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9-25 00:00:00李伟峰程瑶许尤厚施巍朱鹏贾久满方怀义徐志雄刘广绪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9期

摘 要:为践行新农科建设,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以OBE理念为指导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课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赋能,导师制实施,校内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实习实践、第二课堂、毕业论文实验、创新创业竞赛、“三下乡”与科普及其他公益活动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文详细阐述以上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成效。

关键词:新农科;OBE理念,创新创业;水产养殖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9-0154-05

Abstract: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Aquaculture Department of Beibu Gulf University has actively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oncept. Through the revis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the integration and empower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reativ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ntor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ship practice bases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s,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practice, second classes, graduation thesis experiments,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reforms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s, "three-way rural area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other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have effectively improved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bove reform measures.

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oncep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quaculture Department; talent training

“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这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对我国涉农高校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同年“安吉共识”提出,新农科建设要肩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使命,着力培养引领未来农林行业发展的新型人才[1-2]。

新农科要适应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四新”建设需求,不仅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学生知识能力结构,还要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形成新的知识组合[3]。新农科建设是国家为应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未来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形势,对高等农林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地方高校在新时代构建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4-5]。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了生产力的新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点在于科技创新。大学正好处在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交汇点上,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和赋能作用是大学义不容辞的使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契合当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6]。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7]。在科技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水产养殖学专业作为应用性强的学科,其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OBE全称为“Outcome Based Education”, 即成果导向教育,又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OBE理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反向设计,包括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等,基于强调能力本位的前提,注重对人文情怀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和评价,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8]。

北部湾大学是自治区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其水产养殖学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目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个水产类本科专业,也是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水产养殖学科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农业(渔业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以OBE理念指导,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学生进一步夯实生命科学与数理化等基础学习外,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工学与信息、人文社科、生态与环境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2]。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课程组,集体修改完善教学大纲,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和不同专业课程间的重复教学内容,压缩学时学分,提升课程质量。增设水产养殖工程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智慧渔业、生态渔业、鱼类生态学、海洋科学导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演讲与口才、现代礼仪和国学经典选读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专业选修和公共选修课程。保持学校传统开设生产劳动课程,并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如栽树种草及水上种植空心菜等,增强学生劳动体验和建立正确劳动观。增设专业认知实习、工程训练、渔业资源调查实践、水产饲料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特色实习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能力。增设水产营销与技术服务、渔业经济管理、现代水产与职业养成、创业基础和其他创新创业特色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对行业认知、岗位认知、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各专业课程引入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专业课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赋能

除了创业基础和其他创新创业特色选修课程外,专业课程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团队在国家级和省级新农科项目,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资助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目标,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发表相关教改论文20余篇。如李健等[9]提出提出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二次创新及开发、应用与推广;蔡小辉等[10]提出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着重以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科技型农业人才为目标,形成一套对应课程内容的案例教学法、思维导图法、问题导向教学法、Sandwich和EEPO教学法等;张艳秋等[11]提出鱼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表明“EEPO有效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朱鹏等[12]提出在水产动物遗传学实验和特种水产养殖课程探索出“微课+开放实验教学”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学科思维和实验技能及素养显著提升;贾久满等[13]提出水产营销与技术服务课程构建了“一个目标一个核心二条主线十个专题”的课程结构,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以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甚至创造客户需求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为2条主线,精选出10个专题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本专业要求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中均必须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及思政元素的融入,以课程内容为依托,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关注水产行业当下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专业、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鼓励学生参与水产行业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导师制实施,项目式教学,个性化指导助力成长

导师制是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有效手段。每名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从大一入学第一学期即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入不同研究方向专业导师的实验室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和调查研究项目训练。导师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分配不同研究课题,并以第二课堂形式,提供全程指导和支持。同时鼓励学生分团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所获成果计入第二课堂学分。通过导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校内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实践平台

实习实践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专业加强了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拥有可控温循环水养鱼车间、对虾循环水养殖实训车间、蟹公寓养殖车间、水族馆和水产饲料加工车间等,还有鱼类生理、病理、解剖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实践平台。通过实验室、养殖池、养殖场等实践场所的建设和完善,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水产养殖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要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5 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拓展学生视野

校企合作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部分同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毕业论文实验或调查报告和学科竞赛项目就是在校企合作基地完成。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市场需求,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生产实践,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校企合作还有助于学生拓展人际关系网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 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创业竞赛是激发学生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通过竞赛的锻炼和磨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竞赛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2022—2023年,本专业学生在此4类较为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9项,省级金奖和一等奖18项(表1)。同时在导师指导下,以学生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和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发明专利数也显著提升。

7 “三下乡”与科普活动,社会责任与公益情怀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本专业还积极组织“三下乡”和科普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深入农村地区,了解水产养殖技术在当地的应用情况和发展需求,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同时,科普活动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水产养殖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情怀。

8 毕业论文与创新创业项目等形成合力

毕业论文作为大学生涯的总结性成果,是学生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过程中,鼓励学生紧密结合水产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在OBE理念指导下,以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完成论文发表、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奖项和获得专利授权等为成果导向,在大一年级进入导师实验室即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相关实验,毕业论文选题与后期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三下乡”和科普项目,以及校内校外专业实习的内容等相互交叉,以团队小组的形式围绕着同一个水产养殖品种(如金鲳鱼、石斑鱼、大蚝、对虾和青蟹等)的同一个研究领域(如新养殖模式、营养饲料、疾病防治和水质调控等)开展,多项工作形成合力,以形成高级别成果,交出合格答卷(图1)。

9 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效果

为了持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本专业建立了人才培养跟踪与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跟踪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创业情况及在职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积极与校友保持联系,邀请他们回校分享职业经验和创业历程,为在校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种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有助于本专业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综上,北部湾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在OBE理念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成果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也希望能为其他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未来,将继续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和路径,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林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105-106.

[2] 张炜.新农科建设中一流人才培养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3):1-3.

[3] 陈鹏.加强高校新农科建设积极培养紧缺专业人才[J].中国食品,2024(7):94-95.

[4] 王畅,赵赫,左丽丽,等.“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J].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6):76-78,82.

[5] 杨振江,李国喜,刘变枝,等.新农科背景下水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析[J].黑龙江动物繁殖,2024,32(2):66-70.

[6] 喻华兵,王旭.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2):135-137.

[7] 李德慧,杨晶,鲍慧伟,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域下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理念、价值和路径[J].科教文汇,2024(9):103-106.

[8] 田亚红,刘辉.基于OBE理念的微生物工程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2):70-72.

[9] 李健,蒋美君,冉璐,等.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6):99-101.

[10] 蔡小辉,彭银辉,彭亚,等.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水产,2023,42(6):490-493.

[11] 张艳秋,张艳敏,方怀义,等.EEPO有效教育在鱼类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钦州学院学报,2014,29(2):58-60.

[12] 朱鹏,张虹,廖日权,等.基于“微课+开放实验教学”的遗传及特种养殖课程教学探讨——以基因工程之核酸提取为例[J].大众科技,2019,21(5):140-142.

[13] 贾久满,赵森,李伟峰,等.专创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1,34(8):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