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减”,提质增效

2024-09-25 00:00米娜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8期

历史的学科特性较强,要学好历史就要理解教材中的史实,结合史料分析每个事件的原因、意义和影响。因此,作业作为巩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注重对历史作业的设计, 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学习目标。

一、图画类作业,重现历史,强化事件感悟

以往初中历史作业多是以刷题和背诵为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多是直接提问某事件的影响、意义,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单一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图画类实践作业,创新作业形式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发展、早期朝代更迭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图画类作业,在实践中强化对历史事件的感悟。具体内容如下:

作业一 结合课堂所学,请根据现代中国地图,绘制夏商周时期中国大致地理区域。

作业二 请以时间轴的形式整理夏商周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影响。

这种作业设计形式较为新颖,学生结合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提出观点,进而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同时,以时间为脉络,以作业为载体,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使学习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二、口述类作业,话说历史,梳理学习思维

以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多是以书面形式为主,单一的形式、大量的习题,扼杀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查阅的资料和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后完整地表述出来,这样既可以助

力学生内化知识,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以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等。随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孔子生前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最后,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与诸子百家相关的历史故事,认识到孔子生前不得志的原因是他支持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但在春秋争霸时期,诸侯各自为政,导致诸子百家分为维护礼乐制度和反对礼乐制度两大阵营,这也是导致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的根本原因。基于此,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搜集资料并设计发言稿,以交流的方式向他人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而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编写类作业,演绎历史,提升学习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愿意接触和学习新鲜事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事件编写课本剧。在编写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分析历史事件或人物,挖掘其中的主要因素完善剧本。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结合历史发展脉络主动思考,更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融合教材与影视作品,合理编写剧本。随后,学生先明确各自分工,再结合教材、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当时中国的国家性质、处境,及中国进步青年主张、思维和行动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同时,教师借助课后服务环节,对学生编写的课本剧进行批阅和完善,及时解决剧本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完成作业。这样,既不会为学生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又能让学生在演绎历史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应从“数量”“质量”两个重要因素入手优化历史作业。兴趣是学习中的动力源泉,教师应精心设计多样化作业,通过重现历史、话说历史、演绎历史等形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真正走入历史事件中,进而内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