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实践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中某一章节或某一课时的内容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方案设计、结果总结,最后进行成果分享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主线,使学生亲身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地贯彻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有效地开展项目式教学,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并为其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其次,选出组长,并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观察,并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出不同植物所具有的特点。这样,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在提高责任心的同时,也提升了项目式教学的效率。
二、设计合适任务
项目式教学是以项目为主线,旨在rkTg9Cr62m3nnbr6c4yuweJmEcMSigU57U4kxdbBBs4=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兴趣爱好,设计出既符合生活实际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围绕项目主题进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项目式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时,教师可以根据项目主题,围绕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等方面设置项目任务。比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在不同层面,大气的特点是什么?大气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了项目式教学的效率。
三、进行合理分工
为了保障项目式教学的顺利进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通过项目式教学有所收获,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时要加强对学生信息甄别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甄别自己所获取的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参考数据。另外,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究时,既要帮助学生摆脱思想上的束缚,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又要确保学生探究的方向准确无误,以确保项目式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如:资料员负责搜集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信息、小组成员共同将信息进行提炼与总结、记录员对小组的结论进行整理、汇报员进行分享。
四、及时评价反思
为了提升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进行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性评价。在教学结束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时,在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并说出其中的优缺点、有什么改进建议。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评价,针对本次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发现其在探究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项目式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时,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项目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其次,对学生的成果给予积极评价。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提升项目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