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延边州以现代化大农业作为主要方向,构建“6+1”特色产业群,积极探索乡村产业的发展路径,依托各县市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形成五大特色农业区域,产业兴旺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各区域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低、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模式单一、缺乏农业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等。在未来,延边州应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和构建人才培育体系等,助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延边州;产业兴旺;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9-0102-04
Abstract: Industrial prosperity is the focu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Yanbian Prefecture has taken modern large-scale agriculture as its main direction, built a "6+1"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 actively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formed fiv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areas relying on the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resource endowments of each county and city, industrial prosperity has achieved phased results. Howev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various regions also hav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ow awareness of regional public brands, weak strength of leading enterprises, single industrial models, and lack of agricultural practitioners an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future, Yanbian Prefecture shoul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regional public brands,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build a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o help the industry prosper and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bian Prefecture; industrial prosperity; path; strategy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深化,而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聚焦“三农”问题,文件中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部署一直在不断深化和细化。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完善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吉林省、延边州政府也多次印发有关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同样将产业振兴、产业兴旺作为助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政策的指导下,延边州乡村产业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然而,其现行产业发展路径是否合理,能否对乡村产业兴旺起支撑性作用,以助力乡村振兴,是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1 延边州乡村产业兴旺现状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全国重要的粮食、鱼肉、果蔬生产基地。在延边州乡村地区,农业生产、加工等活动是支撑和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延边州的乡村产业发展以现代大农业作为主要方向,构建包括畜牧业、人参中药材、木耳食药用菌、水产、民族食品、林产及乡村旅游的“6+1”特色产业群。各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1 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是乡村经济的基础。延边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保障粮食生产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从狭义农业角度来看,延边州全年粮食作物产量为188万t,比上年增长2.6%。其中,玉米产量139.49万t,增长2.7%,占全省比重4.1%;大豆产量25.23万t,增长6.8%,占全省比重33.9%;水稻产量22.62万t,下降0.7%,占全省比重3.3%。全州机械耕地473.69万亩(不含免耕播种),机播面积572.97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机收面积547.14万亩,全州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95%[1]。
1.2 特色产业群发展现状
延边州2010至2021年特色产业发展显著,人参产量在2010年为9 933 t,但在2012年总产量出现下降,直至2021年开始产量又呈现上涨趋势,年产量达7 380 t。木耳产量从2010年的17 251.2 t增长至2021年的37 682.1 t,显示出强劲增长。水产产量从6 385 t上升至12 245 t。虽然牲畜数量在2011年至2018年出现波动,但在2019年牲畜数量开始逐年增长,2021年达到833.356千只,总体趋势向好。而家禽则从4 707千只增长至5 098千只。这些数据反映出延边州在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2]。部分特色产业生产情况如图1所示。
然而延边州2010至2021年林业生产面积和木材产量均呈现波动。2010年生产面积为164 526 hm2,木材产量为1.735 034×106 m3。到2021年,生产面积下降至79 109 hm2,而木材产量增至2.451 37×105 m3,反映出该时期内林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
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延边州旅游业紧密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加快民族村落和美丽乡村建设,成功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3]。截至2023年底,延边州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7个,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56个。打造了犇福生态牧场、光东朝鲜族民俗村等51个精品景点,以及6大类18条乡村旅游线路。由此可见,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延边州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2019年延边州乡村旅游表现尤为突出,共接待游客535.68万人次,同比增长17.6%,乡村旅游收入达到9.79亿元,同比增长19.3%[4]。然而,2020年受新冠感染疫情影响,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和总收入有所下降,全年共接待291.853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为7 284.22万元。但随着新冠感染疫情的逐步控制和旅游市场的恢复,2022年延边州1—8月的乡村旅游收入高达13亿元,创历史新高,再次印证了乡村旅游在推动地方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
2 延边州乡村产业兴旺的路径
延边州目前主要围绕五大特色农业区域这一路径进行发展。依据2021年《吉林省延边州特色农业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及延边州各县市农业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延边州五大特色农业区域如下:①优质农业示范区,该区位于州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包括延吉、敦化、汪清等地;②龙头企业带动区,该区位于州东北部、西南部、中部地区,包括敦化、延吉、安图和汪清等地;③产品加工聚集区,该区位于州中部、西南部、东部及部分东北部等地区,包括图们、汪清、安图和延吉等地;④种养循环结合区,该区位于州中部、西南部、东南部等地区,包括龙井、安图、延吉等地;⑤农林生态经济区,该区位于州东北部、中部、部分西部等地区,包括汪清、延吉、敦化等地。各区产业发展分布情况见表1。
五大特色农业区域各具特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具体如下。
2.1 优质农业示范区
该区域以研发高新农业技术,发展新型设施农业和培育优质农产品为主要特色。精品水果、特色粮食、棚膜蔬菜种植等是该区域主要发展种类。其大众熟知的品牌已有多种,包括敦化人参、龙井苹果梨、汪清黑木耳和延边黄牛肉等。现阶段,随着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化的不断发展,延边州许多优质农产品已成为区域公用品牌,第一产业的动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2 龙头企业带动区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家庭农场、合作社跟进、农户参与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紧密联系的农业产业联合体是落实农业产业经营和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5]。近年来,延边州坚持“企业兴则产业旺,产业旺则区域强”的理念,在服务企业、品牌培育、项目争取等方面精准发力,多举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6]。
2.3 产品加工集聚区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强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也是农业提质增效、提高附加价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延边州的产品加工集聚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同时,在离边境线100多公里范围内,分布着10多个优质港口。因此,当地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竞争力较强。如延边大米、汪清黑木耳、敦化人参等,极其适合国际进出口贸易往来。
2.4 种养循环结合区
种养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该区域主要通过当地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在节省资源和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为延边州的乡村振兴事业持续注入绿色活力。如石门镇北山村的农户在基地不仅种植瓜果蔬菜,还养殖白鹅,这样一年下来可节省一大笔肥料的花销。“果蔬+白鹅”种养循环新模式,逐步形成“地种果蔬、鹅除杂草、鹅粪肥地、地肥果多”的种植养殖相结合循环生产链。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提升了瓜果品质和白鹅的营养价值。此外还有“玉米+黄牛”的种养循环模式,玉米秸秆经过低温地窖中“沉淀”后变废为宝成为黄牛最喜欢吃的口粮,同样为农户喂养黄牛节约不少的成本。
2.5 农林生态经济区
延边州地处长白山脉北麓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迷人,地上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和草原、900余种经济植物及数十种野生动物,曾被誉为“天然博物馆”,因此,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格外适合发展农林经济项目。随着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除传统的林下经济产业外,生态园游、园林观光游等休闲农业项目也日渐成为推动延边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目前该区域已成功打造了多个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品牌。如整合二道白河的大戏台河风景区、宝石小镇、萨满文化园和长白山魔界风景区等景点,打造大长白山旅游品牌;联动开发和龙林业有限公司甑峰岭千年红豆杉古树群、广坪边境风光、金日成钓鱼台及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仙峰国家森林公园等精品景区,打造长白山边境冰雪游品牌;以长白山森工集团珲春林业有限公司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川景区为重点,建设东北虎、东北豹栖息通道、观测点,以及游人观虎、观豹安全隔离区,打造长白山边境观光游品牌等[7]。
3 延边州乡村产业兴旺的困境
3.1 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偏低
现阶段,随着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化的不断发展,延边州的许多优质农产品现已成为区域公用品牌,第一产业的动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导致这些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也相对较低,长此以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优质产品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此外,由于区域公用品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时常会出现“搭便车”的市场乱象,一些非优质产品打着区域公用品牌的旗号进入市场,拉低整体产品质量印象,这使得消费者对延边州农产品的品牌信任度、认知度、好感度下降,影响整个品牌的形象和口碑。从长期来看,市场品牌的乱象会抑制品牌的壮大,影响区域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且实力较弱
近年来,延边州多举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由于当地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限、资金投入不足、融资困难等原因,导致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农业产业联合体利益联结松散,优势互补效应低下。此外,受限于自身水平及经营模式创新方面较为滞后等原因,导致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这使得龙头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因此,这些龙头企业在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的能力较弱,难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并且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也影响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3 产业结构不合理及产业模式单一
当前,延边州以产业振兴为背景,重点发展单一的农业支柱型产业,这使得产业融合程度较低,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由于长期形成的固有农业生产经营观念及缺乏先进的技术来推动产业模式的多元转变,使得延边州现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林业、渔业等其他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这种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长此以往使其抗风险能力变差,并且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3.4 缺乏农业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尤其是中青年的人数比重较高。由于延边州农业企业规模较小且提供的岗位发展有限,使得该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大量年轻人选择转行或者外出务工,本地区的农业企业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此外,由于延边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使得人才的吸引能力较差,这直接导致当地缺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在新品种培育、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不利于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并对延边州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延边州乡村产业兴旺的对策
产业兴旺是乡村地区振兴发展的源泉动力。延边州委州政府应以顶层设计强化要素拉动,以大投入舞动项目龙头,因地制宜勾画现代农业的缤纷版图,重点支持乡村地区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养殖业、林下产业和生态旅游等富民产业,让乡村地区的好山好水好资源发挥出乘数效应,实现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生活有甜头、兴边富民有奔头的乡村产业兴旺发展道路。同时也为延边州农村致富脱贫、构建美丽乡村提供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具体建议如下。
b0223f57d66d3f5bf026eb73bd83da403a0fa1921a34ae8bde08118d2982607a4.1 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首先,需要强化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建设能力,设计有吸引力的品牌标识和包装,明确品牌定位,从而提升其品牌影响力。其次,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与经营制度,并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整顿市场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良风气,以提高区域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能力。最后,加强与大型商超、高档酒店沟通合作,成为其稳定渠道商。此外还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发挥互联网营销渠道“成本低、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加速推进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4.2 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完善管理流程体系
首先,可以尝试培育和引进一批加工型、服务型、科技型企业,并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其次,提倡龙头企业优化研发管理流程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此提高研发效率及成果转化速度和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市场反应速度。
4.3 优化产业结构,丰富政策支持
首先,应加强各产业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鼓励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合作,加大对中高端环节的技术研发和投资力度,推动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其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最后,加强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政策支持,包括土地供应、融资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4.4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实施人才引进计划
首先是建立农业职业教育学院或与高校联合开办农业相关专业,专门培养适应延边州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包括新品种培育、机械化、加工等方向,给予学费减免和奖学金激励,同时开展短期培训课程提升现有人员素质。其次是出台极具吸引力的政策,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聘农业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厚待遇、科研启动资金、住房保障等,吸引他们扎根延边州,带动当地农业技术提升和创新。最后是鼓励城市里有农业专业背景或相关经验的人才到农村挂职、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同时建立城乡人才交流机制,让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到农村服务指导,带动农村人才成长,形成良性循环。
5 结束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实现我国乡村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延边州物产丰富属于资源型地区,近年来,延边州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千方百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助力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因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有利于延边州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延边州将继续发扬优势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断挖掘潜力、拓展空间,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延边州的优势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持续发挥强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延边州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延边州:去年农机销售额达6.57亿元,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已启动95.95%[EB/OL].[2024-04-21].https://www.nongjx.com/news/detail/89555.html.
[2] 延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134-144,147,192.
[3] 林月梅.延边州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1.
[4] 李玲.乡村振兴战略下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0.
[5] 姜惠宸,姜长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优化研究[J].经济纵横,2021(4):87-94.
[6] 张伟国,代黎黎.延边州: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N].吉林日报,2023-06-29(7).
[7] 赵乐,张伟国,黄敬亮.让美丽家园持续发展[N].吉林日报,2014-05-29(6).