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旨在探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助推农村和谐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策略。研究发现,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健全社会服务组织体系、保证农村资金运作安全、推动农村产业经营发展、实现农村和谐发展。然而,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难以满足现阶段发展需求、专业水平不一,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管理需求、政策支持不到位和农村经管队伍发展制约明显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农经管理人才较匮乏、经营管理队伍不稳定、培训开展较为困难、政策不够“接地气”地方落实存在困难。基于此,该文提出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策略,以期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为农民和农村地区带来更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
关键词:农村经济;和谐发展;乡村产业规划;土地流转;新型经济主体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9-0114-04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trengthening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nd propose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Research found that strengthening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so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 system, ensure the safety of rural capital operation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al operations, and achiev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However, the current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ha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in meeting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urrent stage, varying professional levels, difficulty in adapting to the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 and obvious constrai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teams. The reasons are the lack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s, unstabl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eams, difficulty in training, and insufficient policies and difficulties in local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and bring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iving conditions to farmers and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econom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rural industry planning; land circulation; new economic entity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趋势日益显著,这对基层农经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基层农经队伍即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乡镇政府和乡村企业建立的一些农业服务网点,这些网点的功能也较为简单,随着改革开放带动农业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些网点也不断壮大,逐步演化为当前的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成为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与竞争力有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深化,农业经济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对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加强农村经管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在推动土地流转、乡村产业规划和新型经济主体培育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针对土地流转管理,队伍需要确保流转过程合法合规,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包括加强土地流转信息公示,制定流转契约标准,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以减少合同纠纷和资源浪费[1]。此外,管理队伍还应加强对流转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避免流转资金挪用和滥用。通过规范土地流转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2]。
其次,乡村产业规划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管理队伍需要深入调研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3]。同时,队伍还应加强对产业发展环境的整治和改善,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通过推动乡村产业规划,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
最后,新型经济主体培育是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和创新的重要途径。管理队伍需要加强对新型经济主体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为其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融资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同时,还应加强新型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通过培育新型经济主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多元、高效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职责涉及土地流转、乡村产业规划和新型经济主体培育等多个方面,其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2 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农村经济管理在当前发展的现状,存在土地流转不顺畅、乡村产业发展不足及新型经济主体培育困难等问题。
第一,土地流转不顺畅。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障碍。首先,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存在信息不对称、流转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导致流转难度加大。其次,流转主体单一,多为大型企业,而小农户参与度不高,流转规模和效益难以达到理想水平。最后,土地流转资金缺乏有效保障机制,风险较高,使得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5]。
第二,乡村产业发展不足。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但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链条相对短,附加值较低。其次,乡村科技创新不足,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支撑,难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乡村产业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薄弱,产品品牌化和营销渠道不畅,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新型经济主体培育困难。尽管政府积极推动新型经济主体的培育,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新型经济主体创业初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步伐。其次,新型经济主体面临着与传统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份额争夺,发展压力较大。再次,新型经济主体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支撑,但人才培养和引进仍存在一定困难,制约了其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现状面临土地流转不顺畅、乡村产业发展不足及新型经济主体培育困难等多重挑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同时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农经管理人才较匮乏
首先,农村地区存在着人才流失和培养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村人口外流,导致农村管理人才相对不足,出现人才空心化现象,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化经济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完善,农村地区缺乏高水平的人才培训机构和科研机构,无法提供高质量和多样化的培训和教育资源,难以培养和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其次,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管理技能,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理解不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相对狭窄,缺乏综合性的素质和能力,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和绩效提升。最后,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较为薄弱,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和绩效评价体系,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业绩难以客观评价[6]。此外,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薪酬和激励机制相对落后,无法提供良好的激励措施和发展机会,阻碍了人才的留存和发展。
3.2 经营管理队伍不稳定,培训开展较为困难
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不稳定性主要源于人才流失和老龄化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吸引力,导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年轻有为的专业人才更倾向于流向城市,这种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使得农村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上相对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开展培训活动,使得培训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如农村地区往往缺乏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无法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同时农村地区也很难吸引到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师资力量,使得培训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再加上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培训的需求和意识也相对较弱,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培训难以有效推进,经营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素质难以提升。
3.3 政策不够“接地气”,地方落实存在困难
在政策设计方面,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政策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未能充分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例如,政策制定过程中过于理想化,忽视了农村地区的实际执行能力和条件,导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在实施难度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农村经济管理政策在地方落实时面临较大的困难,同时农村地区的居民可能对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接受程度不高也增加了政策实施的难度。在资源分配方面,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也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利益相关者协同方面,农村经济管理涉及政府、企业、农民等多个利益相关者,这些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合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推诿、敷衍等现象,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率。在外部环境方面,国际市场变化、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对农村经济管理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往往难以预测和控制,给农村经济管理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4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助推农村和谐发展的路径
4.1 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业务水平
农村经济管理的效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推进与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人员业务水平来推动农村经济的长期繁荣。第一,引进拥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才,可以填补农村经济管理领域的人才缺口,弥补工作队伍的不足之处。因此,为实现引进专业人才的目标,应拓宽招聘渠道,加强招聘工作,如广泛宣传招聘信息、扩大招聘范围,吸引更多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申请农村经济管理岗位;明确岗位需求和要求,确保引进的专业人才与工作职责相匹配,科学制定岗位需求,明确专业背景、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确保引进的专业人才质量;积极宣传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吸引力,向专业人才阐述农村经济管理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机遇,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队伍。第二,培训现有人才提高人员业务水平,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发展目标,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涵盖理论培训、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专业培训课程、研讨会、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员的需求,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学习,培训内容要贴近实际工作,使工作人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7]。第三,考核激励机制的完善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因此,应建立科学、客观、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方法,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贡献进行评估,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实施个人发展计划,与工作人员共同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为工作人员提供发展机会和培训资源,激励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建立薪酬激励体系、岗位晋升机制和荣誉奖励制度等,根据工作人员的优异表现和突出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提升机会,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进取和发展动力。
4.2 建设稳定的农村经管队伍,开展高质量培训
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这样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有助于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同时电子商务平台还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就业结构的优化,增加居民收入。加强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拓展管理思维,从传统的农业模式转向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农业管理体系,注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推动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紧跟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向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其次,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金融、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管理、市场信息的精准分析、农村金融的普惠服务等,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再次,全面开展农户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技能水平,增强其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培训内容应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帮助农户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最后,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和冷链物流等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4.3 加强规划引领顶层设计,完善经管制度体系
为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管理效能,推动农村和谐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完善管理制度体系。第一,顶层设计是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方向性安排,应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性目标,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经济领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体系的有效实施,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的规划和配置,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例如,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土地经营环境。同时,推进集体经济和金融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升其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效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形成资源共享、协同高效的管理机制,确保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有效落地。
第三,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领,完善经管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方向和战略布局,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完善经管制度体系,通过合理的规划引领,推动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推动农村和谐发展,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其次要建设稳定的农村经管队伍,开展高质量的培训,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最后要加强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完善经管制度体系,确保农村经济管理有效实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可以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径还应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实现农村和谐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虹贤.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现代商业,2021(2):150-152.
[2] 马乾.“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税务与经济,2021(6):69-75.
[3] 刘志磊.农村经济中的农民增收与农业管理问题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44-45.
[4] 胡小波.农村经营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探究[J].当代农机,2023(11):97,99.
[5] 张爱诚.乡村振兴视域下现代农村经济的系统化管理探索——评《农村经济管理》[J].商业经济研究,2023(12):193.
[6] 朱艳玲.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23(20):95-98.
[7] 袁林静.论农村经济建设中公共管理服务的重要性[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0):1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