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思考

2024-09-25 00:00王超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8期

新课标实施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由原本注重理论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注重知识的实践运用。这种转变不仅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对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也有重要帮助。在本文,笔者将从课外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两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实现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化与生活化。

在许多学生心中,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存在于“庙堂之上”的,很难将其实践化与生活化。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引导;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导致无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借助课外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结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化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些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即使有教学活动,也仅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运用。笔者认为,学生也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这样,可以加快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化的步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教学为例。在本次课程中,学生会从服务社会的角度理解和认识如何积极奉献社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了解一些服务社会的组织或机构,而后再思考如何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服务社会。首先,社会上有许多普通劳动者为社会默默奉献。在理解他们所付出的行动与实施的行为时,学生需要思考这部分人为什么

要服务社会。这样,学生就会理解体现人生价值、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意义。其次,在理解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社会劳动深化服务社会的认知,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志愿者活动,要注重实际效果的展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服务与奉献社会”的含义,进而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效掌握。

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化,首先应做到将课外实践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二、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

有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枯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注重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而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效掌握。此外,借助引入生活实际的方式,可以拉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感到道德与法治知识遥不可及,有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实际上,从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讲,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有价值的网站或APP,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化与生活化,需要从课程的“内”与“外”两个角度进行调整,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输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借助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化与生活化的调整,可以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