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2024-09-25 00:00:00张金龙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8期

初中历史教师积极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兴趣程度,促使学生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索历史,学习历史。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一、创设历史情境,培育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历史教学的建议,如创设历史情境,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此,教师可创设历史情境,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直观呈现图片、视频以及音频。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历史信息,创设历史情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时,教师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在实际开展教学前,教师综合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四大发明”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较多的历史知识积累。随后,教师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所获取的资料整理为课件。这样,可有效保障所获取的历史信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为接下来情境的创设打下了扎实基础。这样,促使学生明确了宋元时期的科技对世界的贡献,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能够依靠可信史料来了解与认识历史。

二、借助问题引导,发展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身对历史的看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索历史、学习历史。这样,可有效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时,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教师结合《邓小平文选》的相关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1.中国为何要进行改革开放?

2.如何进行改革开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这样,可使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学习历史,为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提供帮助。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四个经济特区的照片,引导学生依据史料分析为什么要选这四个地区为经济特区,以及经济特区“特”在哪里,并在课堂上积极进行表达与交流,进而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家国情怀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历史的时间相对较短,也不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通过历史教师的讲解理解历史知识和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通过活动探索历史、感知历史,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时,教师在教学完本单元知识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全体学生分为八个实力相当的小组。教师结合单元内容与学生学情设计了“探生活变化,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即要求学生根据《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主题开展活动。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合作探究情况,并根据情况适时给予学生指导,以此来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实践任务。这样,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形成了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探索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为历史课堂的改革与优化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借助问题引导、创建实践活动等策略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另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教师要能够坚持探索,以此来为学生发展带来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