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对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理想信念以及其他能力和优秀品质的培养。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核心素养高效融合展开探究,认为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合作探究、引入历史故事、组织课堂分享、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但是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教材上的案例过于枯燥无味,与生活相去甚远,所以在学习时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创设生活情境。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得更加容易,学习时主动性也会更强。
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的教学中,学生要了解我国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需要履行的义务。在我国,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相关的规定,有些义务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理解起来就会存在一定困难。很多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认为权利和义务都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而他们年纪还小,所以在学习时难免出现排斥心理。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应当肩负的义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纳税人纳税的过程,知道每一个人应该肩负纳税义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照顾父母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到赡养父母也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等等。通过诸如此类生活场景的引入,让学生对义务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了解到义务与自己息息相关。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提升、思想境界是否有改善。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轻松,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增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设计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以案例的形式讲解知识点。这些案例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有些学生的理解可能浮于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了探究的环节,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甚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组织合作探究环节,给学生设置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挖掘知识、分析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公共生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思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这些案例涉及不同的领域,如教育、交通、医疗等。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得出结论,了解到政务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公共服务新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未来进行畅想。也可以将合作探究的模式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让学生组团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有哪些公共服务新平台,对于这些新平台提供的服务有什么感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分享。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团队合作中,学生更乐于表现、勇于探究。对于学生而言,集体荣誉感也是他们所需要拥有的一种情感。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方法,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
三、引入历史故事,重视学生“三观”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与传统文化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元素完成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榜样的作用非常明显。历史故事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历史故事的作用与价值,运用榜样人物的力量完成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并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展示一些榜样人物的案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教师就可以此案例为切入,对岳飞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进行深入剖析。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凿壁偷光”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匡衡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从“卧薪尝胆”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勾践不忘国耻、不怕艰苦的坚强意志;从“闻鸡起舞”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祖狄的理想、报复,以及他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系列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再次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生命价值应该如何彰显。
历史人物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非常明显。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有了深刻的了解。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也应该让学生去挖掘历史人物素材,主动找到自己的榜样,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四、组织课堂分享,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课堂分享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只有给学生表现和展示的平台,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分享,只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给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很难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心理状态。因此,立足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课堂分享环节,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时,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知道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内心体验,不同的情绪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合理地宣泄情绪才能够保证自己健康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好胜心较强,情绪较为敏感,波动较大。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面对冲突时表现较为冲动,常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分享,让学生知道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应该如何做出反应,如何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如让学生分享“如何做情绪的主人”,然后让学生给出案例。在学生分享以后,教师就要对学生给出的案例以及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分享环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对于某一事件的认知和看法。通过组织课堂分享,学生也能够畅所欲言,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能够更加理智客观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法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为学生还没有走入社会,对于法律知之甚少,对于法治更是难以理解。在课堂学习时学生难免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知道何为法治、如何守法。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可以展示《今日说法》中的一些片段。通过引入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与自己切实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分享典型案例的时候,教师要指出哪些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应该受到什么处罚。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普法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可以了解法律,让学生的法治意识逐步增强。
总之,在初中阶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将核心素养细化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分解教学目标,让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目标充分结合,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