点,以探—绘—论为活动线,采用议题的方式呈现问题。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学科议题。根据本课特点,团队设计了如下相关议题。总议题:大道不孤天下一家——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小学阶段的主议题:你和我轻触命运与共。子议题1:赏红聆听故事明道理;子议题2:染蓝国之担当共努力;子议题3:洒绿友谊之花遍世界。初中阶段的主议题是:小与大体验责任共担。子议题1:相识·百年变局正道远;子议题2:相知·命运与共话双赢;子议题3:相随·友谊之桥你我筑。高中阶段的主议题:知与行探索方案共建。子议题1:往昔世界之问析形势;子议题2:今朝全球治理谈举措;子议题3:未来人类蓝图绘美好。统一知识线、活动线、情境线,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打通一体化各个学段的关联,是一体化设计中的灵魂。

三、内容与评价:一体化建设的关键

1.教学目标的进阶性。

根据不同学段的课标要求,团队结合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制定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实现了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的转化。

小学阶段,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初中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初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际责任感;高中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小学阶段,教师通过讲故事、画一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初中阶段,教师可通过组织辩论、写信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高中阶段,教师可通过模拟峰会、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高级实践能力。

2.课程内容的上升性。

一体化设计要确保从小学到高中的思政课内容有机衔接,螺旋上升,避免重复或遗漏,形成系统化的完整知识体系。具体到本课题,小学阶段需要初步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与做法;初中需要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以及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我国的意义;高中阶段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目标。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但从多个角度完整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来龙去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等。因此需要各学段教师明确学段目标,不重复、不过度延伸。

3.设问方式的层次性。

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设计的设问要体现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学段的学生设问应有所区别。从“说一说”到“谈一谈”,从“辩一辩”到“论一论”,通过这样分层次的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也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思政课评价体系一体化。

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评价作业,小学阶段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做一份“友谊小使者”规划单、写一张明信片,淡化了知识的识记,指向了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为议题,组织一次模拟国际会议。为中国代表撰写会议发言稿,主要围绕以下问题:(1)中国在公共卫生治理方面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2)中国呼吁国际社会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做了哪些努力?兼顾理论考查与能力培养,也为高中阶段的模拟国际会议打下基础。高中阶段设计了“请你以新时代中国外交官的身份,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一份本次峰会的成果展示”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

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实施、合理评价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