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探析

2024-09-25 00:00:00莫敏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8期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初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笔者在本文探讨了以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为主导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历史学科特征,加强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投入更多的专注力,从更深的层次学习历史知识。这对其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一、以历史解释素养培养为主导的教学实践探究:加强师生互动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持续性的思考,而且在关键性问题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必要时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初中阶段的学生热衷于深度思考,且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自我展示机会。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历史学习热情,又有助于他们历史解释素养的提升。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了解秦朝为巩固统一都做了哪些努力、知道秦灭六国的背景等。在课堂初期,教师可以直接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秦统一中国的纪录片。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直观了解秦始皇是如何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的,同时也能了解其在完成大一统之后在度量衡、文字等方面的统一做出的努力。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开启课堂,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提出问题:秦始皇有哪些历史伟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中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给学生10到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时间一到,师生共同梳理上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看过了视频,了解ku+WeABnUX2b9kL9WXQ03g==了相关材料,加上跟老师的互动,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指向性,他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历史问题,因此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以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为主导的教学实践探究:引导学生思考

家国情怀是人文学科的重要价值趋向,并且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家国情怀不同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其更多的是基于当代中国立德树人教育主旨下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出的。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前因后果,能从更深层次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等。要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需求。要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另外,要展示丰富的历史资料,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跟鸦片战争相关的影视剧片段,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针对视频内容展开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出启发性问题,如: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具体是由什么引发的?如何评价林则徐?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时,能被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所感染,从而增强家国情怀。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要根据历史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引入丰富的课外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历史。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使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